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河口”

(2012-09-15 14:56:01)
标签:

雪瑶

前沿剧场

评论

文化

分类: 每月一评

                          “黄河口”
                                 ——燕来松的“诗歌地理”
 

                              文/雪瑶 

                                    
    有一种诗歌,无法预测,骤然而来,迎面好似狂风暴雨,夹杂着枯枝败叶仿佛就要从文字中吹出来。让人身临其境,受它控制,扭转不得;也有一种诗歌,说到它时,它恰好来临,仿佛一阵春风中抖动的花朵,远远地,你就能嗅得到它的气味。等它在耳边,低声细语,娓娓道来时,忽然之间,仿佛世界缩小到一束细小的光线中。只有思绪在空气中漂浮,仿佛一切杂念都在此得到澄净。前一类的诗歌,固然不错,但我更欣赏后者,这样的诗歌更能因其绵长而轻柔的属性打动人心。任再坚硬的内心,都能将其穿透。燕来松的诗歌,就属于后者。他的诗,就像他的名字一般:一只燕子来到一颗古松的枝桠上,停了下来。就是这么自然而然,大道于无形。仿佛陶渊明采菊时,一抬头,就看见了南山;就像张枣一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燕来松的这本诗集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收录了他多年来写作的散文诗和现代诗。诗集的名字起名为《黄河口》,这是他土生土长的地方,因此黄河口在他的人生轨迹和写作轨迹中都占据着弥足轻重的地位。黄河口已经不仅仅只作为一种简单的地理地貌现象呈现在诗人的头脑里,它已经转化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根”的存在,一种写作上追溯源头性的理念旋转在诗人的笔下和内心里。黄河口,已经成为了燕来松写作中的“专属名字”、“诗歌地理”,或者说成为了一种其个人独立性的精神坐标,因为专属着这个词,从而与其他诗人的写作,明显的区别开来。就像朱朱拥有着“南京”、江非拥有着“平墩湖”、雷平阳拥有着“昭通市”、森子拥有着“平顶山”一样。正是因为这样的具有明确指向的“坐标”,使得燕来松有着成为某种源头性诗人的可能。


    诗集中的意向将我不自知的引向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久远的理想世界。丝瓜,蝉,芦苇,红高粱,月光,蛙声,石狮子,禾场,野大豆,老农,童年小屋,雪人,黑蝴蝶,鹅,云朵……这些意向充盈在诗歌里,共同为读者搭建了一个具有浓烈色彩的东方乡村主义的极乐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战争,没有尔虞我诈,远离喧嚣,远离仇恨和背叛,一切都各据其位,一切都和谐共处,万物生,万物欣欣向荣。这不仅是诗人的内心向往,更是所有人的向往,它是对时下社会中一些弊端的有力抗争,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骨。燕来松为人谦逊,这在最初的几次电话谈话中,我就深刻的感觉出来。他的诗歌纯粹而洁净,选取的意向是大家熟识往往又会忘却的事物。他的诗歌,帮助我们还原出了一个我们共同的心灵归属,使得众多孤独的心灵有了某种寄托和依附。说到底,最为重要的是燕来松的诗歌体现了高度的人文情怀,一种以小见大,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通过这种情怀,使得我们终于在某一个时刻全面地彻底地反思自己,原谅了自己。我想,一个敢于原谅自己的人,最终会原谅这个世界。

    燕来松的诗歌往往是四两拨千斤,有着举重若轻的感觉。我想,这和他多年来的写作磨练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辨认是分不开的。他的诗歌,字里行间,都透漏出一种中国古典文人式的情愫。也许,这正是孟子所讲的浩然之气。他几十年的写作,着力于建造一个悬置在我们头顶之上的“云上之国”,这有点像捷克的小说家米兰昆德拉。这也正是每个作家或者诗人应该完成的命题。一部好的作品,不仅仅是启迪读者,更重要的是能让一个个焦灼而孤独的心灵得到慰藉和安息。燕来松孜孜不倦的写作态度,几十年如一日,这本身就像一首诗,在褪去光坏和聚光灯的角落里,暗自生造。独守着一份寂寞,却收获了整个过程以及自我世界的丰满,这或许也是诗歌的魅力之处吧。燕来松的诗歌应该被更多的人看到,应该去慰藉更多的远方的心灵。我相信,正是因为骨子里的那份文人情怀,他的诗歌道路会走得越来越宽阔。因为,他不是走在一条道上,而是走在一片地里。http://control.blog.sina.com.cn/admin/article/article_edit.php?blog_id=4dc0f94f0102e2r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