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秀秀:浅谈六大茶类之白茶

标签:
文化 |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 茶论》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 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 品不及。”
苏东坡曾有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若将佳茗比之佳人,白茶,即是“人淡如菊,落花无言”的淡妆美人。
白茶之淡,一因其制作工艺极为简单,只有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不炒不揉,成茶自然保留了叶子自然干燥的模样,舒展、松散、深具原始之美。此种工艺特点,又能不破坏茶叶中酶的活性,不促进氧化作用,从而使茶饮中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二因其口味清、淡、甘、雅,不同它类--六大茶类中,采用同等原料制作而成的白茶中的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和可溶性糖类含量相对较高,鲜、甜、香诸般滋味,皆从此来。
《中国茶密码》一书曾曰,白茶是一种极简的东方美学。正云此种。白茶一般多采摘自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及福安大白茶等茶树品种,采用单芽为原料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成品茶,称之为白毫银针;采用一芽一二叶,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为白牡丹或新白茶;采用一芽二三叶甚至一芽三四叶,加工而成的为贡眉或寿眉;
白茶成茶中,有芽头肥壮、满披白毫的白毫银针,也有“绿妆素裹”的白牡丹,有毫心显露、叶张尚嫩的贡眉………冲泡后,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还能起药理作用: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海外侨胞往往将银针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白茶储存,一定要注意存茶环境,不可将其置于高温、强光、有异味的环境之下。比较理想的存茶环境需要满足:通风、干燥、常温、无异味等条件。
茶区民谚有云: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若有机会,愿你也抱得白茶“美人”归,养心养身,益寿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