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耐克风波
印尼的耐克风波到今天还没有完,今天看到印尼一家媒体的社论,细读觉得有道理,看来印尼还是有明白人,比他们政府的高官聪明点,不至于去推销水变油。下面转载的是他们的社论。
鞋厂工人示威
Central
Cipta
Murdaya(CCM)集团属下两家鞋厂的一些工人展开的游行示威活动着实令人关切,因为它除干扰与耐克和
CCM纠纷无关的民众之外,连示威的对象也搞错了。
究其实,发生纠纷的是耐克品牌持有者和CCM。由于认为CCM集团属下两家鞋厂的生产能力欠佳,耐克有意中断订购产品合同。这两家鞋厂是Hardaya
Aneka Shoes Industry(HASI)和Nagasakti Parama Shoes
Industry(Nasa)有限公司。
就像大众媒体广泛议论的一般,耐克中断合同的原因是认为上述两家鞋厂不能保持产品质量水平和按时交货。双方签订的合同将在今年底废除。
实际上此类合同中止是商场上司空见惯的事。耐克和
CCM之间原是商业伙伴的关系,如果其中一方对另一方的产品或服务感到不满意,前者有权中断与后者的商业关系。
就好比我们虽已成为某裁缝店的老主顾,当该裁缝店缝制的衣服不合自己心意的时候,也拥有转到别一家裁缝店去的权力一样。请问我们这么做是否也该受到埋怨和抗议呢?
有鉴于此,就上述合同中断之事负最大责任者理应是HASI和Nasa有限公司经理人才是。他们既与耐克的商业关系维持了11年之久,如果其生产活动照常不变的话,想来也不致遭此变故。
此外,多年享有盛名的该两家鞋厂倘若能够保持其生产业绩和质量,颇具国际声誉的耐克牌鞋业也不会无缘无故中止合同转移到其他企业去了吧。
尽管上述两家鞋厂业主Siti Hartati
Murdaya拒不承认鞋厂与工人示威有任何瓜葛,但也难于摆脱干系。工人们为什么抗议耐克,而不去抗议鞋厂的经理人呢?
HASI和Nasa有限公司的经理人实不该把责任推给工人,以及利用工人掩盖其工厂的管理不善。在我国政府积极招商引资之际,这两家鞋厂工人的示威行动给我国投资环境带来负面影响,难怪会受到诸多非议。
政府必须树立法制,展开调查以确定在此纠纷中的理亏一方,让企业界相信我国的营业投资确定性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