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
流亡国外近40年 尝尽人间辛酸
艾地长女伊芭鲁丽的人生经历(完)
(本文为作者居留美国期间,从国外传媒搜集的资料而整理书写。)
杨竟荣
飞机在跑道上疾奔,然后徐徐上升,离开巴黎戴高乐机场。天空中有几朵浮云,阳光射进机舱内,伊芭鲁丽斜靠着身子,心胸像波涛般无法平静,脑海里浮想联翩。近四十年了。才踏上回国的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是喜?是悲?喜,她终于回国了!悲,她的夫君不在身边了。要是他还在的话,那该多好啊!我们一起再见到祖国,再见到故乡,见到亲友们,那是玛斯布梦牵魂绕的祖国啊!
她想起小时候在雅加达的街坊玩耍,她是anak Jakarta,anak Galur。小时的伙伴们,同学们,他们竟然到现在还没忘记她,他们时常寄电邮邀请她参加校友会,他们都称呼她“艾地的孩子”。
童年是幸福的,童年的梦在她十六岁那年破灭了,被无情的,残酷的手破灭了。从此她浪迹天涯,就像幼苗平地拔起,随风飘荡,还未成年的她,流浪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历经人生酸甜苦辣。把居住国的语言当作自己的语言,居住国的文化当作自己的文化,居住国的歌当作自己的歌,脚踏着第二祖国的土地,还有第三祖国,第四祖国……
现在她可以回国了,回到自己真正的祖国!但是,她不能成为印度尼西亚公民。她手中拿的是法国护照。这个最后的居住国给予她
和夫君一个复生的机会,成为真正的公民,真正的常人!她衷心感谢这个国家的政府和人民,使她拥有一张护照,让她无忧无虑地飞回自己的亲爱的土地。谢谢您,法兰西共和国!
啊!雅加达,雅加达……
好久,好久了,不曾观望千岛的波浪。好久,好久了,不曾听见海边椰子树的婆娑声。
不曾听到早晨卖糕者的叫卖声,不曾听到晚上卖沙爹的尖叫声,也不曾闻到路旁食摊的香喷喷,也忘记了雅加达太阳光的灼热。
飞机冲过云层,继续飞,飞向雅加达。机舱内,伊芭鲁丽斜靠着身子,疲倦的眼皮合上,睡着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