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喜关于诗

(2009-12-25 23:34:30)
标签:

网络

史编

阵营卷

主编

大喜

诗论

杂谈

大喜关于诗(2009-12-25 21:38:11)
标签:文化 分类:

   有很多诗论在讨论技艺,语言,而博尔赫斯篇幅极短的小说:《面具与刀》,我却认为是最好的诗论之一,这篇小说,告诉我们什么是诗,什么是最好的诗,第一次,诗人写出华美的诗篇,国王听了,赞美了这首诗语言,结构,描写等等,都是完美的,但是最后却不满地说:脉管里的血流并没有加速,并没有谁发出战斗的呐喊,第三次,诗人带着邈远的目光来见国王,要求单独见国王,他花费一年时间只写出一行诗,国王听了当即大惊失色。两人沉默了很长时间,国王说:“我去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神奇的事,但不能同你的诗相比,因为你的诗仿佛把它们全包括在内了。什么巫术使你写出来的?”国王赏赐给诗人一把刀,诗人自尽了,而国王从此抛弃王国,行乞四方。虽然不免夸张,却说明某些诗是说出了不可言说的天地之间的大道。

  文字承载着大道,通达天地,并不奇怪。

  正是因为诗具有这样的魔力,很多人年轻时写过诗,后来放下诗笔,在红尘中滚过一遭,也许富可敌国,也许贫困潦倒,但是都不约而同地重新拿起笔。诗是世间最烈的美酒,只要饮过一口,就再也不会忘记。

 

  短诗难写,需要谋篇布局,表达的含蓄,这一点有点像海明威说的,露出的一点能让读者感到背后的整座冰山,这样的短诗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短诗很适合写超验的题材,因为这类题材并不需要说透,也没法说透,就像很难去告诉一个盲人,天空是什么颜色,如果这样告诉他,天空的颜色就像夏日清晨醒来,凉风吹拂,他就能想象出来。短诗需要合力,单线条,需要一以贯之的力量。

  里尔克的《严重的时刻》等是短诗的典范。另一位伟大的诗人,佩索阿的短诗也很好,佩索阿没有里尔克的超验,他的诗,可以说是从瞬间把握永恒,《风很静》,从描绘瞬间的景物开始,迅速抵达了终极存在。

  还有一个短诗高手默温:我踏上了山中落叶缤纷的小路/我渐渐看不清了,然后我完全消失/群峰之上正是夏天。这首和歌德的《浪游者之夜歌》相类似,具有极其深刻的生命体验,这样的诗难以复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大师的作品是一种尺度,是一面镜子。当你的诗作和整个时代风潮格格不入,得不到其他诗人、批评家的共鸣,你不知道自己是否走在正确的路上,那么,你完全可以去读读大师的作品,如果你在公认的大师杰作里找到自己作品的定位,你就可以大胆走下去。正如新约所说:那条人头攒动的大路通往地狱,而行人稀少的小路,却是通往天堂。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因此,同时代的人热衷的写法,也许就是将被大浪淘尽的沙子。

 

  很多艺术家说艺术是自己终生的信仰,这种说法其实有失偏颇,这首先要搞清楚艺术是什么,无论文字还是造型,音符,都不足以提升到信仰的高度,文字造型音符其实是一个载体,是渡我们到彼岸的船,我们终生追求的是到达彼岸,而不是那艘船。正如金刚经所说,有人把船作为目的,上了岸还背着船走,世间有这样的傻子吗?但是在艺术上这样的傻子却比比皆是,这就是把技艺当成终极的工匠,如果忽视了艺术想要表达的本体,那么和一个做游戏的孩子没什么区别了。文以载道,差不多要被当成陈旧的艺术观念了,但是这句话却永远不会失去光芒。试想,如果我们幼年时读到的都是龌龊下流的诗文,我们还会从小立志去从事写作吗?

 

   功夫在诗外,一个艺术家的胸襟,胆魄,才气,往往需要在生活中历练。多年前,师兄和我争论的时候,曾经斩钉截铁地说,如果一个天才没有创作出作品就夭亡,那么他就不是天才,并不屑于和我争论。多年之后我才知道,这貌似不讲道理的话是对的。才华横溢和天才是两码事,天才是需要磨砺的,里尔克是天才吗?里尔克早期的很多诗作,并未让人觉得高山仰止,他晚期那些奠定大师地位的诗,是他多年以来保持虔诚获得的。里尔克中断了十年,仅仅因为自己没有听见上天的声音,十年后,他重新听见了上天的声音,仅仅三天就完成了杜伊诺哀歌。谁能有这样的虔诚?

  一个希望自己能达到顶峰的诗人,一定要去生活,也许上天在诗艺上给他太多,在生活能力上给他太少,生活对他过于艰难,但是一定不要放弃,经历的苦难将会成为财富。反过来会在诗上面加倍地偿还。功夫在诗外,经历过生活,才能把握那些深藏在纷繁世事背后的真理。

 

  一个诗人一定要认清自己,哪条路是自己该走的,虽说诗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灵感,可是在创作的间隙,冷静地分析自己欠缺什么,并有意识地去思考、练习,才能迅速地提高。

 

  诗的神髓是准确,比喻作为诗歌写作的重要手法,尤其需要准确,海德格尔的《诗言思》就是在阐述诗和哲学之间的关系。哲学家长篇累牍尚且讲不清的道理,在诗人这里常常用几个比喻完美地表现出来。“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多么准确,多么优美,多么简洁。那些在比喻上求新,求怪的做法,得到的只能是二三流的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