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榴城簇锦”--古城子山城

(2013-11-22 10:33:06)
标签:

转载

    清朝诗人张峻德曾经留下了这样一首词:“独有高低峰六处,峭壁为城,缭绕芳林木。可作丹青诗画读,云巅涌泻泉飞瀑。吐满榴花红簇簇,戏蝶寻香,叶底来潜伏……”词中描绘如丹青诗画般的山城就坐落在开原东百里八棵树镇古城子村东山上,山下的古城子村因其得名。她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榴城,当地老百姓也习惯地把她叫做花城。清代开原八景之一的“榴城簇锦”指的正是这里。2007年,古城子山城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子山城南距清河1.5公里,北距从林丰乡流出来的阿拉河2.5公里。城址即在清河与阿拉河两河交汇处以东丘陵山地西端一个天然山坳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与相距12里的王皋城西北马蹄窝山城形制相同,古城子山城也如同一个敞口的葫芦,只不过这个山城要比前一个山城规模大上许多。整个山城修筑在一个西部有较大缺口的半环形山谷之中,缺口处筑起了一道土石结构、长六十多米、高十多米的墙体,将谷口紧紧封住,只在墙体南侧留出了一个宽约5米左右的城门。城门外侧是一个缓坡的马道,马道入城后连接城内盘道。
    城内低洼处,是山城的蓄水池,此前考古发现,山城还修建有十分完备的排水设施。沿着环城山脊行走发现,山城周围有6个大小山头,每两个山头之间的低洼处都用碎石混合山皮土加高,有些地方甚至加高了十几米,人工痕迹非常明显。在山脊的四个方向上,还分别建有瞭望台,西侧高地上建有一座烽火台。在南墙和北墙的中段,还残留有墙上小城遗迹,面积不大,当地人称之为“南花园”和“北花园”。估计应是驻城守备之用。
   《开原县志》记载:古城子山城“为高句丽时期的山城”。城内近蓄水池发现有石臼,城内还发现有红褐色或灰褐色的菱格纹和绳纹瓦残片,也发现有辽金时期的布纹瓦和瓷片。看来,这座城址在高句丽之后,也曾被辽金人延用过。在城内还采集有陶匙、陶网坠、纺轮和平头铁镞等。到了明朝,这里又成了女真哈达部的都城,改称哈达城。《奉天通志》中曾经有这样的记载:“古城子,城东九十里。周围险固如城,相传昔年国朝屯兵于此。”这里的“国朝”应指清朝初年。也就是说,清朝初年,清军也曾经在此驻扎。
    当地居民讲,在古城子山城下、村西北侧,还有一座建于辽代的古城子山下城,《辽北重镇——开原》一书曾有记载“面积达四万平方米,曾出土陶器、瓷器碎片。”学者高清林先生1998年曾对此城进行过考察,当时一位当地老翁对他说,“我小时,墙址还有一人高,几十年过去了,墙址逐渐被犁平了。”看来随着风雨的侵蚀,加之保护措施不力,很多遗址已经不能再现了。   
    从去年开始,寂静了数百年的古城子山城已经不再寂寞,记者5月中旬登城考察时发现,新建的一座拦水坝已经竣工,拦水坝里侧,数台大型机械正在紧张施工,好像是在建设一座小型水库。当地一位政府官员告诉记者,之所以投入巨资对花城进行建设,正是看中了她的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工程已得到省相关部门批准立项,预计不久的将来,花城将以她美丽的容颜再现昔日的辉煌。

[转载]“榴城簇锦”--古城子山城
花城西北角
[转载]“榴城簇锦”--古城子山城
山凹处人工填高的痕迹十分明显
[转载]“榴城簇锦”--古城子山城
站在烽火台上俯瞰花城
[转载]“榴城簇锦”--古城子山城
残存约5米高的西侧烽火台遗址
[转载]“榴城簇锦”--古城子山城
花城远眺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