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调研与股价的走势

(2007-11-03 20:42:29)
分类: 网文
 散户喜欢听消息买"牛股",机构靠调研发掘牛股。

  在"5·30"暴跌后的遍地鸡毛中,散户失魂落魄,他们发现,消息不灵了。而机构调研后介入的票,不少都在"哧哧哧"地往上涨。

  调研这么有魔力?深交所上市公司在三季报中详细披露了三季度机构及个人前来调研咨询的情况,这些被调研的公司,有的股价迅速大涨,有的不为所动,有的反而连连下跌!而股价有表现的个股,往往有机构在迅速建仓。

  尽管大多数股民不是行家里手,但我们可以从三季报中学习机构是如何考察上市公司的,他们靠了解哪些信息来作出投资判断,通过调研对上市公司基本面作出判断后的投资,比买消息股更让人放心。

  本周,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落下了帷幕,而深市主板上市公司首次全面披露了投资者对公司的调研、沟通等活动的情况。

  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买入自己了解的上市公司,赚取自己能够把握的利润,远比听小道消息更加稳健,但对于平时很难了解上市公司情况的中小投资者来说,调研上市公司似乎显得很神秘,本报记者详细统计了三季度投资者调研深圳主板上市公司的情况,在此为您揭开上市公司调研这层神秘的面纱。

  然而,目前只有深市上市公司在三季报中披露调研情况,时间有所滞后,而沪市数百家公司尚未有此举动。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沪深上市公司都应及时披露调研情况,便于投资者参考。而中小股民也应从中了解如何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以此来增强自己的投资判断能力。

  三季报·调研分析

  在统计深市主板公司三季报后,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明显的现象。三季度,有很多个股在机构调研后,股价都出现了异动,其中上涨的不少。这表明,机构的调研行为对股价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目标&方式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统计显示,深市主板467家公司中,有301家公司在三季度接待了机构或个人投资者的实地调研或电话沟通。

  机构更注重公司的质地和发展,调研多以白马股为主。如万科A、华侨城A、中兴通讯、中集集团、柳工等上市公司,几乎每周都有机构拜访,其关注点也集中在公司经营、市场变化和竞争力方面;而个人投资者更关注题材股和三线股,ST公司和S股公司常常接到个人投资者的电话问询,其问题也多与公司重组进程相关。

  即使是机构,选择调研对象也有不同之处。QFII关注的公司多是行业龙头,如中集集团(000039,收盘价25.65元)、柳工(000528,收盘价37.82元)、中兴通讯(000063,收盘价50.05元)甚至还包括*ST东方(000725,收盘价12.4元)而基金、券商等机构出击面则比QFII宽很多,基本上是通吃各类股票。

  在调研方式上,根据本报统计结果,共有256家深市主板公司在三季度接待了基金、券商、QFII或私募等机构投资者的实地调研,过半深市主板公司都处于机构的视野之中。

  除了实地调研,一些上市公司还主动举行业绩说明会和机构见面会,一些大券商研究所也纷纷组织机构客户进行联合调研,其中以中金公司、申银万国、中信证券等大券商最为活跃,他们组织的联合调研往往机构云集。

  而由于财力和时间因素限制,个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了解多数还限于电话沟通,仅有15位个人投资者在三季度实地考察了上市公司,而他们实地调查的也非一线公司,少数个人投资者还以书面问询的方式了解上市公司基本面情况。

  调研时机 三类情形最常见

  与普通投资者不同,机构调研一般都是有的放矢。根据本报统计,机构通常选择三类时机展开调研。

  一、选择波段底部调研。机构在7月份的调研次数占整个三季度调研次数的一半以上,当时不少公司的股价正处于阶段性低点,而7月6日沪指底部长阳,终结了"5·30"暴跌,并一路攻上6000点。

  可见,在调整中,机构并没有闲着,而是积极获取目标公司的第一手信息,做好出击准备。从这一点看,个人投资者在这场股市博弈中,的确很难占到便宜。

  二、闻风而动的跟踪调研。与预见性很强的主动调研不同,国内机构对一些题材股的异动也颇感兴趣,当这些股票的价格出现异动后,便有研究员跟进调查。

  如九月份的牛股广宇发展(000537,收盘价16.03元)、八月底九月初的热门股紫光股份(000938,收盘价15.97元),都是在股价大涨后,研究员开始实地调研或电话沟通,其中9月4日嘉实基金派人调研广宇发展,当时广宇发展正处于大涨后的短暂休整,随后又爆发了一波行情,而在三季报中,嘉实旗下两只基金首次现身,买了1200万多股。
评..从中也可以发现基金心态很浮躁.急功近利.上市公司二句鬼话一说.还没了解几天.就敢几个亿的买.唉.多不是自己的钱啊!  
  三、持续性跟踪调研。不少机构由于重仓某只股票,为了及时掌握其基本面变化,便保持对该公司的持续关注。

  如威孚高科(000581,收盘价15.5元),工银瑞信旗下两只基金在中报时以3100多万股总持仓名列第一大持仓机构,并在9月15日对上市公司进行了实地调研,9月17日该股便涨停,但在9月18日创出历史最高价22.99元后一路下跌,昨日股价仅为15.5元,而三季报显示,工银瑞信系基金已减仓约500万股。

  影响&建议 股价异动多 调研事项应及时披露

  在机构调研后,相关公司的股价往往会出现明显波动。

  统计显示,机构实地调研的256家上市公司中,有64家公司在调研后短期内开始大涨,其中5家公司在调研后首个交易日便涨停;有近20家公司股价在调研后短期见顶或构筑顶部。总的来看,在机构调研后,股价波动明显的上市公司占了被调研公司的三成以上。

  对此,业内人士呼吁,从市场公平交易和保护中小投资者角度出发,管理层应该考虑完善上市公司调研信息披露制度,目前仅有深市主板公司披露调研信息,应推广到沪市上市公司和深市中小板。并采取更及时的披露方式,如可以仿效上市公司高管买卖本公司股票的信息披露方式,在机构调研后两个交易日内于交易所网站披露,以供投资者查阅和市场监督。

  三季报·调研案例

  凡是牛股,肯定受到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大家都想尽办法了解与上市公司相关的所有信息。于是,一批又一批的机构或个人投资者,纷纷来到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调研。今年三季度,万科成为机构调研最多的公司,而西飞国际则成为个人投资者调研最多的公司。

  统计显示,在机构调研后,股价出现异动甚至大涨的可能性很大,有些机构选择对上市公司调研的时间,更是精确无比,调研当天就开始大涨。

  电广传媒

  机构密集拜访催生牛股

  8月10日~8月15日,电广传媒(000917,收盘价21.68元)(股吧行情资讯)正处于一轮调整的相对低位。期间,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长沙证券、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等4家机构先后来调研。同期,电广传媒股价在16元附近。

  然而,这些机构刚离开,电广传媒股价就飙升起来。直到10月11日其股价最高达到34.65元后,才出现大幅回落。

  三季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广发基金旗下的广发聚富、广发大盘成长混合型基金共计增仓100多万股,而广发策略优选更是增仓了80万股,以1599万股的持股量成为第三大流通股股东。

  点评:机构密集调研,很可能就意味着他们看好这家公司,即将大量买入这只股票。如果上市公司能够及时披露这些机构到访的重要信息,是不是能给中小投资者一个重要的投资参考呢?

  万科

  三季度接待机构上百家

  今年7~8月,万科A(000002,收盘价39.05元)(股吧行情资讯)利好频传,就连王石夫人的账户也买了4.69万股。7月6日到8月9日,万科股价从18元多飙升到了30多元,而近期大盘持续盘整,万科依然创出历史新高。这样一只牛股,自然不乏机构的光顾。

  三季报显示,7~9月间,机构频频以投资者见面会的方式对万科A进行调研。其中国金证券、中投证券、摩根大通、里昂证券等均组织了大量的机构与上市公司高管见面。万科还在季报中称,每次见面会上,接待的机构大多超过50家。万科还罗列了所有接待过的券商、基金、QFII等,其中券商有34家,其他机构近 80家。


  川化股份 大涨前多家机构在调研

  川化股份(000155,收盘价11.68元),是第三季度市场关注度相当高的一只股票。由于川化股份和泸天化(000912,收盘价17.1元)的实际控制人都是四川化工控股集团。因此,该股一直存在整合预期,市场有关该股的重组预测也此起彼伏。

  7~8月份,川化股份大涨,股价从6元多涨到了13元多,接近翻番。9月底,市场传出多个关于公司的重组猜测,其股价又从10元附近飙升到10月18日的16.3元。期间,川化股份除公告称"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信息"外,并未对市场猜测进行过有针对性的澄清。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其实,在9月份川化股份陆续出现多个版本重组传闻并连续大涨前,公司就被机构盯上了。

  三季报显示,在川化股份启动前的7月9日,包括国联安基金在内的20家机构前往川化股份,与公司在川化宾馆进行了面谈沟通。不过,季报披露的交流内容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此时,川化股价仅为7元多。

  7月12日,长江证券杨先生又在川化宾馆与公司进行了面谈,川化股价也没有丝毫反应。直到7月19日之后,川化股份开始大幅上涨。

  季报还显示,到9月末,长江证券已持有191.82万股,在第三季度增仓52.75万股,成为第二大流通股股东。

  此后,有很多个人投资者看到川化上涨,纷纷致电公司咨询原委,显然,散户的行动比机构已经慢了几拍。

  点评:如果某只股票突然大幅飙升,同时伴随大量的传闻。此时,个人投资者一定要多个心眼里,因为很可能机构早就打下埋伏,只等散户来抬轿子。

  锌业股份 机构刚调研完就停牌

  在上半年大涨之后,锌业股份(000751,收盘价25.14元)(股吧行情资讯)在三季度进入了高位震荡。究竟未来还有没有创新高的实力,投资者能否继续持有?

  7月24日,一家媒体对锌业股份展开调研,当时股价也就18元多。不过,第二天开始,锌业股份开始飙升,到8月7日涨到最高点25.45元后再次展开调整。

  8月15日,中天证券前往公司调研。8月16日,锌业股份一举涨停,成交量高达9014万股,当天有两家机构席位大笔买入。随即,公司在8月17日公告称控股股东正在商议有关事项,股票开始连续停牌。

  点评:三季报显示,中天证券调研的主要内容就是"公司生产经营及资本运作情况"。但为何这么巧,调研完了股价就涨停,机构席位大量买入,然后就停牌了?这个"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情况"的确耐人寻味。



  漳泽电力

  名人投资先搞调研

  在众多调研漳泽电力(000767,收盘价11.69元)(股吧行情资讯)的人士中,有一位投资者比较特殊,那就是被冠以"打郎第一人",并出版《郎咸平真相》一书的中山大学金融学副教授吴丁杰。

  三季报显示,吴丁杰于7月10日到公司进行实地调研,谈论的主要内容为"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及发展规划"。吴丁杰在自己的博客上将调研内容进行了详细公布。博客中称,当他询问"准备如何处理公司所持基金公司股权"时,高管表示,"准备卖给专业公司,正在找卖家。"而这些内容,可能很多投资者都不知道的。

  点评: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就算没条件去公司,也可以通过电话沟通,与上市公司建立联系,及时了解公司经营状况。投资股市,就是投资上市公司,不论是机构、名人专家还是个人,深入了解上市公司基本面,这始终是挖掘潜力股的根本途径。



  西飞国际

  个人投资者的最爱

  万科A是机构的宠儿,西飞国际(000768,收盘价30.6元)(股吧行情资讯)则是个人投资者最关注的股票。
  三季报显示,今年7月,有14家基金对西飞国际进行实地调研,关注点多集中在非公开发行上。不过,这与个人投资者来电询问的次数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三季报显示,今年三季度,共有540余人次电话询问西飞国际有关情况,其问题主要集中在"目前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如何"、"三季度业绩如何"、"非公开发行进展情况"等问题上。

  三季报·另类个案

  与众多正常的调研和股价波动相比,有些调研和其后股价走势就非常另类,例如有机构前往调研,股价反而见顶下跌,甚至还有牛股根本没有机构前去调研。这些情况显示,除了参考机构调研,我们应当加以自己的分析判断,进行区别对待。


  广州友谊:机构捧场未必就涨

  机构调研多,也不一定就能带来股价上涨。如广州友谊(000987,收盘价33.98元),公司8月20日在南宁举行了机构见面会,华夏基金、中金投资等15家公募和私募机构参加,公司在会上介绍了基本面情况,但随后其股价始终在40元上下波动。不料,9月11日一根长阴,宣布其进入调整,一路最低跌至 30元附近。

  类似的例子还有长春高新,公司8月10日召开投资者见面会,介绍了公司产品及发展远景,但股价在8月9日高点之后便一路下跌,从19元附近跌到现在的11元。

  点评:股市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赚钱的人通常也是闷声发大财,所以,一家公司十分高调地宣传自己的时候,投资者反而应该保持冷静。
 


  中国武夷 悬念最多的调研

  中国武夷(000797,收盘价11.73元)三季报显示,今年8月31日,国泰君安研究员孙建平前往公司调研。公司称,孙建平主要是了解公司经营及发展情况,但上市公司并未提供资料。

  9月,中国武夷震荡3个交易日后,在9月6日启动并连续拉升,到9月11日短短4个交易日,股价从10.38元涨到了14.64元。

  原来,9月6日,孙建平发布了一篇有关中国武夷的研究报告,并将目标价定在17.08元。9月8日这篇报告在某权威报纸上刊登。9月11日,中国武夷就此发布澄清公告,称该文章有关内容需要核实。
  9月21日,中国武夷涨到15.49元后开始持续回落,一次研究报告催生的短线行情就此结束。这个事情也留下了两个悬念。

  其一,从8月31日调研到9月6日报告出炉,这里有三个交易日的时间差,从9月6日报告出炉到9月8日报告公布,又是两个交易日的时间差,这些都为可能提前获知消息的资金提供了充分的入场机会。

  其二,孙建平的研究报告长达16页,内容专业而详尽,包括公司主营分析、土地储备、现有房地产项目、未来5年展望等。不过,公司却表示未向其提供任何资料。那孙建平是如何下手写出这16页的报告来?


  绿景地产

  无人问津的牛股

  并不是只有机构调研得多的股票才是牛股,有些公司既没有机构调研,也没有投资者打电话询问,但在三季度却涨幅惊人。

  绿景地产(000502,收盘价15.51元)(股吧行情资讯)就是这样一只股票。今年7月6日,该股从6.28元启动,到8月9日,股价最高已达22.63元,最大涨幅高达260%。

  然而,公司三季报却显示,"本报告期没有接待投资者实地调研、电话沟通和书面问询"。更令人奇怪的是,绿景地产中期业绩同比下降23%,三季报业绩同比下降33%,这样一家业绩下滑的公司,却成为了三季度最大的牛股之一,难道是公司信息披露太透明、太及时、根本不需要调研?

    相关新闻:

    
另类中金困扰中金国际 价值投资引导市场主线

  10月30日,中金发布报告推荐25大金股。中金建议,重点关注金融、地产、航空、汽车等以内需为主的行业。

  这与10月8日中金发布的四季度投资策略报告一致。该报告称,金融、地产、航空、汽车等行业,以内需为主,既有抵御出口需求趋缓的能力,又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得益于国内经济高增长。

  中金这家有着中国建行和摩根士丹利股东背景的投行,之所以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与其投资策略报告独树一帜密不可分。从1995年至今,中金报告一次次佩带上耀眼的光环,当然也遭遇过不少冷眼。

  澄清疑似中金报告

  素以低调著称的中金公司,高端客户一直是其A股经纪业务的主攻目标。由于中金报告常常走在市场的前沿,客户的投资取向颇受影响。市场一度流传的真假中金报告,对中金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我们并不能保证每份报告都准确。”2005年6月7日,时任中金研究部主管邱劲(现为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首度开口承认中金报告的不足。”

  10月28日,曾参加澄清会的投资者郭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当时中金紧急约见部分媒体,就传言中的两份中金报告真伪举行澄清会。”

  据悉,2004年11月和2005年5月,两份冠以中金名义的报告在市场上广为流传。在采访中,《华夏时报》记者获知:一份报告称对债券市场未来走势进行评估,提及股市的价值中枢在1100点左右;一份报告则明确表示,在股权分置预期下,上证指数跌到700点可能是底部区域。

  对中国股市的走势,上述两份报告均不看好。“而后,市场走势正如报告所料,一路狂跌不止。”

  中金在是是非非中一度保持缄默,但在对待2005年5月虚假报告上,中金积极了许多。中金公关部主管冯丹云称:“站出来澄清,主要是避免不明真相的散户上当。”

  尽管如此,上述精确的两份报告,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2005年5月报告的出笼,正好是在证监会下决心解决股权分置之际。”10月29日,一位分析师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报告公开流传后,股市加速下跌逼近1000点。”

  而1000点正是邱劲的前任许小年2001年9月在一篇题为《终场拉开序幕——调整中的A股市场》文章中无意间提到的,随后被延伸为“股市推倒重来论”。

  许小年在文章中指出,“股价下跌根本原因在于,股价过高缺乏基本面支持,以及市场的不规范操作引发的投资者贪心危机,并不是由国有股减持或大盘股上市引起”。

  “1000点只是一个假设命题,意在探讨股市下跌到这一点位后,可能会对银行资金带来何种影响。”邱劲这样为他的前任辩解。

  这一判断引发了中国股市声势浩大的“挤泡沫”运动。随后,投资者看到,亿安科技、东方电子、银广夏、蓝田股份等所编造的神话轰然倒塌,直到2004年“德隆”结束了“庄股时代”。

  郭超清楚地记得,当时的中金断然否认两份报告由其制造。相对于虚无缥缈的点位预测,中金将更多的力量放在上市公司的研究上,中金方面表示,迄今为止中金从来就没有过一个关于股市点位的预测报告。但无论如何,市场最终达到了被称为中金报告所预测的点位,还是让市场对中金的报告多了一份敬畏。

  价值投资引导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中金推荐的股票组合指数自2004年初至今,大幅度跑赢大盘及上证180指数,为客户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投资指导。据悉,中金于2004年第一批被中国证监会评为创新试点券商,今年获得券商最高评级AA级。

   那么,中金何以对中国股市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呢?日前,《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一是,相对其他证券公司,中金公司拥有国际化专业视角;二是,中金公司强大的政府背景。”专家均认为。

  “中国股市是一个政策市,强大政府背景的投行因此获益不少。”10月26日,一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2003年大盘1350点下方,中金预言股市出现了好苗头,并力推以宝钢、中石化为首的蓝筹股,最终其引导市场完成了向价值投资理念的转变。”

  据了解,2003年初汽车股首先拔地而起,同时带动银行、钢铁、石化等长期沉寂在底部的大盘股走出一轮行情。这样一来,通过价值投资在过去两年中的A股市场中赚得盆满钵满,价值投资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市场上谈的最多的是“大蓝筹”和“核心资产”。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开始,股市已经进入价值投资时代,中金公司的拿捏也十分完美。”郭超说,沿着股市涨跌的脉络,跟随中金公司脚步的投资者越来越多。如此一来,中金制造的报告常常成为市场追逐的焦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