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谈钟其贵的诗歌

(2010-03-02 20:15:55)
标签:

青蛙

诗歌

晰感

意象

钟其贵

博爱

杂谈

分类: 每月一评

简谈钟其贵的诗歌
                              
——对生命的博爱和对时间的思考
                        
     \侯佳川
   
读钟其贵的诗,多是在晚上。一是由于白日了琐事繁杂,二是晚上似乎更容易走进“诗”。
解读诗,总是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环境的衬托。有的诗性情激昂,浩浩荡荡,纵横排挞,需要在白日里集中更多的神思来解读。钟其贵的诗,干净清澈,宛似小溪,如清风,坦坦荡荡,
气味悠远,更适合在晚上蜷在床头,在桌角,细细的读,不急不忙的读,有着不着急赶往某地,也不担心错过些什么的释然和超脱。夜深人静之时,一盏幽黄的台灯,一个特定的氛围就形成了。窗外是树叶和树叶相互摩擦的声音,偶尔传来一两声鸟鸣和狗吠。把诗集在手中慢慢的读着,这倒是为数不多的人生幸事之一。
   
钟其贵的诗中,明显的有着对自然的坦诚热爱。不,不仅仅是热爱,是博爱。他诗歌中的意象中:春天,鱼,插秧,油菜花,夜雨,孔雀,乌鸦,鸡,鸟,猪,狗,猫,鼠,牛,马,狼,虎,龟,兔,蝙蝠,青蛙,蝴蝶,蚕,鹅卵石,樱桃,蜘蛛……这些平日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在众人忽视的眼神之外,钟其贵总能从它们之中发现和提炼出悠远的哲思,一个诗人,是应该具备如此的敏锐度。如果按照新闻学的说法,新闻人要具备“新闻敏感”的话,那么一个诗人就要具备“诗歌敏感”。很显然,钟其贵就是这么一个“敏感”的诗人。
他对自然与生命的关注,实际上是在与万物平等的对话,把人的绝对性从高处卸了下来,在时间这个公正的条件下,他笔下自然界中的所有意象,都是互为依存,相互辩证的关系,他整体把握了它们其中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出了强烈的生存忧患意识,在具象的物与物之间的对比中,从而把握对时间,对生命的深刻解读。

《蝙蝠与人》
蝙蝠,总是选择在傍晚和夜间才出来活动/遇到鸟类就充当鸟/遇到兽类就充当兽/遇到人类就不敢伪装了/只好绕道返回/否则被判为异类/人,是万物灵长/似乎可以主宰一切/在万物面前充当聪明的人类/不过,人也有难言之隐/有时想充当一之狗/有时想充当一只猫/结果与蝙蝠是同类。
   
   
这首诗中,钟其贵通过蝙蝠的生理习性入手,巧妙德与人类做比较,产生了出严峻的,隐忍的艺术质感。在这里,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与蝙蝠无异,处于一种被强逼的尴尬之中,不管如何摆放,都是不在特定的位置上。无法解救,左右晃动。同时,他否定了人的绝对性,人与蝙蝠,与狗,与猫是平等的,是可以互相辩证学习的。这种放低的姿态更能抵达事物的本质。那种人类的精神危机感迎面扑来,是孤独,是无助,是彷徨,还是虚无,都在诗中了。好的诗歌总是能够警醒人,或者警醒一部分人。钟其贵做到了。

《青蛙》
青蛙又称田鸡,是秧苗的卫士/是人类的公认的益友/可是为了躲避捕猎者的步步追逼/居然在自己的领地,也无藏身之处/青蛙没有翅膀,自然上不了天堂,只能下地狱/被剥去外衣后还下油锅/然后被端上餐桌供美食家们鉴赏/侥幸活命的就蜷缩在深深的井底/等到猎捕的风声暂停/才偶尔爬上井边看看天/但也落得个“井底之蛙”的名声/做一只青蛙并不比做人容易。

   
这首诗中,他凭借明锐的洞察力再一次将目光放置在了青蛙这个被我们早已熟视无睹的事物上。将青蛙深层次的剖析,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动态的,三维的立体青蛙。青蛙的悲剧命运,即使在任何角度,任何地方总是无法逃脱命运的扼杀和追逼。我们看到的是一只绝望的,隐忍的,质朴的青蛙。最后他提出了充满疼痛与挣扎的呼救:做一只青蛙并不比做人容易!而那鉴赏的美食家就是刀口,是命运,是时间。钟其贵再一次将青蛙与人对比,在他的整个诗歌中,“人”这个参照物是不变的,是永恒的,是反复被实验,被拆解,被放大,被缩小,被整合,被对比的。我们的古诗中提倡“托物言志”,实际上他写青蛙就是在写人,生活和宗教的危机感始终贯穿诗歌整体之中,是的,人没有翅膀,上不了天堂,只能下地狱。在时空的虚无之中度过一生。庄子说:小年不及大年,小智不及大智。是的,我们看见的天空是小之又小的。并且,那紧迫的危机感时刻在我们头顶盘旋。死后,肉体(外衣)自消瓦解,历史(鉴赏的美食家)的滚滚车轮依旧前行。这是怎样的一种苍茫感。叹人世之沧桑,念宇宙之永恒。钟其贵这首诗以小见大,就像所有的艺术一样,都不是使用蛮力来进行的,所谓四两拨千斤说的该是如此吧。
   
纵观钟其贵的诗歌,从艺术手法上讲,他善于通过一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但被我们一再忽略的事物着手,与“人”做对比,以小见大,从而产生出冷峻,犀利,节制的艺术气息。
那种生存和精神上的危机感无处不在,它们似空气般充盈在他诗歌的骨架之中。从而显示出不同的份量和意义。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现世的关怀,那构建在具体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对比之上的对时间和历史的深层次思考,都使得他的诗歌散射出睿智的光芒。同时我们又看到,由于钟其贵在平常生活中寻找意象的这种普适性,所以在某些时候,意象不够提炼和典型,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而导致某些诗歌的篇章中,少了诗歌本身的凝练和纯粹。但是可喜的是,他一直笔耕不辍。所以,在以后的不断写作与学习中,相信钟其贵会走的越来越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定义
后一篇:形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