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扯无极的失败
陈凯歌拍摄无极的时候,还不如胡戈一个恶搞来得痛快,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基本概括了无极全部内容,让人看得更为畅快,简明,引人暴笑。这样一来,这部确实也红了,但是红的是了胡戈,却臭了陈凯歌。其实,当陈凯歌几乎失去理智对胡戈说,“我要上法院去告你,咱们法院上见!”如果正认清高,不去理睬,陈凯歌或许可以做一个阿Q,在精神上鄙视胡戈,他并没有输。但是这么着一来,陈凯歌彻底失败了,他的这部作品在胡戈的恶搞这下,已经失去了市场,市场上的人更愿意看胡戈的作品,这就是陈凯歌的失败,市场占有率就是游戏的规则,纵然老陈你可以找出一百个自己清高的理由,你和胡戈较真,你输了,你伪清高。胡戈自己说过我就是个俗人。再者在娱乐圈这个圈子里,票房的买坐就是你的命脉,这点你输了,你就败了,理由再多都没用,这个道理,我这个圈外人,也知道。
再谈头名状的成功
陈可辛,你太人刮目相看。为啥我要这么说?这确实一个相当之成功的作品。首先,演员阵容,刘德华,徐静雷,李连杰,金城武。这样的演员阵容,基本上汇集了中国最优秀的男女一线演员阵容,中国能与诸位平起平坐的一线演员,恐怕没有几个。要讲底蕴,刘德华,李连杰的演技之成熟,恐怕只有黄秋生,成龙等能比及。陈可辛,这些演员能够给你面子,在一起来合作,你已经足够成功了。
想当然,有了这样的演员阵容,这部电影想不卖坐就不可能。好马配好鞍,好车配风帆。这个道理,想必大家也知道,电影的内容编剧上,以人性弱点的出发去感染群众,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
就我看到的剧情,简要分析一下。为什么说充分暴露了人性的弱点?清末战火连绵民不聊生,三人纳投名状结兄弟义,浩浩荡荡地带着一百零八人出发从军。这支兄弟军不要命的拼劲,拿下不少胜仗。只是爬得越高,大哥的野心越大,二虎与三弟再也无法管束,分歧渐生;而大哥与连生的感情被三弟发现,三弟误以为莲生是兄弟反目的原因,想借杀大嫂来解救二虎。面对朝廷的欺诈、官府的黑暗、野心的膨胀,曾经纳过投名状的三兄弟最终自相残杀……
头名状是个啥玩意?哦,原来是兄弟结义立下的评证。但是结果到最后呢?成了兄弟之间利用的工具,而且是异常犀利的工具。自认为玩弄这把工具于掌心的大哥被老三杀死,应了那一句话,“出来混的,早晚是要还的!”
而剧中,大哥李连杰对于人物的刻画,在这期间剧烈的性格分裂和取舍,其表现出的人物的内心苦楚和挣扎,是一般演员无法刻画出来的。同样,老二刘德华表现出来的那种忠厚,也让看了感动,老三就更不用说了,直接就是一个为了兄弟,可以两肋插刀的人。徐静雷的戏份不多,但是更起到了点缀的作用。他在老三的心目中成了一个“乱我兄弟者,杀之”的祸水,而似乎除了她是二虎老婆外,大哥也对她有朦胧的感情,令人遐想。
剧情充分与人物的刻画,充分体现了头名状这个主题,以一个最后兄弟反目的同归于尽结局,让头名状得到了升华,应证了那一句话,“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虽然这其中包含了无数的心理斗争,无数狰狞的内心,但是最后还是回璞归真。
再说恶搞,现在几乎全民都爱恶搞,都喜欢玩恶搞,这几乎已经快成互连网的一种时尚了。从无极那会儿被胡戈恶搞以来,胡戈被灌于恶搞之父的名誉后。恶搞电影,恶搞人物如雨后春笋一般发芽遍地。头名状也不同意外的被人恶搞,网上恶搞头名状的花样层出不穷。包括我所在体育社区,什么中国足球立下的头名状,姚明与火箭立下的头名状等等,众YY高手们都竭力把兄弟反目这一话题套给中国足球,套给姚明,套给他们所关心的事儿上。
这些无不例外,被套上了头名状的烙印。而当你看完了这些恶搞以后,你会发现,都是在模仿,我还是看头名状电影来得痛快,实在。
头名状,很强大嘛。
(素材库,长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