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秀秀:雅士茶道的修习课程

标签:
文化 |
何为雅士茶道?简
而言之,因为雅士参与而形成的,与文化、修养、教化紧密结合的茶道艺术,称为雅士茶道。雅士者,“士”阶层也。这一阶层有机会得到名茶,有条件品茗,又最
先培养起对茶的精细感觉;因为茶助文思,又最先体会茶之神韵。是他们雅化茶事并创立了雅士茶道。受其影响此后相继形成茶道各流派。
秀秀书院十五年来倡导践行的“雅士茶道”,正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以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为侧重,以茶为基础,极重体会茶道“和、敬、清、寂”之精神。由是书院雅士茶道的修习课程,除了唐煎、宋点、明清瀹茶、长嘴壶功夫茶道之外,尚有以《神奇秘谱》为本的古琴课程,以《玄玄棋经》、《棋经十三篇》为本的围棋课程;以孙过庭《书谱》、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为本的书法课程;以《古诗五百首》、《古词五百首》为本的诗词课程………..
书院师者,亦皆以作“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茶”皆备的通人,引领诸雅士“弹一百首古琴曲”、“下一百个围棋死活题”、“写一百遍瘦金体千字文”、“赏一百幅古画”为目标。
薛山长不用说是“痴人”,于琴中致力最深,《广陵散》、《流水》、《进终南》、《忆故人》等曲皆是信手拈来,驾轻就熟,凡听者无不深受感染,极口称赞。
《琴决》中本自有云:“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 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鼓琴之士,志静气正,则听者易分,心乱神润,则听者难辨 矣。常人但见用指轻利、取声温润、音韵不绝、句度流美,但赏为能。殊不知志士弹之,声韵皆有所主也。夫正直勇毅者听之,则壮气益增;孝行节操者听之则中情 伤感;贫乏孤苦者听之则流涕纵横;便佞浮嚣者听之则敛容庄谨。是以动人心,感神明者,无以加于琴。盖其声正而不乱,足以禁邪止淫也。今人多以杂音悦乐为 贵,而琴见轻矣。夫琴士不易得,而知音亦难也。
秀秀老师亦是琴中好手。《潇湘水云》、《忆长安》等曲尤其弹得清幽绝俗,教学方法也清晰明实,独具一格,深受诸学子欢迎的。

围棋升段练习也在不断进步之中,两位老师闲来纸窗竹榻,吃茶对弈,乐在其中不在话下。
瘦金体一道薛山长造诣最深,宋徽宗《千字文》字帖也不知写了多少遍了--书架上堆得满坑满谷的,除了薛山长参与主编的《古诗五百首》之外,即是薛山长写就的瘦金体卷轴,一卷又一卷,展不到头儿,看着都沉甸甸地,可见用功之勤;秀秀老师却因旧日写别种字体,如今写瘦金书,锋芒不显,一笔一划转折之间,然别具圆熟流畅之势。
鉴赏、临摹画作,也是书院题中应有之义。两位老师于各类画谱如宋代花鸟、《芥子园画谱》等,皆是极熟的--点茶时茶面上随手轻描,便是栩栩如生的梅兰竹菊图。
琴棋书画之外,诗词歌赋更是两位不可或缺的案头必备,口中不离之物。受此影响,书院诸雅士中,颇有能诗善词者不提。
然
书院十五年来所极精者,毕竟还在茶道。不但薛山长是日日吃茶的,秀秀老师更是三代事茶的资深茶人,且又身兼陕西省茶叶协会副秘书长之职,由是书院制定的雅
士茶道课程,可谓既专且博,与众不同:六大茶类的冲泡、审评、茶文化历史、茶元素、唐煎宋点明清瀹茶功夫茶茶道礼法尽皆涵盖在内。煎茶法是指唐代陆羽在《茶经》里所创造的一种茶的烹煎方法。主要程序有备器、备水、生火煮水、调盐、投末、育华、分茶、饮茶、洁器。其茶主要用饼茶,经炙烤、冷却后碾罗成末,初沸调盐,二沸投末,并加以环搅、三沸则止。分茶最适宜的是头三碗,饮茶趁热,及时洁器。
陆羽倡导的此种“陆氏茶”可令饮者更细心的领略茶之天然 特性﹔在饮茶中与清谈﹑赏花﹑玩月﹑抚琴﹑吟诗﹑联句相结合﹐旨在创造出一种清逸脱俗﹑高尚幽雅的品茗意境。不仅使社会生活中的饮茶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也使唐代中期以后的茶文化活动﹑茶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并对唐﹑宋以来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久远的影响。陆羽所倡导的茶文化精神,至今 仍在影响我国茗饮文化的发展,《茶经》里提倡饮茶时对茶品、水品的选择,煎茶时对火候的掌握,以及注意茶礼、茶仪,前后注意洁器,至今仍有积极的指导意 义。
相对于唐代煎茶重于技艺的特点而言,宋代点茶更重于意境。
宋代蔡襄《茶录》载:“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开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曰:“茶之佳品,皆点啜之。其煎啜之者,皆常品也”。表明宋代沏茶,流行的是点茶。著名的艺术皇帝宋徽宗亦堪称茶道大家。他曾作《大观茶论》一书详述对于茶的理解。
权臣蔡京在《延福宫曲宴记》中记载说,宣和二年(1120年),徽宗延臣赐宴,表演分茶之事。先是,徽宗令近侍取来釉色青黑、饰有银光细纹状如兔毫的建窑贡瓷"兔毫盏",然后亲自注汤击拂。一会儿,汤花浮于盏面,呈疏星淡月之状,极富悠雅清丽之韵。接着,徽宗非常得意地分给诸臣,对他们说:"这是我亲手施予的茶。"诸臣接过御茶品饮,一一顿首谢恩。
(瀹)泡茶从明代开始,此时茶叶加工方式发生了变化,成
品茶已由唐时经蒸压而成的饼茶、宋时精雕细压的团茶,改制为经炒为之的条形散茶。至此,沏茶之时,再不用“炙”、“研”、“罗”了,而是将散茶置入壶
(盏、杯)中,直接用沸水冲泡即可。此种直接用沸水冲泡的沏茶方法,不仅简便,而且保留了茶的清香,更便于对茶的直观欣赏,可以说,此乃中国饮茶史上的一
大创举,也为饮茶不过多地注重形式而较为讲究情趣创造了条件,因此一直沿用至今。
长嘴壶功夫茶道堪称书院的特色培训项目之一。授课人秀秀老师曾经是四川省雅安市长嘴壶“凤舞十八式”的形象代言人,其技艺之精可见一斑。纵观长嘴壶历史,兴起于盛世之下,衰落于王朝积弱,最终回归传统艺术殿堂,可谓凤凰涅槃,炼狱重生。
长嘴壶功夫茶艺融传统茶道、武术、舞蹈、禅学、易理于一
炉,充满玄机妙理奥妙。表演者需将心态、基本功、形体、气势、韵律、力量等因素有机结合,使长嘴壶表演底蕴更加深厚而不浮于动作表面,同时表演者需要拥有
必要的艺术修养与内涵,有一定文化造诣,才能使长嘴壶茶艺表演神、形兼备,更具感染力。
一番翻转腾挪,提壶把盏的奇异演示之后,可谓既悦人耳目,又复悦人心境。由是长嘴壶功夫茶艺堪称中国茶道艺术中一朵亮丽的奇葩。………..
总而言之,秀秀书院雅士茶道的修习课程,是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融会贯通。愿有更多的文人雅士吃到这一盏“书院茶”,并在此过程中充分感受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以及唐煎宋点明清瀹茶功夫茶道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