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灭辽之后,辽上京临潢府所辖州、县地名更改和丢失的原因
我在《辽代上京临潢府考》一书中,临潢府考,祖州考两篇文章中已经详细说明了这个问题,专门有辽代灭亡后地名更改和地理信息丢失的原因专门论述。1.金灭辽后以诏书的形式诏发全国:更改辽代有传统义意的地名,焚烧毁弃辽代所有宗庙,挖掉辽人所有祖坟。自1114年至1124年,进行了10年的国家暴力“拔根”行动。《亡辽录》、《三朝北盟汇编》等史料中均有明确记載。2.《辽史》地理志中记载的福州、原州、卫州等头下军州的地理位置与宜州的方位与距离都正确。但是“西北距上京xxx里”就彻底被金、元两代修订《辽史》时更改了。如果按照他们标定的这个方位与方向是对的,按辽、金里程计算,辽上京的位置最近也在兴安岭以北的东乌珠穆旗境内或更远的外蒙古境内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金灭辽,蒙古灭金。两代王朝对契丹民族都采取了灭国、灭族、灭史活动。并取得了成功。修史时把政权更迭中所采取的暴力行为进行修饰和隐匿。故意在方位上、里程上加以修改,让契丹后人无法寻根。3.修改了洪晧、沈括、路振、许宗亢等个人使辽时的行程录。出辽中京之后就往北和西北方向引导了。其实详细考证他们的行程路线,完全可以考出是往东及东北行程,去的目标地就是科左中旗的东玛拉沁古城。4.万幸的是东玛拉沁古城遗址除水毁风淤之外,保存十分完好。古建筑群遗址,古墓群遗址虽被毁弃,但遗址保存完好。5.考证古城遗址时最重的是以山川地理河流为基本座标。其它的东西都不可靠,史料一定以正史为准,笔记及个人行程记录、日记等史料价值只能参考。我在《辽代上京临潢府考》一书中有系统的论证。那些问题不清楚,需要沟通,及时反馈给我,这是对我的考证观点的纠正与支持,我非常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