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虚与实在诗歌艺朮中的轻重

(2011-02-06 10:22:37)
标签:

转载

分类: 经典焦点转载

《虚与实在诗歌艺朮中的轻重》

《梦里桃乡》(之一)

 田放/诗

四月  是桃花盛开的季节

我一路飞奔

带着我的向往和冲动

要在那个让人迷醉的山庄

寻一片梦里天堂

 

洋洋洒洒的花雨

滴落在我渐白的华发上

蓦然看到  镜中的我

如一滋润的少妇

羞成一朵桃花

   看完田放大姐这组诗后,留下评语:变实在为轻灵!
   从实在到轻灵,也是一种境界,我们评论某某某的诗,不会虚实相间,生活中的实事,一五一十写进诗中,我们谓之写的太实。他不会高屋建瓴或者抽象,不会顾左右而言他,不会指桑骂槐,不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会移花接木暗香疏影--可能他也知道这样的好处,可就是不会。
   我最喜欢田大组这组诗中的第一首,
   不妨暂且不表,我先把与我尊重的诗人老汤与我的谈活摘录过来,诗人老汤是这样说的:“故事性入诗歌在今天还被重视得不够,认为是小说家的事情,其实不然。有的小说很有诗意。同样,诗歌也不应该拒绝故事。但诗歌的故事是片段,细节和跳跃,更像麒麟的一鳞半爪,因此二者还是有所区别。其实在讲究意境的古诗中也藏有故事,这样的例子很多,不一一列举。问好。”老汤的这些“别致”十分对我的胃口,甚至我惊为天言,也就是说,诗界除了老汤我不记得有第二人说。这也正是我大力一贯倡导的,我甚至在《对伍培阳吳开展两诗人的穷追猛打》中这样说:“画面感并不是诗歌特别要強调的所在,严格意义上讲,这当属小说范畴。而伍培阳们有意无意的借鉴,开辟了诗歌的广阔天地。我觉得,这是现代诗向小说向其它艺术索要份额!”
   终于该说到田大姐这首诗了,我们来细致地看该诗的尾段:
洋洋洒洒的花雨

滴落在我渐白的华发上

蓦然看到  镜中的我

如一滋润的少妇

羞成一朵桃花

   有无画面感?但是它还具备了细节即情节--即故事性,以至于故事性中的心理描写。

   占全了,但是最重要的是--诚如上面所讲,它化实为虛,或者是化呆滞为轻灵,以至于让我们看到了该诗的近似玲珑剔透!

   纵上所述,这就是诗中的轻灵境界!

   忘了,忘了,对诗中的这一句:如一滋润的少妇中的“滋润”,我认为是田大姐的神来之笔,是高度的经验概括,是生活中凝聚出的结晶,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内在体现!

   补上的这一段,不至于冲淡文章的立意吧?

 


《小说艺术中的涵盖》

《回家》

 岸边/诗

 

除夕前,所有漂泊在外的的人,像青蛙
蜕回到蝌蚪。千里迢迢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找妈妈
摆动的尾上
写满了积攒一年的激动与焦急

 

我没有了妈妈
也朝家赶
她留下的气息,身影
足够我过一个丰盛年

            2011.1.30

   看完后,长久的木呆不动,胸中却心猿意马,把持不住。

   艺术,艺术,什么为艺木?譬如讲话,机巧既为艺朮。圆滑既为艺木。恩威并施既为艺术。具体到诗写上,同样道理,几乎与讲话一样。性格暴躁的人,你先要以软话软化他。脾性软弱的人,你先要以激昂慷慨鼓励他。这样他才能服服帖帖,这样他才能冲锋陷阵!

   我常想,这不与诗歌艺朮一个道理吗!只不过一个是讲话艺朮,一个是诗写艺术!

   我还常想,冥冥之中的小说艺术,难道诗歌艺术尚未被涵盖在里面吗?我是相信诗歌艺术被涵盖在里面,也就是说,你运用小说笔法和技巧,你难道不能以诗歌的名义独出机杼吗?

   虽然说,诗意诗意,是形而上抽象出来的东西,有一定玄妙性质。但如果你用小说笔法,不是更能阐释诗意吗(注释1)?!

   我总觉得,两者是相依为命相互相成的!

   不信你看岸边的这首《回家》。

   我觉得,岸边就是独出机杼。人总有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想法,人总有一个逆反心理,你抒写的多了,我不想再与你为伍,我要另辟蹊径,一来二去--而实际,这也是一个人类要不断向前的动力。

   岸边运用一惊一乍的二元对立手法,先说他人怎么怎么,充分渲泻以后,再说“我”!

   这一段最重要的词句是:找妈妈!

   那么匪夷所思,那么新鲜又不新鲜,那么出人意外,那么振聋发聩!

   然后呢?诗人岸边陡的一转,却是大相径庭,鲜活无比的吐尽真言:他,已没有了妈妈!

   但,故乡就是故乡!故乡已沒有了妈妈的气息,但,故乡还有妈妈的遗留。作为亲爱的妈妈,作为晚辈他必须去安慰老辈的灵魂。

诗人达庸曾为此哭诉:

还是那个村头

还是那棵古槐
我却只能踯躅徘徊
只能热泪盈眶
老家,你在哪里
如今的我
已是,一个
双亲不顾的
孤儿(注释2)
   而岸边通过这些一反一正的对比,却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诗人的沉痛,凸显出这一猛然转折后所形成的強大冲击力。
   艺术艺术,难道这不就是文学艺术中的艺术吗?不然,还有什么能称为文学艺朮中的艺术呢?
   第二段是第一段的猛然转折,所形成的让人心旌摇曳的效果,不比平面写作更有威力吗?!
   我总觉得,一反一正的艺朮手法,是小说艺术在诗歌艺术中的反映!我总觉得,小说艺朮是诗歌艺术的母系,而所有的诗歌艺朮都被小说艺朮所包容

   这实际是一种戏剧性冲突!只不过语言是诗化语言!

   这种戏剧性冲突的效果,往往比那些纯粹抒情诗的抒情,更抒情(注释3)!

 

 

注释1:参看拙作《对新浪网两诗人的胡言乱语》中的 读天冿诗人大可的<<村庄>> 。

注释2:参看达庸的《回家》,网址:http://blog.sina.com.cn/u/1733595212

注释3:参看拙作《对新浪网两诗人的胡言乱语》中的 读天冿诗人大可的<<村庄>> 。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