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诗的本质,换句话说就是:从本质意义上说,诗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许多评论家、诗人回避的问题。诗人许多是以诗来表述诗;评论家们懂得这尊汉白玉雕像之巨大,把功夫都用在一只手,耳朵或眼睛的雕刻上,让人们自己将它组合成一个总体。
尽管它已由一些写诗的人用书信、发表了诗、出版了的诗集自觉地提出来,使人无法回避但我在试者为它勾画一个轮廓之前还是要说:诗是什么如同爱情是什么一样,主要依靠热恋这追求、接近乃至拥抱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感触、体验。
“假如一个人想在这个国家成为一个诗人,而且保持这个身份,他不能依靠他的同等的地位者,而必须想法从先辈那里获得营养。”
根据正在《寻找美国的诗神》的当代美国诗人罗.布莱的这个很好的建议,我将几位离我们并不太遥远的先辈关于诗的论述列了出来。
“诗就是一种完善的感性谈论。”——这 是一位正在作着《诗的哲学默想》的德国哲学家的认识。他试图用概念的砖块,将诗圈定在感性与完善的范畴里。并准备用广义的逻辑学作为路牌,指导那些被他假定为具有低级认知能力的诗人,对事物进行感性认识。
“真正的诗——往往是心的诗,往往是心的歌,即使略有一点哲学性,但是总以专讲道理的东西为耻辱.”——这位虽不是诗人的高尔基,他的海燕的翅膀却鼓满、扇动着诗。看得出他对那些努力想把诗写成哲学论文的人并不赏识。他强调诗的真诚。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