薛山长:弹古琴《广陵散》,约AI下围棋,用瘦金体草书写千字文

秀秀书院雅士生活的内容,从来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尽皆包含在内的。
如今阶段,薛山长号召诸雅士从弹古琴《广陵散》,约AI下围棋,用瘦金体草书写千字文开始,去感受雅士生活的魅力。
古琴曲练习的三个阶段,分为初级(一级到三级),基础;中级(四级到七级),生活;高级(八级到十级),艺术。
《广陵散》是十级古琴曲。在中国音乐史上享有盛名。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今所见《广陵散》谱重要者有三,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为完整,是今日经常演奏的版本。全曲共45段。其中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广陵散》的来历:据《晋书》记载,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而《太平广记》里更有一则神鬼传奇,说的是嵇康好琴,一次夜宿月华亭,夜不能寝,起坐抚琴,琴声优雅,打动一幽灵,那幽灵遂传《广陵散》于嵇康,更与嵇康约定:此曲不得教人。公元263年,嵇康为司马昭所害。临死前,嵇康俱不伤感,唯叹惋:"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薛山长如今《广陵散》是“保留曲目”,凡有雅集是必弹的,平日在直播间,或是静室独坐之时,也是常弹的--既如此熟惯,又岂有不渐近“懂劲”之境?真真地,如今杀伐征战之气已经得了几分了。
围棋的三个阶段,业余级别,25级到1级,基础;业余1段到5段,生活;职业一段到九段,艺术。
围棋是中华民族发明的迄今最久远、最复杂的智力博弈活动之一,其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
东汉马融在《围棋赋》中曾将围棋视为小战场,把下围棋当作用兵作战,“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陈聚士卒兮,两敌相当”。
自唐宋以后,围棋的主要作用在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长智慧。弈棋与弹琴、写诗、绘画一起被人们引为风雅之事。时至今日,因为AI的出现,围棋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
当亲眼目睹了智能机器阿法狗以绝对优势战胜围棋天才李世石之后,有人认为,“在AI面前,人类3000年的围棋研究,只不过是小学生水平!”
对此结论,又有人评论说,“AI围棋对人类的优势有三个:一是人类有思维盲区、AI没有。二是局部复杂战斗的线性计算力、人脑跟电脑没法比(AI很多所谓革命性招法,其实是建立在强大计算的“穷算”基础上)。三是AI不存在情绪、状态这些起伏因素。
人类的思维盲区,情绪,状态等等因素是可以得到改善和调整的吗?面对AI的挑战,人类围棋的发展将何去何从?
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创作于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宋徽宗40岁之时,此作品结字大小错落,字势或稳重或鼓侧,意态生动。取法于怀素而笔力不减,筋力十足。细论起来,徽宗将怀素绵延之势运用自如,圆转精熟,结构坚韧。
用笔则以中锋细线条为主,线条虽细而极具力度及弹性。本来纵向空间较小,极难驾驭,徽宗对于长线条的使用却颇为恰当,如“号”“帝”“也”等字末笔的遥遥下垂,一则有调节空间比例之用,疏朗自生,跌宕灵动,一派高情远致,二则亦颇能导气融通,使作品愈发气脉贯通。
薛山长素日于瘦金体《楷书千字文》上下足功夫,近日却颇致力于欣赏瘦金体草书之妙。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临于池,酌于理,师于物,得于心,悟于象,然后始入草书妙境。”
茶道的三个阶段,茶艺表演(唐煎,宋点,明清瀹茶,长嘴铜壶功夫茶),基础;茶道美学(茶室,茶会所),生活;茶道养生(和敬清寂),艺术。
书院十六年的茶艺培训经验,使薛山长总结出如许“三段论”;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也提到了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道德经》中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对于薛山长归纳出来的琴、棋、书、茶、诗(词)….的三个阶段当中所蕴含的“万物皆备”,未知诸雅士是如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