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中的一处明显错误;
《辽史》第一卷《本纪第一 太祖耶律阿保机》上 记载;
“元年春正月庚寅,命有司设坛于如迂王集会埚,【三】燔柴告天,即皇帝位。尊母萧氏为皇太后,立皇后萧氏。北宰相萧辖剌、南宰相耶律欧里思率群臣上尊号曰天皇帝,后曰地皇后。庚子,诏皇族承遥辇氏九帐为第十帐”。
红字部分是《辽史》中的原文,我认为这6个字应该是;“如于越王集会埚”。
那么于越王集会埚在什么地方呢?在当时契丹右大部的活动区域,在当时“西楼”地界之上。是后来建“上京临潢府”的地方。就是;“本汉辽东郡西安平之地。新莽曰北安平”这个地方。
《辽史》第三十七卷 志第七《地理志一》“太祖取天梯、蒙国、别鲁等三山之势于苇甸,【二】射金龊箭以识之,谓之龙眉宫。神册三年城之,名曰皇都。天显十三年,更名上京,府曰临潢”。
这个地方是一片开阔的“苇甸”周边有三座山,分别是;
1,天梯山;(也叫;勃勃图山、辽代称;木叶山、金代改称;天平山、蒙元改称;金山,这座山现今仍称;勃勃图山,位于吉林省双辽市城东北。勃勃土山汉译为;神圣的山、圣山,英雄山。这座山是阻辽代潢、土二河汇流形成辽河的山,是辽代的木叶山。我有《木叶山通考》文章全面论述这个问题)。
2,蒙国山;也叫蒙和山、蒙根陶勒盖山,意为银头山,引意为白头山。辽代时也称为;白马山,是促使辽河形成上游第一个侧支湖-----白马淀的重要山,这座山现今称为;那木山,位于吉林省双辽市西南那木乡境内。那木山汉译为;要塞山、川(上的)山。那木山是辽代,辽河上形成著名的“中汇川”地理标志山,由于那木山的阻挡,在潢、土二河汇流形成辽河之后,形成了第一个辽河中间的河心洲-------辽代的中汇川。
3,别鲁山;也叫吐固勒津山、辽代时也称;独卢金山、吐尔基山。汉译为大牛犊子山(两岁半以上的牛犊子)位于内蒙古科左后旗北部。现今仍称为;别鲁山,吐尔基山,此山在2002年曾经有大型辽墓出土。
以上是辽代历史中“于越王集会埚”的基本情况。归纳起来是;
1,于越王集会埚是辽代907年之前,阿保机祖上于越王召集契丹八部集会,会盟的地方。
2,具体地理位置在“西楼”的地界上,是汉代西安平,王莽时期北安平辖地范围。
3,具体地貌;是在天梯、蒙国、别鲁三山之间的苇甸之上。阿保机在这里“燔柴告天,即皇帝位。尊母萧氏为皇太后,立皇后萧氏。北宰相萧辖剌、南宰相耶律欧里思率群臣上尊号曰天皇帝,后曰地皇后。庚子,诏皇族承遥辇氏九帐为第十帐”。
4,后来阿保机在这里建“龙眉宫。神册三年城之,名曰皇都。天显十三年,更名上京,府曰临潢”。这里就是辽代的上京临潢府。
5,辽代的上京临潢府在三山之间,东临潢水,西对土河,南视辽河。在天梯山(木叶山)脚下,是东北平原的最中心地域。
对于辽代的上京临潢府我有专门文章《辽代上京临潢府通考》系列文章详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