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钟其贵的诗歌

标签:
青蛙诗歌晰感意象钟其贵博爱杂谈 |
分类: 每月一评 |
简谈钟其贵的诗歌
解读诗,总是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环境的衬托。有的诗性情激昂,浩浩荡荡,纵横排挞,需要在白日里集中更多的神思来解读。钟其贵的诗,干净清澈,宛似小溪,如清风,坦坦荡荡,
气味悠远,更适合在晚上蜷在床头,在桌角,细细的读,不急不忙的读,有着不着急赶往某地,也不担心错过些什么的释然和超脱。夜深人静之时,一盏幽黄的台灯,一个特定的氛围就形成了。窗外是树叶和树叶相互摩擦的声音,偶尔传来一两声鸟鸣和狗吠。把诗集在手中慢慢的读着,这倒是为数不多的人生幸事之一。
他对自然与生命的关注,实际上是在与万物平等的对话,把人的绝对性从高处卸了下来,在时间这个公正的条件下,他笔下自然界中的所有意象,都是互为依存,相互辩证的关系,他整体把握了它们其中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出了强烈的生存忧患意识,在具象的物与物之间的对比中,从而把握对时间,对生命的深刻解读。
《蝙蝠与人》
蝙蝠,总是选择在傍晚和夜间才出来活动/遇到鸟类就充当鸟/遇到兽类就充当兽/遇到人类就不敢伪装了/只好绕道返回/否则被判为异类/人,是万物灵长/似乎可以主宰一切/在万物面前充当聪明的人类/不过,人也有难言之隐/有时想充当一之狗/有时想充当一只猫/结果与蝙蝠是同类。
《青蛙》
青蛙又称田鸡,是秧苗的卫士/是人类的公认的益友/可是为了躲避捕猎者的步步追逼/居然在自己的领地,也无藏身之处/青蛙没有翅膀,自然上不了天堂,只能下地狱/被剥去外衣后还下油锅/然后被端上餐桌供美食家们鉴赏/侥幸活命的就蜷缩在深深的井底/等到猎捕的风声暂停/才偶尔爬上井边看看天/但也落得个“井底之蛙”的名声/做一只青蛙并不比做人容易。
那种生存和精神上的危机感无处不在,它们似空气般充盈在他诗歌的骨架之中。从而显示出不同的份量和意义。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现世的关怀,那构建在具体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对比之上的对时间和历史的深层次思考,都使得他的诗歌散射出睿智的光芒。同时我们又看到,由于钟其贵在平常生活中寻找意象的这种普适性,所以在某些时候,意象不够提炼和典型,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而导致某些诗歌的篇章中,少了诗歌本身的凝练和纯粹。但是可喜的是,他一直笔耕不辍。所以,在以后的不断写作与学习中,相信钟其贵会走的越来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