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限度叙事 直接抒写

标签:
雪瑶推荐高标:限度叙事直接抒写 |
分类: 当代诗歌 |
高标:限度叙事直接抒写
——对玄鸟诗社诗学主张的综合阐述
像中国这样具有诗歌渊源的国度,诗歌发展到今天经历几多生死交媾的蜕变。每一次的突变必然是一些人自我反省后实现诗与界相融的过程。诗歌,作为一种艺术。文字作为诗歌的表现形式,并不是单一的随机组合。其更具有严密的语言结构和富有时代性感情色彩的词汇,只有这两者的结合,才使得一首诗歌具有时代的先锋性和历史性。在当下,群体失去具有独立见解的思想的时刻,诗人还能依然保持着这份自觉性,难得可贵。玄鸟诗社自创办起就坚持着自己的诗学观念,不断的把“限度叙事•直接抒写”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可见这是玄鸟对目前诗歌现状反思后寻找出路的集体拓展。
限度叙事是对口语化诗歌市场的一次整治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诗歌局面,完全迷漫在“知识分子与民间写作之争”的硝烟中,也正是这一次诗人集体的发飙,才使得口语化诗歌名正言顺的在一些刊物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于坚、韩东、伊沙等人给口语化诗歌一个“合法”的身份。让中国诗歌与世界诗歌得到了合理的接轨。从近几年的诗学观念发展来看,口语诗歌作为一种写作理念渐渐的在中国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出现了一大批诗歌爱好者的跟风,模仿等现象。他们在这环节上却让诗歌失去了应该保有的特质,造成了口语化诗歌的泛滥,因此,也导致了“口语”向“口水”诗歌的下滑。
诗人们再度意识到了口语诗歌的下滑,又纷纷支招进行拯救或者寻求转变,这个过程里出现了一些对口水诗歌的抨击。一行曾在文章中指出“口语诗必须首先为自己作为“诗”(一种诗还是唯一的诗?)的身份辩护”并且还对诗写者发出了强烈的质问“写出来的东西真的是诗而不是冒充为诗的赝品和垃圾?”①一首诗歌作品的出炉,到底是否是一首优秀的诗歌,完全取决于作者在写作中综合把控力。“一首诗的绝妙之处在于,它对以上两种自由式(限度叙事•直接抒写)的运动进行了有效的规避”②作为新生代诗人都有意识的认清自己的写作路线,这一点完全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当下诗歌叙述泛滥化的清醒认识。此刻我想到了之前一个关于诗评论家白鸦的访谈,其中针对目前语境问题,他说“口语诗歌非但不会退场,而且正在迎来它发展中的第三阶段:叙述转型”③其叙述转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限度叙事同为一个终极目标就是收拾和拯救口语下滑的现状。然而玄鸟提出的观点并非像其他概念的提出只是存在形式上,真正是从个体写作实践中有意识地控制了语言之坠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充当了“警察”“城管”“清洁员”等角色的身份重装上阵来对口水诗歌的清除和整治。
限度叙事并非是对抒情的一味拒绝
玄鸟在诗学观点的意义中提到:限度叙事并非否定抒情、终结抒情,而是借此推动诗歌多元化进程,以及自身定义的完整。④诗永远是抒情的文学。后工业社会给人造成了一种非人化的尴尬境遇。尼采说“上帝死了”,富科又说“人死了”,生活愈来愈给人一种“生活在别处”(《生活在别处》昆德拉著,原名为抒情时代)的感觉。诗人们逐渐的开始在飘摇的精神家园中寻找抒情出路,以此来对抗“荒芜”的困惑,以求得生活的真实。这种真实应该是,“灵”和“性”的有效结合。一些“冷抒情”“零抒情”的提出,可见,浅白表象的抒情方式被抛弃,诗歌写作提倡多元化和诗人的灵气相结合,生产智慧型诗歌是一种必然趋势。抒情方式由外向内的演变,可以理解是一种含蓄,一种掩饰,呈现了一种新的诗歌美学。限度叙事并不是把抒情拒之门开。而是行而有效的把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让诗歌在故事情节中抒发真实的感情。做到喜而不露,哀而不伤。把诗作中热烈、明朗、单纯的情调屏弃,蓬勃生发的激情在极为平淡极为平静的口气的词语细部缓慢的散发。力避抒情诗那种常见的、极富气势的句子,加强叙述成份添入。在诗中隐匿了爱憎,抒情以局外人的视点、以不露声色的抒情把个人心态隐遁于诗中,让读诗者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读体会诗中的情感。读黄运丰的诗歌,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他叙述语言背后的抒情,比如《我们只是少数》:“我们只是少数/只是你们看不见的沙砾/飘过一片海域/又一片海域/我们是孤独的信天翁/执着为舵/生命如火”。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同玄鸟其他同仁诗中发现这种感情在叙述中微妙的结合。如,建设的《让我们清醒地看着自己》、侯佳川的《尤物》、榛莽《在房尚村(组诗)》、姚付林的《无法弥补的弥补》等等,他们用着各自的话语方式抒写着内心的情感。在女性中,情感的宣泄一向是女性写作的基石。把个人内心感受进行诗话处理,这方面一点不逊色男性。我们回头看看西洲的《赤阑桥》、纤尘的《他死了》、海妖的《我们在台风天气,谈论了青春》,除此,还有叶子,沈遇,月满西楼,静静等等,可见玄鸟同仁的作品在写作进程中进行着“情”与“事”的合谋,并非是我们提倡限度叙事就拒绝情感的抒发。这种抒情方式的细分化(笔者语),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诗歌的撞击与混乱。但它作为写作实践的凸现,作为情感渲泄的表达方式,依然给诗歌创作带来了一些活力,并给诗歌的探索作了一个方向性的尝试。
限度叙事中限度要旨深度剖析
“限度”一词在汉语字典里释义:一定的范围或数量。是带有一种节制的度量。而非“限制”。诗人都有叙的愿望和说的冲动。限也注定诗人在写作中必有的自我意识。“限”,需要在说和不说之间达到平衡,需要把握语言的纯度。但“纯”也不是让你过分的简”⑤阿齐在这一点上强调了语言的限度。作为80后诗人的榛莽在一篇关于“限度叙事”的文章中,其个人就玄鸟的诗学主张补充了两点:“有效切入和幻象生成”在我个人看来他说指向的切入其实就是词语的发现和再造。一个词语一件事情如何贴切的出现在诗歌中。其次幻象的生成其实看来就意象之间的暗合。可见在限度上我们不应该是单一的就某一方面的限度。“限度”的范围是多面的。作为一种新诗学主张的提出,必然有其缺乏系统的一面,就限度要旨而言应该是:一是限度叙述的事件。限度叙述的事件并不是让诗歌情节有着残缺性,而是简洁而又恰当的说出诗中的情节要点,来保持事件的完整,也不是去为了限度刻意的去掐断诗歌中必要的枝节。细分出来,主要是语言和情节的限度。诗歌语言拒绝散文化,这也是白居易的诗歌主张。诗歌语言应该有意象性。诗歌是最精练而感人的语言的具体呈现形式,善于用简洁的语言和新颖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情感。正因为如此,语言的创作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构成诗歌的基本因素。古人说:“书不尽言”。在诗歌语言创作过程中,诗人首先将外在现实化为他的主观情思,然后借助外部世界的客观物象来寄托他的主观情思。语言的述说是让诗人说不内心的话,内心的思想,而并非是唠唠叨叨的在那叙家常。不琐碎,不饶舌,言简意赅的勾画出你诗的情节就是语言上的限度。情节是诗歌的动人之处,是诗歌情感发力的中心,也是你要表达的,是你需要语言表达的对象。提炼故事情节保持一件事情的完整,用跨度和深度让读者感受到事件背后不凡的意义是情节限度的关键。诗歌不是小说,也不是散文。它没有小说长编累赘的铺垫,也没有散文的大片情感宣泄,它就是让你在写作中让你的文字有着一“字”千“斤”的作用。其次应该是对抒情方式的把握。如今的抒情不同于以往的高亢激昂,它很少有直接的赞美、讽刺、愤怒。诗写者很少把这些直接介入文字,而是尽量让读者同文字进行交流,凸现了一种全新的抒情方式,摈弃了抒情让诗歌的语言狂欢局面。以往我们的诗歌在人民的意识里都应该在台上朗诵大悲大喜的感觉,可以说那样的时代已日渐消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生活向乡村蔓延。我们越来越注重的是内心细小的感受和情绪上微妙变化。这种“由大到小,由硬到软”是诗歌时代的转变。其次应该是意象方面。“意象”是寄寓作者一定思想的形象,是观念的物化,它是指渗透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古人讲“立象以尽意”就的通过意象诉诸感性来作另一种表达,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在意象上刘勰曾指出,诗的构思在于“神与物游”;谢榛说“景乃诗之媒”;王夫之说“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直至王国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实际上只是中国传统诗学关于诗的意象手法的不同表述。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不难发现“意”与“象”的关系其实就是“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那么究竟怎样运用意象的手法表现这种关系是重要的。完全取决于你对词语的敏锐度和词语之间是否有较强的粘合力。善于从小处发现意象来比表达大的思想。意象之间的关联性清晰而不破碎。
直接抒写是在写作过程中对自我的负责
写诗干什么?其实就是述说我们心中的纠结,通过诗化的语言展现出我们的内心世界,让别人看到你的感知和对世界的认知。因此,诗应该拒绝无病呻吟,拒绝恶搞行为,至少在你将要写的那一刻问一下自己,是不是言出我心。
直接抒写要求一针见血,即深刻,用最精简的手笔,最适于表现的意象和说法,表达出你本来的意思。另外要求连贯,只有连贯,有贯穿全篇的统摄力,才能清晰地表达你的主旨,去无限接近事物本身的属性,明朗的或者暧昧的。(《“玄鸟”、直接抒写以及限度叙事》)其实直接抒写就是再现,内心的再现,情景的再现。不去做道听途说的内心论者。白居易在他的诗歌理论中提到了“直书其事”。诗人潘建设曾对“直接抒写”与“直书其事”做过深入的阐述。他说诗歌就像一台摄像机,把真正要表达的东西进行“实录”。在我看来这就是诗歌要讲究第一现场(“案发现场”)。在交通事故中第一现场的重要它直接了提供了凭证。诗也如此,有了这种现场诗歌才真实,富有内心情感色彩,诗才显得贴近生活。接着建设兄强调了“直书”不只是方式,他也是写作过程中的态度。面队杂乱无章的诗歌群体,虚假场面的层出不穷。诗人应该具有责任感,这种责任来源于你在写作过程中的是否持有良好的心态。
限度叙事直接抒写二者相依支撑玄鸟的发展
玄鸟诗社从2007年创建以来,一直坚持走自己的路线,群体写作而又不乏个性的趋势十分的明显。我们是不可以轻易忽视团体的力量。玄鸟的爆发是瞬间的,在玄鸟诗歌论坛也聚集了一大批“80后”的重要诗人,在诗歌界也声誉渐起。这是玄鸟同仁一起努力的结果,它的成功不是那一个人的,是玄鸟同仁集体的,自然它所取得的荣耀也也是你们的。
以后的道路还很长,还有更多的难题需要我们去刻苦。只要我们坚持住我们的理念,不放下我们的希望,玄鸟的队伍就会逐渐壮大。
《玄鸟》只代表一种诗歌的本真,热爱诗歌,崇尚自由
愿玄鸟腾空而起,展翅高飞,翱翔蓝天白云之上!
(行文匆忙,一些有待商榷)
①
②《口语诗:可能性及其限度1》 一行/著
③《略论三代口语诗歌的演变——<新诗大观>白鸦访谈录》
④《“限度叙事”诗学提纲》
⑤《口语诗歌的可能与限度》 李公文/著(《诗刊》2003年11期

——对玄鸟诗社诗学主张的综合阐述
限度叙事是对口语化诗歌市场的一次整治
限度叙事并非是对抒情的一味拒绝
限度叙事中限度要旨深度剖析
直接抒写是在写作过程中对自我的负责
限度叙事直接抒写二者相依支撑玄鸟的发展
2009.10.11
凌晨4点广州
①
②《口语诗:可能性及其限度1》 一行/著
③《略论三代口语诗歌的演变——<新诗大观>白鸦访谈录》
④《“限度叙事”诗学提纲》
⑤《口语诗歌的可能与限度》 李公文/著(《诗刊》2003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