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挚爱】书信里的中国式爱情(四)

标签:
钱钟书英国杨绛《围城》写在人生边上情感 |
钱钟书和杨绛:爱你,是我做过最美好的事情
上元去岁诗相祝,此夕清辉赏不孤。
今日仍看归计左,连宵饱听雨声粗。
似知独客难双照,故得天怜并月无。
造化宁关儿女事,强言人厄比髯苏。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杨绛曾这样向钱钟书转述一位英国传记作家对自己美满婚姻的描述,钱钟书当即道,我和他一样。
http://s7/middle/4dc13da9t775db79b8f06&690
1932年,春,清华古月堂门口,杨绛与钱钟书初见。钱钟书曾在诗歌里追忆他见到杨绛的第一眼:“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没多久,钱就给杨写了信,“约在工字厅见面”。他开口第一句话是:“我没有订婚。”她接口道:“我也并非费孝通的女友。”世纪佳缘由此展开。
钱杨两人此后开始通信,杨绛曾回忆说:“我们只是互相介绍书,通信用英文。那时清华园内有邮筒,信投入邮筒,立刻送入宿舍,通信极便。他的信很勤,越写越勤,一天一封。”
钱钟书毕业离开后,写了许多信给杨绛,又作了许多情诗,最著名的是刊登在《国风》上的:“缠绵悱恻好文章,粉恋香凄足断肠;答报情痴无别物,辛酸一把泪千行。”钱钟书的旧体诗写得文辞典雅,情深意切,可惜杨绛的回信并不多,对此钱钟书略有抱怨,后来写《围城》,他还念念不忘此事,《围城》里的唐晓芙也不爱写信。
大约是钱钟书信写得太勤,连父亲钱基博也看出了端倪,有一天,老先生擅自拆了杨绛的一封信,从而对杨绛大加赞赏,原来那封信是杨绛写来和钱钟书讨论婚嫁问题的:“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亲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终不受障碍。”钱基博看完,也不问钱钟书的意见,自作主张提笔给杨绛回了一封信,夸奖她明理懂事,并郑重其事把儿子“托付”给她。
有了这一件事,钱钟书和杨绛的关系从此被双方父母知晓,两人所在的家族都是当地名门,于是,双方父母便循照旧礼,为两人订婚。
婚后一个月后,他们双双离开了江南,从上海起航,乘船去了英国牛津读书,终于有了两人平静相对的时光。学校伙食不好,杨绛看钟书都饿得脸黄肌瘦了,就租了一套带炉灶炊具的住房,自办伙食,改善生活,让钟书吃饱吃好。钱钟书为此又写了一首小诗,名字就叫《赠绛》:
卷袖围裙为口忙,朝朝洗手做羹汤。
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谷方。
1938年秋天,他们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到了战火硝烟的中国。到香港后,钱钟书只身下船,转道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任教;杨绛则带女儿北上赴沪与家人团聚。1941年12月,钱钟书的第一本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在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编这本集子时,钱钟书尚远在湘西,由杨绛(本名杨季康)一手编定。因此钱钟书特地在扉页上写上“赠予季康”四字。
1946年钱钟书又出版短篇小说集《人
兽鬼》,在两人同存的样书上,钱钟书写道:“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这赞美,算是极致了。
冰心生前评价“他们是现在中国作家中最美满幸福的一对,学者才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他们有风骨、风度,又有风趣,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可敬可爱的一对朋友。”这是对他们最精当最崇高的评价。
1997年,女儿钱媛去世;1998年,丈夫钱钟书去世,这一年杨绛87岁。后来她在《我们仨》中写道:“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2011年恰逢杨绛先生百岁生辰,她在这世界上,已经整整百年。她的存在,以及她和钱钟书六十多年的爱情佳话,是这凡俗人间的一丝光亮,永远温暖人心。
钱钟书给杨绛的情诗
少年情事宛留痕,触拨时时梦一温。
秋月春风闲坐立,懊侬欢子看销魂。
远行汗漫共乘槎,始识劳生未有涯。
从此翻书拈笔外,料量柴米学当家。
弄翰然脂咏玉台,青编粉指更勤开。
偏生怪我耽书癖,忘却身为女秀才。
雪老霜新惯自支,岁寒粲粲见冰姿。
暗香疏影无穷意,桃李漫山总不知。
——摘自钱钟书《槐聚诗存》
更多精彩内容就在《LADY格调》8月刊,各大报刊亭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