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茶人秀秀:品茶论诗十五年,只为普及雅士茶道

(2022-06-04 16:01:17)
标签:

文化

“茶圣”陆羽《四标诗》有云:“日月云霞为天标,山川草木为地标,推能归美为德标,居闲趣寂为道标。”日月云霞,山川草木,是陆羽对于宇宙的初步认识;推能归美是推崇才能,追求美德。居闲趣寂讲的是生活思想。

《四标诗》所提出的此种“天人合一、推能归美、居闲趣寂”体现了陆羽的精神追求,后来发展成为他的茶道思想,概括为“精行俭德”并写入《茶经》。

秀秀书院十五年来,实则也是引领诸雅士践行中国式雅士生活,渐趋“居闲趣寂”之境的过程。审美,认知,行动,居闲趣寂--一路走来,皆是修行。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603/20220603160017331733.jpg

如今书院所推行的修行方式,主要是直播间内“品茶论诗”--目的自然在普及雅士茶道。

雅士茶道古已有之--古代的“士”有机会得到名茶,有条件品茗,是他们最先培养起对茶的精细感觉;茶助文思,又最先体会茶之神韵。是他们雅化茶事并创立了雅士茶道。受其影响此后相继形成茶道各流派。可以说,没有中国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603/20220603160023432343.jpg

中国文人嗜茶在魏晋之前寥寥可数,诗文中涉及茶事的汉有 司马相如,晋有张载、左思、郭璞、张华、杜育,南北朝有鲍令晖、刘孝绰、陶弘景等,其中懂品饮者惟三、五人而已。然唐以后凡著名文人不嗜茶者甚少。文人不 仅品茶饮茶,还咏之以诗。唐代写茶诗最多的是白居易、皮日休、杜牧,还有李白、杜甫,陆羽、卢仝、孟浩然:刘禹锡、陆龟蒙等;宋代写茶诗最多的是梅尧臣、 苏轼、陆游,还有欧阳修、蔡襄、苏辙、黄庭坚、秦观、杨万里、范成大等。原因是魏晋之前文人多以酒为友,如魏晋名士“竹林七贤”,其中山涛有八斗之量,刘 伶更是拼命喝酒,“常乘一鹿车,携酒一壶,使人荷锸随之,云:死便掘地以埋”。唐以后知识界颇不赞同魏晋的所谓名士风度,一改“狂放啸傲、栖隐山林、向道 慕仙”的文人作风,人人有“入世”之想,希望一展所学、留名千秋。文人作风变得冷静、务实,以茶代酒便蔚为时尚。这一转变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文化背景, 是历史的发展把中国的文人推到这样的位置:担任茶道的主角。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603/20220603160189088908.jpg

文人饮茶,于止渴、消食、提神之外,更在乎导引人之精神步入超凡脱俗的境界,于闲情雅致的品茗中悟出更多的人生况味。茶人之意在乎山水之间,在乎风月之间,在乎诗文之间,在乎名利之间…..雅士茶道之“雅”主要体现在:品茗之趣、茶助诗兴、以茶会友、雅化茶事”。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603/20220603160211741174.jpg

时至今日,薛山长与秀秀老师将雅士茶道由“焚香品茗插花挂画”扩展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更广阔的范畴,所以“品茶论诗”成为关键。

品茶容易,书院茶各类齐备,诸雅士日常所品者,以“蒙顶甘露”、“红袖添香”、“蒙顶黄芽”、“墨玉生香”、“青衫墨客”等蒙顶仙山茶居多。论诗不易。

论谁的诗?茶诗是首选。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603/20220603160363426342.jpg

茶诗中最有代表性的,首推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

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

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馀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

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此诗即是茶文化史上与陆羽《茶经》齐名的玉川茶歌(卢仝自号玉川子)。全诗奇谲特异,句式长短不拘,错落有致,行文挥洒自如,直抒胸臆,一气呵成。最为独特的是饮茶感受层层递进的描述,“七碗相连,如珠走盘,气韵流畅,愈进愈美。”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艺苑雌黄》云:“玉川子有《谢 孟谏议惠茶歌》,范希文亦有《斗茶歌》,此二篇皆佳作也,殆未可以优劣论。然玉川歌云:‘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而希文云:‘北苑将期献天 子,林下雄豪先斗美。’若论先后之序,则玉川之言差胜。”苕溪渔隐曰:《艺苑》以卢、范二篇茶歌皆佳作,未可优劣论……余谓玉川之诗,优于希文之歌,玉川 自出胸臆,造语稳贴,得诗人句法:希文排比故实,巧欲形容,宛成有韵之文,是果无优劣邪?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说得送茶、饮茶、谢茶,宛转透彻,气之一往,如三峡水倒流,九疑云百变,此最诗人快境。末段慧想尤爽,握管如椽,横睇千古。周启琦曰:诗话云:诗人有诗才,亦有诗胆。…..六经原无“碗”字,而玉川子《茶歌》连用七个碗字,遂为名言,是其诗胆大也。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603/20220603163467796779.jpg

于诗中首标“茶道”二字的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在茶文化史上也意义非凡: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

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

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

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此诗意义,重在二层:一是“三饮”之说。“一饮涤昏 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之说沿用至今。“品”茶之品,亦只三“口”;品茶一杯,须作三次;可见三饮之妙。二是“茶道”由来缘于此诗。茶叶出 自中国,茶道亦出中国。“茶道”之“道”非道家之“道”,而是集儒释道三教之真谛。儒主“正”,道主“清”,佛主“和”,茶主“雅”,构成了中国茶道的重 要内涵。皎然首标“茶道”,使茶道一开始就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结合皎然其他重要茶事活动,可以认为皎然是中国禅宗茶道的创立者。他认为饮茶不仅能涤 昏、清神、更是修道的门径,三饮便可得道全真。借助于饮茶使思想升华,超越人生,栖身物外,达到羽化成仙或到达参禅修行的美妙境界,是中国古代茶道的主要 类型之一。皎然的“三饮”便得道把饮茶活动作为修行悟道的一条捷径,借助于饮茶活动得到物我两忘的心灵感受,达到仙人般精神境界。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603/20220603163592339233.jpg

比较典型的文人茶诗,除众所熟知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等人的作品之外,皮陆二人的酬和之作也颇为引人注目:

《茶中杂咏·茶坞》

唐·皮日休

闲寻尧氏山,遂入深深坞。

种荈已成园,栽葭宁记亩。

石洼泉似掬,岩罅云如缕。

好是夏初时,白花满烟雨。

《茶中杂咏·茶人》

唐·皮日休

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

语气为茶荈,衣香是烟雾。

庭从颖子遮,果任獳师虏。

日晚相笑归,腰间佩轻篓。

《茶中杂咏·茶笋》

唐·皮日休

袖然三五寸,生必依岩洞。

寒恐结红铅,暖疑销紫汞。

圆如玉轴光,脆似琼英冻。

每为遇之疏,南山挂幽梦。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603/20220603163667296729.jpg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坞》

唐·陆龟蒙

茗地曲隈回,野行多缭绕。

向阳就中密,背涧差还少。

遥盘云髻慢,乱簇香篝小。

何处好幽期,满岩春露晓。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人》

唐·陆龟蒙

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

闲来北山下,似与东风期。

雨后探芳去,云间幽路危。

唯应报春鸟,得共斯人知。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茶笋》

唐·陆龟蒙

所孕和气深,时抽玉苕短。

轻烟渐结华,嫩蕊初成管。

寻来青霭曙,欲去红云暖。

秀色自难逢,倾筐不曾满。

……

另外,

李群玉《与三山人夜话》

静谈云鹤趣,高会两三贤。酒思弹琴夜,茶芳向火天。

兔裘堆膝暖,鸠杖倚床偏。各厌池笼窄,相看意浩然。

李咸用《访友人不遇》

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空掩一庭竹,去看何寺花。

短僮应捧杖,稚女学擎茶。吟罢留题处,苔阶日影斜。

也自具面目。

还有修道者如吕洞宾也写茶诗:

大云寺茶诗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603/20220603163674957495.jpg

茶诗之外,纯文学方面论诗也是一大题目。

杜甫论过。他有《戏为六绝句》:

其一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其三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

《戏为六绝句》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 诗包括六首七言绝句,前三首是对诗人的评价,后三首是论诗的宗旨。这六首诗每首单独成诗,表现了不同的主题。但同时这六首诗的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又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组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

田雯《古欢堂集杂著》:古来论诗者,子美《戏为六绝句》……议论阐发,皆有妙理。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以诗论文,于绝句中,又属创 体。此元好问《论诗绝句》之滥觞也。六朝,四子之文,自是天地英华,不可磨灭。其所成就,虽逊古人,要非浅薄疏陋之徒所可轻议,宜甫之直言诃之也。“翡翠 兰苕”、“鲸鱼碧海”,所见何其高阔!上亲《风》、《雅》,转益多师,解人不当尔耶?此六诗固不当以字句工拙计之。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603/20220603163632663266.jpg

元好问有《论诗三十首》:

第四首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第七首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第十二首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

《论诗三十首》是元好问继杜甫之后运用绝句形式比较系统地阐发诗歌理论的著名组诗。他评论了自汉魏至宋代的许多著名作家和流派,表明了他的文学观点,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603/20220603164643804380.jpg

 赵翼《论诗》

其一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其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论诗》此组为七言绝句,借议论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一些观点。是诗人为批驳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诗必称古”“厚古薄今”的观点而创作的。其中可以看出唐人杜甫《戏为六绝句》以及金人元好问《论诗绝句》的影响。

http://www.xiuxiutea.cn/UploadFiles/Product/image/20220603/20220603164779577957.jpg

有了这品茶论诗的过程作底子,生活中何愁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仙”呢--书院雅士,多有能写诗填词者,知悦姐姐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每个节气选一个词牌名去填,每日至少填一首或词或诗,一度在朋友圈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促使大家对于书院更迫切的了解:秀秀书院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所在,诸雅士于书院的修行需要多久,即能如知悦姐姐一般风雅如斯?

答案其实正在雅士茶道的长期修习之中,在“品茶论诗”四字之中。

希望有更多的喜欢传统文化的风雅之士加入秀秀书院,一起品茶论诗,一起成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才子佳人。


薛山长:终南隐士的琴谱、棋谱、书谱、画谱

茶人秀秀:解锁茶艺师新技能,直播带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