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2023年4月3日开课通知

(2023-03-25 10:31:05)

学人心语:

长安。书院。似有大唐的味 道。那就轮回一次,寻觅而去。下了高铁转地铁,走在去的路上。想这每一步踏下,不知重了多少秦、唐才子佳人的脚印,亦或帝王将相也未可知呢.....书院 在长安雁塔区紫薇大厦,紫风阁,都是好听的名字。到了书院一住半月,这里的清晨到日暮,都是一种幽静的氛围。静坐其中,学习茶道、香道、古琴、书法、太 极......的学子们在自习后,去各自体悟。这厢茶道礼法持重的进行,那边悠悠的琴音在空中绕梁,香道学子们打的梅花篆香点燃后,婀娜多姿的飘渺,如 此气场被太极揉入一阴一阳的或生或降。打太极的是书院先生,先生是极儒雅又风趣的人。听他弹的第一首琴曲是《礼仪之邦》,琴音真是入心。书院秀秀老师乃贤 雅温婉而睿智的女子呢。茶道课讲的颇能推茶其奥妙,追茶其宗源,清晰明了,有使人心神合一之魅力。此亦是我极其喜欢书院的原因之一吧。在这喧嚣的尘世,让 灵魂找一静处安放。那么来秀秀书院吧!我是期待后续再约的。--宝鸡  萌萌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2023年4月3日开课通知

书院4月份开课通知: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癸卯岁乙卯月辛卯日(即公元2023年4月3日)。万紫千红,春深如海。秀秀茶艺培训中心将继续以“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为载体,以引领更多的学子修习至“内圣外王”之境为目的,待诸位爱茶人于终南胜境,古都长安。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2023年4月3日开课通知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书院山中:紫阁峪:云谷易简山房)品香。听琴。吃茶。读诗。坐观瘦金书。此时春景如画,君何不移步秀秀茶艺培训中心(市区:电子一路紫薇大厦紫风阁3031),亦得一番“琴诗山水乐,顿与世情疏”之雅?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2023年4月3日开课通知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是由陕西省茶业协会副秘书长秀秀女士创立。秀秀老师同时身兼雅士茶道创始人,终南草堂传统文化导师,以国学经典、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为伴的茶道导师,丝绸之路、青 少年传统文化国际艺术交流大赛评委、秀秀书院茶道、香道、花道、古琴老师……雅女、名师之称可谓实至名归。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2023年4月3日开课通知

书院山长薛佩生先生,为终南琴人,从事古琴教学十余年,通音律、善诗词;更因其数年的茶道、香道、古琴、书法等美学体系的修习过程中,不断研习国学经典,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特殊感 悟,而为终南大学堂传统文化导师;又以其幽默风趣的个人魅力赢得衷心爱戴无数。2014年山中访贤习琴品茗时曾受邀参与中央电视台《园林》节目拍摄。 2018年素秋于终南山寨共秀秀老师携徒带子受邀参与东方卫视节目拍摄。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2023年4月3日开课通知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长期致力 于中国传统文化推广和国学文化研习,并积极探索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之道,以终南山数千年积淀的儒、释、道、武、医、艺等国学精华为学养根基,全新打造“中国 式雅士生活”。秉着继承和弘扬国粹的治学理念,携手琴香茶书法界名师大家,为都市的人们开辟一块颐养身心的世外净土!文化是需要沉淀的,同样,人的内涵是 可以通过熏陶沉淀来培养的,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沉下心来结缘传统有时是一种难得的奢侈。医家、隐士、居士、作家、书画大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秀 秀,大约即是感受到了这种难得的安静气场,文化氛围?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2023年4月3日开课通知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2023年4月份培训班于4月3日开课,上课时间:每日8:00-12:00,14:00-18:00。

目前开设有:(1)雅士茶道培训班(2)雅士香道培训班(3)雅士古琴培训班(4)瘦金体书法培训班(5)围棋培训班  随约随学。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2023年4月3日开课通知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宗旨:茶道:和敬清寂香道:清静和寂琴道:清和淡雅书道:和敬勤真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2023年4月3日开课通知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 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 《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内容:唐煎、宋点、明清瀹茶,长嘴铜壶茶艺等。煎 茶道,起源于唐代中期,陆羽《茶经》里有记述。其后张又新《煎茶水记》、蔡襄《茶录》、朱权《茶谱》、许次纾《茶疏》等,都有相关论述。自唐及宋直至元末 明初,煎茶道在中华可谓独领风骚,传承不绝。中国点茶道酝酿于唐末五代,形成于北宋中叶。流行于两宋,衰于元,亡于明代后期。点茶道是继煎茶道之后所形成 的又一茶道形式,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广泛,并远传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对高丽茶礼和日本抹茶道影响甚大。 茶人饮茶,或独饮,或两三好友共饮,瀹一壶之清香,得半日之清闲,自有闲散清寂的意趣在里面。其间虽无尊卑之分,贵贱之论,然而礼法具备。茗壶列张,炉鼎 毕陈,盥手清心,然后煎水瀹茶。侯汤有老嫩之辨,投茶有上下之分,其间法度森严,礼仪具备,非精行修德之人不能胜任。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2023年4月3日开课通知

长嘴壶茶艺表演,由茶艺升华 为艺术,形象生动,内涵丰富,让人们在品茗满口生津、齿颊留香的同时,赏心悦目,身心愉悦,达到真正的娱乐休闲。同时,长嘴壶茶艺表演用生动的形象、优美 的肢体语言传达各种文化内涵,也和其他艺术表演形式一样“寓教于乐”,融合传统茶道、武术、舞蹈、禅学和易理于一炉,;兼且传播中华民俗文化,广结茶缘, 为祖国增光添彩。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2023年4月3日开课通知

中华香道文化起源久远,至晚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屈原诗歌中就有大量“香草美人”的描写。据现存史料分析,焚香起源于远古的祭祀活动。


品茶悟香更多的是品鉴一种文化,感受一种意境,通过这一过程,达到自由与心灵的回归。更是个人感悟生活、体味自然、心灵沉淀的一种修行方式。内容:篆香、隔火熏香、立香、合香等合 香之法贵于使众香咸为一体。麝滋而散,捣之使匀。沉实而腴,碎之使和。檀坚而燥,揉之使膩。比其性等其物而高下,如医者之用药,使气味各不相掩。从《诗 经》、《离骚》到魏晋咏、赋,从唐诗宋词到《西厢记》、《红楼梦》,文人们尽情地描绘了“香”的风雅,并将“合香”推上文化的殿堂。把品香上升成了纯粹的 审美活动,就像赏书画、玩古玩一般,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艺术的美好境界。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2023年4月3日开课通知

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 拨类乐器,形成了3000多年,传说为“伏羲”、“神农”氏所造,古琴琴身以独木所成,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称"七弦琴"。古琴虽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 音,其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个“琴徵”,可以弹奏出许许多多的泛音和按音。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表现力富有内涵,异常丰富,故古 时被文人雅士列为“琴、棋、书、画”之首,近年来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作为主要独奏乐器参与演出。


内容:琴学入门:从零开始修习指法、乐理;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2023年4月3日开课通知

琴曲学习:《长相思》、《鹤冲霄》、《秋风词》、《凤求凰》、《酒狂》、《阳关三叠》、《平沙落雁》、《鸥鹭忘机》、《普庵咒》、《关山月》、《长门怨》、《忆故人》、《山水情》、《流水》、《梅花三弄》、《欸乃》、《幽兰》、《潇湘水云》、《广陵散》等。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2023年4月3日开课通知

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 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例如,执笔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运笔中锋铺毫;点画意到笔随,润峭 相同;结构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款识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宁高勿低等。“书”指书法,中华文明早期有甲骨 文、金文(青铜器上的铭文),先秦时期主要是用刀刻在竹简上,有篆书、小楷等字体,汉以后主要用毛笔书写,有隶书、魏碑、楷书、行书、草书、宋体等各类书 写形式。

课程内容:先楷、后行、后草。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2023年4月3日开课通知

瘦金正楷口诀如下:

“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似切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飞动而干脆”……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2023年4月3日开课通知


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帝尧所作,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围棋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它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体现。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2023年4月3日开课通知

唐宋时期的围棋,不仅在于它的军事价值,而主要在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长智慧。弈棋与弹琴、写诗、绘画被人们引为风雅之事,成为“少长咸宜”的艺术活动。秀秀茶艺培训中心(秀秀书院)薛山长直播品茗(抚琴)论诗会每日晨起8:30-12:00进行,欢迎热爱国学文化的文人雅士关注、参与、共修。

秀秀茶艺培训中心2023年4月3日开课通知

2023年4月份培训班现在开始报名。欢迎诸位同学认识、了解、践行至长安雅士生活中来,一起“研习琴棋书画,传承雅士茶道”。


 秀秀书院

2023年3月23日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千世界--书院修习茶艺后感

茶人秀秀:羡慕别人,不如投资自己,弹古琴,下围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