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山长:五四青年节:鲜衣怒马青年时,不负韶光行且知

标签:
文化 |
“残漏催人老,岂得负寸阴。欲逐飞熊去,垂钓渭水滨。华发偏因循,青春正革新。枕流息俗念,耳净听松吟。”--厉声教《五四有感》
公元2023年5月4日。五四青年节。亦是五四运动一百多年纪念日。大约百年前的此日,北京高校的热血儿郎奔走街头,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统治,发出了那个时代新青年的一声呐喊。
五四精神实则即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其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中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现。
中华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中,历尽坎坷,数度沧桑,每一次生死存亡之际,总有奋不顾身的青年孤勇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他们发愤图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希望与脊梁。
“一代战神”霍去病,18岁率八百骑兵深入大漠,功冠全军,封冠军侯;后两次河西之战、漠北之战,出师大捷,勇不可当,封狼居胥,使“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班固评其人曰:骠骑冠军,飚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曹植则云: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中兴四将”之首岳飞,弱
冠从军,先后参与、只会大小战斗数百次,连结河朔,收复襄阳六郡,出师北伐,数战数捷,又“勇而怀仁”,治军严明,拯民于水火之中,“精忠报国”,彪炳千
古。文天祥评其人曰:惟中兴之初,先武穆王手扶天戈,忠义与日月争光。名在旗常,功在社稷。天报勋劳,克昌厥后,虽百世可知也。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
同,因不满清政府“竟忍以四万万七千万人民之身家性命一举而弃之”的妥协行径,苦思精研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大计,在维新变法失败之后,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
业:“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又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狱中题
壁诗,英雄气概,难描难画…….
时至今日,五四精神的核心也反映为“积极乐观、努力奋斗、社会责任”,新时代的新青年,也不妨用青春和热血书写更加壮丽的人生篇章:鲜衣怒马青年时,不负韶光行且知。
薛山长认为,青春并不仅仅是人生的青年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是琴心剑胆,不忘初心的纯真情怀,是奋勇向前,百折不挠的积极态度。
薛山长邀您来书院,品茗抚琴、焚香习字、静坐围棋。愿你做一个内心有爱,眼中有光,腹有诗书,气度高华的“青春不老”之人--“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