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悲哀抑或荒谬

(2011-10-13 09:41:40)
标签:

转载

分类: 经典焦点转载
同感!
原文地址:悲哀抑或荒谬作者:晨钟暮鼓

                               ——观《南京,1937》有感

 

1937年,南京。承受惊天浩劫的国度,伏尸遍野,血流成河,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昭示无遗。落后就要挨打。没有什么可以掩饰,也无需悲天悯人。血债血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侵略者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能避免悲剧重演。抗战八年不屈不饶的历史也证实了这一点。南京大屠杀是悲剧,但却唤醒了国人,揭示了日军残忍的本性。抗战尚有出路,投降必然亡国。

 

30万人亡役,不能不说是国家民族惨痛的悲剧。然而抵抗本来就是一个民族面对侵略应有的姿态。敌人不过,希翼免死,原本就是一种痴心妄想,更何况面对豺狼本性的侵略军。所以遭屠戮就不可避免。这也是抵抗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但不抵抗就得亡国灭种。而这正是日军实行疯狂屠戮的终极目标。大屠杀的事实教育了国人,激起四万万同胞抗战到底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杀戮——反杀戮原本就是战争原生态产物。只有比敌人更强大,杀戮更多,才能威慑和消灭敌手。假如二战中没有广岛长崎的蘑菇云,自诩为世界最优秀的大和民族怎肯轻易放下嗜杀嗜血的屠刀。战争是实力的较量,更是杀戮的较量。企图用所谓的反省、仁慈、感化消除战争争取和平才是极其愚蠢的。抗战八年,全民族用鲜血和生命争取到最后的胜利,说明只有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才能争取和平,赢得和平。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都是荒谬的。

 

正因为如此,当我们不得不审视国人伏尸遍野,血流成河这样的史实时,却发现,如今影视作品中往往要有侵略者中某个 “异己”分子,从惨绝人寰的杀戮中反省过来,演绎一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寓言故事。《南京大屠杀》如此,《南京,1937》也是如此。试问有这样的可能吗?有这样的史实依据吗?

 

也许以往从受屠掠受迫害的角度来描述大屠杀已经老套过时,生怕洋人和国人不相信,换个角度,从侵略者的角度表现所谓的“反省”,以“觉醒了的刽子手”最后自戕这样的结局来“震撼”世人,表现主题。角度新倒是新,可就是忘了一点,脱离史实环境。真不知道是国人的悲哀,还是影视人的荒谬。别说没有史料记载有所谓日本占领军受良心谴责自毙以谢罪,即便是有个案存在,那也不能抵消屠戮中国人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人们有理由质疑,这样的影视作品到底想要表现什么?即使是表现侵略战争中人性的复苏,那也不该站在国人心中永远伤痛的创口上任意虚拟演绎,践踏国人的民族感情。最好最有说服力的表现莫过于让日本人来说这样的事例。可惜,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73年了,至今没有一部日本影片演绎这样的故事。或者说国人没有看到过一部这样的日本人反思反省影片。国人演绎的再好也不过是自说自话,自证其言,自以为是。事实上人家可没你那么“高尚”!而侵略者的“高尚”则更衬托出影视人的“荒谬”。

 

悲剧是可悲的,但并不可怕。可怕和可悲的倒是为悲而悲,用可笑到极点的手法来说明荒谬的东西。用自欺欺人的观点麻醉欺骗自己。而这点恰恰如同精神鸦片,麻醉自己,顺带也欺骗国人。而如今美日同盟环绕中国虎视眈眈,日本军方反华舆论甚嚣尘上。更有甚者,日本明目张胆地扩张其势力范围,武力遏制中国。尤其是年年参拜靖国神社更是给了“侵略者反省”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鲜明注脚。说粗俗点,对于影视人来讲不啻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20100903夜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