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诗人----序张九龄诗集《唤醒春天里的鸟鸣》文\雪瑶
(2011-05-07 10:24:59)
标签:
前沿诗丛诗集序雪瑶张九龄文化 |
分类: 每月一评 |
写诗可以延续我凡尘的生活,让我安静。我喜欢写诗,更喜欢欣赏诗。就在这套《中国前沿诗丛》征稿马上结束前,钟其贵先生和杨鸣先生向我们极力推荐张九龄先生的这本集子《唤醒春天里的鸟鸣》,我看了后发现里面诗歌的质量很高,于是同意收进本套诗丛。张九龄先生让我帮他作序,其实,我们以前在网上交流过,何况我们还是老乡,于是,我就愉快地答应了。
诗歌从存在方式上讲,是语言艺术;诗歌从本质上讲,是心灵艺术。这种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诗歌是现实生活在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在映射。优秀的诗人往往积极投身于生活,热爱生活,拥抱生活。张九龄就是这样一位把生活当知音,爱生活,唱生活,爱祖国,爱家乡,爱自然,爱万物的诗人。这本诗集共分为6卷,第一卷《村庄 村庄》、第二卷《屐痕处处》、第三卷《我的祖国》、第四卷《写给秋天》、第五卷《温暖的尘埃》、第六卷《落叶飞花(散文诗)》。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亲人、家乡、祖国和季节等的抒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乡、亲人、祖国和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眷恋之情。
张九龄既是一位学生和家长爱戴的人民教师,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热爱着教育事业,正如他热爱着诗神一样。欣赏完他的诗歌,我认为他是一位赤子诗人,下面我从五方面谈谈。
1.张九龄是一位立足现实、追求诗艺的诗人。
近些年来,诗歌读者大量减少,有越来越多的人说,诗都让人读不懂了。我认为造成这样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许多诗严重脱离现实,语言隐晦,空无一物,毫无真情可言。张九龄的诗歌富有现实感,他尊重现实,善于观察和体味现实,他的诗歌都忠实于生活,来源于现实。他的诗歌从现实中来,朴实无华,饱含真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诗《回家》:“将乡愁卸下/在几声犬吠里/一串乳名/被邻居大妈叫得如此亲切//父亲从屋子里走出/花白的头发/步履有些蹒跚/他只是不转眼地看着我/没喊我的名字///那一瞬间/阳光突然倒下/露出锋锐的芒尖”,整首诗语言平实,感情真挚,让人心灵彻底洗涤一番。第一小节先设置一个场景:游子返家,家犬相迎,邻居问候。“几声犬吠”暗示游子已到家,念家之情自然可以“卸下”了。第二小节利用白描手法,富有形象美,将一位年迈、默默无闻、和蔼可亲的父亲刻画得淋漓尽致。我们都知道父亲是我们的脊梁,父亲给了我们男子汉的气概,父亲造就了我们顽强拼搏的品格。父亲深爱着我们,我们也深爱着父亲。可是,父亲盼望已久的儿子好不容易到家了,可是他“只是不转眼地看着我,没喊我的名字”,表现了父亲对于儿子的期盼和深沉的爱。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无声的震撼,让人不得不屏住呼吸去感受父爱的伟大和亲情的永恒。整首诗巧妙选用了生活中常见的意象,富有张力,激发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这样的作品无疑是成功的。
诗人接下来的诗《我的生日,写给母亲》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人把自己比作毒蜘蛛,为了不让母亲承受十月怀胎、抚养孩子长大成人等太多太多的痛苦,他宁愿把自己还给母亲,不再复活。在生日的这天,他渴望为自己的母亲“奉上一万朵玫瑰,和/一万只温暖飞翔的鸽子”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恩和感激之情,以及对母亲平安健康的祈求。全诗用语自然,无雕饰之感,情真意切,表面看是一首忏悔诗,实为一首热情讴歌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性之美——母爱的歌。
2. 张九龄是一位具有人文关怀的诗人。
在这个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崇拜金钱的社会,许多诗人往往“躲进小楼成一统”,只抒写自己的个体经验或感受,根本不关心自然和社会,这是文人的悲哀。张九龄的诗歌处处闪耀人性的光辉,有许多诗表现了他对自然和社会的关爱。在诗中他这样写道“那些建筑,已经不能再高了/再高就会戳破天空/它必须停止生长的速度/让在根部穿行的人们/不再渺小” (出自《重庆印象》), “春熙路的上空/看不见纯粹的蓝天……拥抱着这座城市需要足够大的勇气/一声声尖锐的汽笛…… ”(出自《春熙路》),这些诗反映了在加快城市建设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诗人对于自然和地球的思考。众所周知,城镇化是科学发展观要求下,实现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但是,进程过快可能会造成一系列问题,比如资源枯竭(土地、水、能源等)、环境恶化(垃圾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社会不和谐等等。作者暗示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最终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科技与人口之间的和谐发展。这些都是一位有悲悯心、有人性、有价值的诗人应该思考的问题,这样的诗歌才有感召力,才有生命力。
3.张九龄是一位爱国诗人。
爱国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尤其是诗人。爱国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必需的品质。伟大的诗人屈原曾明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报国无门,投汨罗江而亡;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曾明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成为现代中国的圣人;现代诗人张九龄明志“当我死后/葬我于高山吧/让我的灵魂守候这一方平静的土地/用天堂的眼睛看幸福的老人/天真的儿童/甜蜜的情侣/和我祖国蒸蒸日上的事业”,他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书写着“伟岸的人字,点亮人类历史继续前行永不熄灭的航灯”。
4. 张九龄是一位积极乐观、品格高尚的诗人。
虽然身处纷繁嘈杂的社会,张九龄依然想“跃进这蓝色的大海/内心宁静/多么幸福的光阴/那些喧嚣,此时/与我究竟有多远?”(出自《春熙路》)。可见,诗人的心态是积极的、平和的,他向往并追求着宁静的心志和生活。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一次朋友或亲人之间的相聚,诗人竟然这样写道 “春天开始向我倾斜/多么幸福啊/我甜蜜的内心/此时已经张开了飞翔的翅羽”(出自《回想在重庆的相聚》),这是多么幸福的生活,多么美妙的意境,多么可敬的诗人!
无论什么时候,张九龄始终保持着男儿应有的坚强品质,“从祖辈开始/坚硬是唯一没有改变的基因/包括伤疤/就算痛/敲出的也是铮铮回音”(出自《石头》),这首诗大有郑板桥先生“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感觉。石头是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石性坚贞,刚烈不屈,不畏逆境和严寒酷暑。寄物抒情,石头是诗人的理想品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我们要向石头学习,向诗人学习,学习他永不言弃、顽强拼搏的精神。
5. 张九龄是一位信仰诗歌的诗人。
张九龄热恋着诗歌,拥抱着诗歌。他从没停止过诗歌创作,不断地追求着诗神。他曾经说过“在诗歌的边缘里穷尽我一生的光阴,或许我一生都无法真正抵达,但这是一个方向,一个有着梦想的方向,此生也就足矣!”他和我的立场不谋而合,“我活着一天爱一天诗,活着一天写一天诗”。其实,爱诗,视诗歌为生命的人是伟大的,他的灵魂是纯净的,他的品格是值得嘉奖的。
最后,我祝贺张九龄这本诗集的出版,祝他在他乡继续开拓自己的新天地,我相信这位赤子诗人,即使在风暴中也会守候住诗歌的那一盏马灯,早日抵达诗歌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