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大唐后裔雪瑶家族史 |
臣燾言:臣先於去年八月准尚書省劄子,三省同奉聖旨,依敷文閣直學士汪應辰奏,取臣所著續資治通鑑自建隆迄元符,令有司繕冩校勘藏之秘閣。臣尋於十四日蒙恩賜對,面奉聖旨,令臣早投進,遂除官郎省,兼職史局。續又准尚書省劄子,奉聖旨令臨安府給札。臣今先次冩到建隆元年至治平四年閏三月五朝事迹共一百八年,計一百八卷,内建隆元年至太平興國元年太祖一朝事迹,雖曽於隆興元年臣知榮州日具表投進,已蒙降付史館,後來稍有増益,謹重别抄錄投進外,餘治平後,文字増多,兼見修四朝正史未畢,欲望聖慈特賜寛假,容臣更加整齊,節次修冩投進。疏逺微賤,僭為此書,罪當誅絶,聖主不即麾斥,乃過聽而兼收之,臣死且不朽矣。臣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臣竊聞司馬光之作資治通鑑也,先使其寮採摭異聞,以年月日為叢目,叢目既成,乃修長編。唐三百年,范祖禹實掌之。光謂祖禹:“長編寧失於繁,無失於畧。”當時祖禹所修長編,蓋六百餘巻,光細删之,止八十巻。今資治通鑑唐紀,自一百八十五卷至二百六十五巻是也。故神宗皇帝序其書,以為博而得其,要簡而周於事。臣誠不自揆度,妄意纂集,雖義例悉用光所創立,錯綜銓次皆有依凴,其間牴牾,要亦不敢自保。區區小忠,前表蓋嘗具之。仰惟祖宗之豐功盛德,當與唐、虞、三代比隆。乾坤之容,日月之光,繪畫臻極訖弗能近,矧令拙工强施丹堊。臣誠愚闇,豈不知罪?然而統会衆說,掊擊偽辨,使姦欺訛訕不能乗隙亂真。祖宗之豐功盛德益以昭明,譬諸海嶽,或取涓埃之助。顧臣此書,詎可便謂續資治通鑑?姑謂續資治通鑑長編庶几可也。其篇帙或相倍蓰,則長編之體當然寜失於繁,猶光志云爾。伏惟皇帝陛下,煥乎文章,固已經緯兩儀,黼黻萬化。如臣薄技,又安足陳?陛下徒以祖宗之孫謀彛憲往往在是,遂委曲加惠,導之使前。承命踴躍,干冒來獻,夤縁幸会,得御燕閒,千百有一儻符神指,更擇耆儒正直若光者,屬以刪削之任,遂勒成我宋大典,垂億萬年,如神宗皇帝所謂“博而得其要,簡而周於事”者,則将與六經俱傳。是固非臣所能,而臣之區區小忠,因是亦獲自盡,誠死且不朽矣!所有續資治通鑑長編一百八巻,今寫成一百七十五冊,并目録一冊,謹隨表上進。干凟宸嚴,下情無任戰汗屏營之至。臣燾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謹言。乾道四年四月日,左朝散郎、尚書禮部員外郎、兼國史院編修官臣李燾上。... ...
起訖時間 起太祖建隆元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中国古籍全录
卷 名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
www.artx.cn
帝 號 宋太祖
年 號 建隆元年(庚申,960)
全 文
春正月辛丑朔,鎮、定二州言契丹入侵,北漢兵自土門東下,與契丹合。周帝命太祖領宿衛諸將禦之。太祖自殿前都虞侯再遷都點檢,掌軍政凡六年,士卒服其恩威,數從世宗征伐,洊立大功,人望固已歸之。於是,主少國疑,中外始有推戴之議。
壬寅,殿前司副都點檢、鎮寧軍節度使太原慕容延釗(延釗,初以殿前都虞侯見顯德五年三月,不著邑里。)將前軍先發。時都下讙言,將以出軍之日策點檢為天子,士民恐怖,爭為逃匿之計,惟內庭晏然不知。
guji.artx.cn [中国古籍全录]
癸卯,大軍出愛景門,紀律嚴甚,觽心稍安。軍校河中苗訓者號知天文,見日下復有一日,黑光久相磨盪,指謂太祖親吏宋城楚昭輔曰:「此天命也。」
是夕,次陳橋驛,將士相與聚謀曰:「主上幼弱,未能親政。今我輩出死力,為國家破賊,誰則知之,不如先立點檢為天子,然後北征,未晚也。」都押衙上黨李處耘,具以其事白太祖弟匡義。匡義時為內殿祗候供奉官都知,即與處耘同過歸德節度掌書記薊人趙普,(普,初見顯德三年二月。)語未竟,諸將突入,稱說紛紜,普及匡義各以事理逆順曉譬之,曰:(趙普飛龍記云:處耘亦同普曉譬諸將。按國史,處耘見軍中謀欲推戴,即遽白太宗,與王彥昇謀,遂召馬仁瑀【一】、李漢超等定議。然則曉譬諸將獨普與太宗耳,處耘必不在也。今削去處耘名。)「太尉忠赤,必不汝赦。」諸將相顧,亦有稍稍引去者。已而復集,露刃大言曰:「軍中偶語則族。今已定議,太尉若不從,則我輩亦安肯退而受禍。」普察其勢不可遏,與匡義同聲叱之曰:「策立,大事也,固宜審圖,爾等何得便肆狂悖!」乃各就坐聽命。普復謂曰:「外寇壓境,將莫誰何,盍先攘卻,歸始議此。」諸將不可,曰:「方今政出多門,若埙寇退師還,則事變未可知也。但當亟入京城,策立太尉,徐引而北,破賊不難。太尉苟不受策,六軍決亦難使向前矣。」普顧匡義曰:「事既無可奈何,政須早為約束。」因語諸將曰:「興王易姓,雖云天命,實繫人心。前軍昨已過河,節度使各據方面,京城若亂,不惟外寇愈深,四方必轉生變。若能嚴敕軍士,勿令剽劫,都城人心不搖,則四方自然寧謐,諸將亦可長保富貴矣。」皆許諾,乃共部分。夜,遣衙隊軍使郭延贇(延贇,不詳何許人。建隆二年七月,鐵騎左廂第二都指揮使郭延贇領信州刺史。)馳告殿前都指揮使浚儀石守信、殿前都虞侯洛陽王審琦。(審琦,初見顯德三年。)守信、審琦,皆素歸心太祖者也。將士環列待旦【二】。
中国古籍全录
太祖醉臥,初不省。甲辰黎明,四面叫呼而起,聲震原野。普與匡義入白太祖,諸將已擐甲執兵,直扣寢門曰:「諸將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太祖驚起披衣,未及酬應,則相與扶出聽事,或以黃袍加太祖身,且羅拜庭下稱萬歲。太祖固拒之,觽不可,遂相與扶太祖上馬,擁逼南行。匡義立於馬前,請以剽劫為戒。(舊錄禁剽劫都城,實太祖自行約束,初無納說者。今從新錄。)太祖度不得免,乃攬轡誓諸將曰:「汝等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觽皆下馬,曰:「惟命是聽。」太祖曰:「少帝及太后,我皆北面事之,公卿大臣,皆我比肩之人也,汝等毋得輒加凌暴。近世帝王,初入京城,皆縱兵大掠,擅劫府庫,汝等毋得復然,事定,當厚賞汝。不然,當族誅汝。」觽皆拜。乃整軍自仁和門入【三】,秋毫無所犯。先遣客省使大名潘美見執政諭意,又遣楚昭輔慰安家人。殿前都點檢公署在左掖門內,時方閉關,設守備。及昭輔至,石守信開關納之。
guji.artx.cn [中国古籍全录]
宰相早朝未退,聞變,范質(質,宗城人【四】,初見開運元年。案宋史質傳作宗城人。)下殿執王溥(溥,榆次人,初見乾祐二年。案宋史王溥傳作并州祁人。)手曰:「倉卒遣將,吾輩之罪也。」爪入溥手,幾出血。溥噤不能對。
www.artx.cn
天平節度使、同平章事、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在京巡檢太原韓通,(通,初見顯德元年。)自內廷惶遽奔歸,將率觽備禦。散員都指揮使蜀人王彥昇(彥昇,初見顯德三年。)遇通於路,躍馬逐之,至其第,第門不及掩,遂殺之,并其妻子。
諸將翊太祖登明德門,太祖令軍士解甲還營,太祖亦歸公署,釋黃袍。俄而將士擁質等俱至,太祖嗚咽流涕曰:「吾受世宗厚恩,為六軍所迫,一旦至此,慚負天地,將若之何?」質等未及對,散指揮都虞侯太原羅彥緓挺劍而前曰:「我輩無主,今日必得天子。」太祖叱之,不退。質等不知所為,溥降階先拜,質不得已從之,遂稱萬歲。
太祖詣崇元殿行禪代禮【五】。召文武百官就列,至晡,班定,獨未有周帝禪位制書【六】,翰林學士承旨新平陶穀(穀,初見乾祐元年,邠州人。)出諸袖中,進曰:「制書成矣。」遂用之。宣徽使引太祖就龍墀北面拜受。(國史、實錄及他傳記並無宣徽使姓名,疑即昝居潤也。)宰相扶太祖升殿,易服東序,還即位。髃臣拜賀。奉周帝為鄭王,太后為周太后,遷居西京。(蘇轍龍川別志言:韓通以親衛戰闕下,敗死。太祖脫甲詣政事堂,范質見太祖,首陳禪代議。與國史及飛龍記、司馬光記聞、朔記等所載都不同,恐別志誤。韓通倉卒被殺,未嘗交鋒。而太祖實歸府第,將士即擁范質等至,質等見太祖必不在政事堂。其約束將士不得加無禮於太后、少帝,固先定於未入城時,非緣質請也。惟執王溥手出血及光所記質不肯先拜,當得其實。今參取刪修。)
乙巳,詔因所領節度州名,定有天下之號曰宋。改元,大赦,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內外馬步軍士等第優給。命官分告天地、社稷。遣中使乘傳齎詔諭天下,諸道節度使,又別以詔賜焉。(遣使齎詔諭天下,國史在己酉,今從實錄。告祀,實錄在己酉,今從國史。二事一體,必同施行,恐不容相先後五日也。別賜諸道節度使詔,其日乃戊午,今并書。眉山蘇軾曰:予觀漢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殺人者致之。其餘殺人愈多而天下愈亂,秦、晉及隋,力能合之,而好殺不已,故或合而復分,或遂以亡國焉。龜鑑曰:戰國交爭而合於秦,民苦秦暴,秦不能一,而漢一之。南北分裂而合於隋,人厭隋亂,隋不能一,而唐一之。五季之餘分閏位,天下紛紛而未一也。我太祖得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故天下一於宋。真人勃起,開創大業,是又跨唐、虞,越漢、唐,而與帝王匹體也。亦知宋興之由乎?我太祖之生,蓋天成二年丁亥歲也。祥光瑞采,流為精英。異芳幽馥,鬱為神氣。帝王之興,自有珍符,信不誣也。居有雲氣,出有日暈,天心之眷顧篤矣。俚語稱「趙神言誇宋」,人心之向慕久矣。天與之,人與之,而太祖則不知也。方其北面周朝,奉命征討,赫聲濯靈,所向輒克。顯德之七年,太祖生三十有四年矣。「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時蓋正月之上日也。是日也,京師已有推戴之語,而內庭未之知。「我出我車,於彼牧矣」,時蓋是月之三日也。是日也,將士又有推戴之語,而太祖未之聞。越翌日甲辰,寢門未闢,擁逼者至,太祖未及語而黃袍已加之身矣。噫!南河之避,舜猶有辭;大坰之至,湯猶有待。事勢至此,聖人不得以遊乎舜、湯之天矣,奈之何哉?則亦有毋虐臣主之誓而已,有毋掠民庶之誓而已。三遜三辭,黽勉而受之,能律將士以保周宗,而不能使周禪之不歸,能擇長者房州之奉,而不能遏陳橋之逼。天實為之,吾其奈何!歐陽記五代史也,書梁、漢曰亡,書晉曰滅,至周則大書之曰:「遜於位,宋興。」嗚呼!我宋之受命,其應天順人之舉乎!受命之日,市不易肆,仁之至也。臥榻之側,他睡不容,義之盡也。)
汴都仰給漕運,故河渠最為急務。先是,歲調丁夫開浚淤淺,糗糧皆民自備。丁未,詔悉從官給,遂著為式。又以河北仍歲豐稔,穀價彌賤,命高其價以糴之。
上之入也,閭巷姦民往往乘便攘奪,於是索得數輩斬於市,被掠者官償其貲。
guji.artx.cn
戊申,贈韓通中書令【七】,以禮葬之,嘉其臨難不苟也。初,周鄭王幼弱,通與上同掌宿衛,軍政多決於通。通性剛愎,頗肆威虐,觽情不附,目為韓瞠眼。其子微有智略【八】,幼病傴,時號韓橐喰,見上得人望,每勸通早為之所,通不聽,卒死於難。王彥昇之棄命專殺也,上怒甚,將斬以徇,已而釋之,然亦終身不授節鉞。其後,上幸開寶寺,見壁上有橐喰及通畫像,遽令掃去之【九】。(記聞云:上初欲斬王彥昇,以初授命,故不忍。然終身廢之不用,蓋誤也,但不授節鉞耳。)
賜唐主李景詔,諭以受禪意。
guji.artx.cn[http://guji.artx.cn])-S中国古籍全录
己酉,復置安遠軍於安州,鎮國軍於華州,泰寧軍於□州。
guji.artx.cn[http://guji.artx.cn])-3!中国古籍全录
辛亥,石守信自義成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為歸德節度使、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常山高懷德自寧江節度使【一○】、馬步軍都指揮使(按宋史作江寧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一一】。)為義成節度使、殿前副都點檢,厭次張令鐸自武信節度使、步軍都指揮使為鎮安節度使、馬步軍都虞侯,王審琦自殿前都虞侯、睦州防禦使為泰寧節度使【一二】、殿前都指揮使,遼人張光翰自虎捷左廂都指揮使、(按虎捷左廂,宋史及宋史記皆作虎捷右廂。)嘉州防禦使為寧江節度使、馬軍都指揮使,(按寧江,宋史及宋史記皆作江寧。)安喜趙彥徽自虎捷右廂都指揮使、岳州防禦使為武信節度使、步軍都指揮使,官爵階勳並從超等,酬其翊戴之勳也。
中国古籍全录
壬子,賜文武近臣、禁軍大校襲衣、犀玉帶、鞍勒馬有差。
guji.artx.cn[http://guji.artx.cn])-P0中国古籍全录
癸丑,放周顯德中江南降將周成等三十四人復歸於唐。(成,未見。)
乙卯,遣使往諸州賑貸。
丁巳,命宗正少卿郭□祀周廟及嵩、慶二陵,因詔有司以時朝拜,著於令。(堒,未見。)
天雄節度使、守太尉、兼中書令、魏王宛邱符彥卿(彥卿,初見天成元年。)
上表乞呼名,詔不允。彥卿宿將,且前朝近親,皇弟匡義汝南郡夫人又彥卿女也,上每優其禮遇云。
guji.artx.cn[http://guji.artx.cn])-dZ中国古籍全录
先是,鎮安節度使、侍衛馬步軍都虞侯武安韓令坤(令坤,初見顯德二年。)領兵巡北邊,慕容延釗復率前軍至真定。上既受禪,遣使諭延釗與令坤各以便宜從事【一三】,兩人皆聽命。己未,加延釗殿前都點檢【一四】、昭化節度使、同中書門下二品,令坤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天平節度使、同平章事。
辛酉,賜霸府賓佐將吏襲衣、金帶、鞍勒馬有差。
guji.artx.cn
壬戌,歸德節度判官【一五】寧陵劉熙古為左諫議大夫,掌書記趙普為右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宋、亳觀察判官安次呂餘慶為給事中、端明殿學士,攝觀察推官太康沈義倫為戶部郎中,歸德節度副使張彥柔領池州刺史。(彥柔,見清泰元年,恐非此人。)
guji.artx.cn[http://guji.artx.cn])-$6中国古籍全录
甲子,以皇弟殿前都虞侯匡義領睦州防禦使,賜名光義。
有司請立宗廟,詔百官集議尚書省。己巳,兵部尚書濮人張昭(昭,初見乾祐二年。)等上奏曰:「謹按堯、舜及禹皆立五廟,蓋二昭二穆與其始祖也。有商建國,改立六廟,蓋昭穆之外,祀契與湯也。周立七廟,蓋親廟之外,祀太祖及文王、武王也。漢初立廟,悉不如禮。魏、晉始復七廟之制,江左相承不改,然七廟之中,猶虛太祖之室。隋文但立高、曾、祖、禰四廟而已。唐因隋制,立四親廟,梁氏而下,不易其法【一六】,稽古之道,斯為折衷。伏請追尊高、曾四代號諡,崇建廟室。」制可。
guji.artx.cn[http://guji.artx.cn])-BE中国古籍全录
國朝宗廟之制,歲以四孟月及季冬,凡五享,朔望薦食、薦新。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其七祀:春祀司命及戶,夏祀醦,季夏別祭中霤,秋祀門及厲,冬祀行,惟臘享、禘祫篃七祀。如親行告謝及新主祔謁,即權罷時享。告日用牢饌,備祀官。
www.artx.cn
鎮州言契丹與北漢兵皆遁去。
中国古籍全录
北漢戶部侍郎、平章事滎陽趙華罷為左僕射。(華,初見廣順元年。)
唐主景遣使誅鍾謨於饒州,詰之曰:「卿與孫晟同使北,晟死而卿還,何也?」謨頓首伏罪,縊殺之,亦誅張巒於宣州。(謨流饒州,巒貶宣州副使,去年十月事。)
中国古籍全录
二月乙亥,尊帝母南陽郡夫人杜氏為皇太后。后,安喜人也。
司徒、兼門下侍郎、平章事范質加侍中,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平章事王溥加司空,樞密使、中書侍郎、兼刑部尚書、平章事魏仁浦(仁浦,初見天福十二年,衛州人。)加右僕射,樞密使太原吳廷祚【一七】加同中書門下二品。先是質、溥參知樞密院事,於是皆罷。(吳廷祚,初以宣徽南院使見顯德六年,不著邑里。按宋史作范質兼侍中,王溥守司空,魏仁浦為尚書右僕射。考宋制,「兼」與「為」乃實授之詞,「守」則資格未及而暫加之詞,今概作「加」字,疑有誤。)
己卯,以天下兵馬都元帥吳越國王錢俶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guji.artx.cn[http://guji.artx.cn])-s}中国古籍全录
丙戌,長春節,賜髃臣衣各一襲。宰相率百官上壽,賜宴相國寺。
guji.artx.cn
起訖時間 起太祖建隆二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guji.artx.cn[http://guji.artx.cn])-F0中国古籍全录
卷 名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
帝 號 宋太祖
guji.artx.cn
年 號 建隆二年(辛酉,961)
guji.artx.cn [中国古籍全录]
全 文
春正月丙申朔,御崇元殿受朝賀,上服笃冕,設宮懸、仗衛如儀,退,髃臣詣皇太后宮門奉賀。上常服,御廣德殿,髃臣上壽,用教坊樂。
guji.artx.cn [中国古籍全录]
庚子,占城國遣使來貢方物。
www.artx.cn
壬寅,幸造船務觀習水戰。
www.artx.cn
戊申,詔以揚州行宮為建隆寺。
太僕少卿王承哲坐舉官失實,責授殿中丞。
www.artx.cn
己酉,上御明德門觀燈,宴從臣,江南、吳越使皆與焉。樓前設燈山火樹,露臺張樂,陳百戲。外國客各獻本國歌舞,遂賜以酒食。
壬子,商州言髃鼠食苗,詔蠲其常賦。
癸丑,幸玄化門犒修河丁夫。
guji.artx.cn[http://guji.artx.cn])-UT中国古籍全录
周顯德末,分命常參官詣諸州度民田,多為民所訴,坐譴黜。上將循世宗之制,欲先事戒敕之,因謂侍臣曰:「比遣使度田,蓋欲勤□下民也,而民弊愈甚,得非使臣圖功幸進,致其然哉?今當精擇其人,以副朕意。」(遣官度田,據食貨志,云皇朝受命,頗循周制,而常準、崔遜黜責皆繫之二年正月,則元年蓋嘗遣官矣。本紀、實錄乃無其二事。二年正月壬子,實錄始載今當精擇其人之言。正月丁巳,本紀始書分遣常參官詣諸州度田。據實錄、本紀,則食貨志誤矣。崔遜由伊陽令為太子洗馬,元年四月丁亥也。常準削兩任官,二年四月甲午也。而食貨志并二事合言之,疑作志者便文,不考其日月先後,故失其實。然則實未嘗遣官,太祖所言當精選其人,蓋謂前朝所遣或不得其人,如崔遜等也。實錄又云崔遜責伊陽,未滿歲除洗馬,云未滿歲,則其責當在顯德末矣,若在建隆初,則才逾三月耳,不當云未滿歲也。按王仁鎬傳稱:顯德中,國子博士上官瓚括田河中,將大增賦調,比戶愁怨,仁鎬奏罷之。蓋當是時,坐度田非實貶黜者,不但崔遜一人也。今皆削去姓名,泛云多為民所訴,坐譴黜,庶無所牴牾云。)
丁巳,分遣常參官詣諸州度民田。(此從本紀也,新、舊錄盡無之。)
guji.artx.cn [中国古籍全录]
詔發京畿、陳、許丁夫數萬,以右領軍衛上將軍陳承昭督之,道閔水自新鄭與蔡水合,貫京師,南歷陳、潁,達壽春,以通淮右舟楫。承昭,江表人也。(承昭,初見顯德四年,不著邑里,今從本傳。)
guji.artx.cn [中国古籍全录]
己未,幸造船務。
中国古籍全录
甲子,斬澤州刺史張崇詁。初,崇詁為泗州刺史,李重進出領淮南,崇詁迎說以完聚之計。重進既敗,其事乃露,故命戮焉。
監修國史王溥等上唐會要一百卷。唐德宗時,蘇冕始撰會要四十卷。武宗時,崔鉉又續四十卷。溥等於是采宣宗以降故事,共勒成一百卷。詔藏史館,賜物有差。
二月丙寅,幸飛山軍營閱砲車。
庚午,幸造船務。
壬申,命給事中范陽劉載往定陶督曹、單丁夫三萬,浚五丈渠,(案宋史作五丈河。)自都城北歷曹、濟及鄆,以通東方之漕。上因謂侍臣曰:「煩民奉己之事,朕必不為也。開導溝洫以濟京邑,蓋不獲已耳。」
癸酉,權知貢舉竇儀奏進士合格者十一人。
guji.artx.cn [中国古籍全录]
甲戌,幸城南觀修水櫃。
丁丑,唐主景遣使來賀長春節。
guji.artx.cn
己卯,遣通事舍人王守正使江南,勞唐主之遷都也。(守正,未見。)
guji.artx.cn[http://guji.artx.cn])-w中国古籍全录
先是,藩鎮率遣親吏視民租入,概量增溢,公取餘羡,符彥卿在天雄軍,取諸民尤悉。上聞之,即遣常參官分主其事,民始不困於重斂,於是出公粟賜彥卿,以媿其心。(朔記即以賜粟事繫之元年五月命王仲等監在京諸倉後,今從實錄。)
舊制,竊盜贓滿絹三匹者,棄市。己丑,改為錢三千,其陌八十。
guji.artx.cn[http://guji.artx.cn])-2中国古籍全录
令民二月至九月無得採捕蟲魚,彈射飛鳥,有司歲申明之。
中国古籍全录
辛卯,幸迎春苑宴射。
是月,唐主始遷於南都,立吳王從嘉為太子,監國。留左僕射嚴續知樞密院事,湯悅佐之。悅即殷崇義,池州人也,姓犯宣祖諱,故改焉。(續事據九國志。悅事據本傳。)
三月,唐主至南都。城邑迫隘,宮府營廨,十不容一二,力役雖繁,無所施巧,髃臣日夜思歸。唐主悔怒,欲誅始謀者,樞密副使、給事中唐鎬發病卒。(江南野錄稱鎬自縊,今從五代史。鎬,初見顯德六年七月,無邑里。)
丙申,內酒坊火。坊與三司接,火作之夕,工徒突入省署。上登樓見之,以酒坊使左承規、副使田處巖縱其下為盜,並棄市。酒工五十人,命斬於諸門。宰臣極諫,上怒微解,遽追釋之,獲免者十二人而已。(宋朝大事記:建隆二年三月,林德頌曰:「在易之乾,君象也。其德,君德也。天以剛為德,君德而非剛健,何以君天下?我太祖之開國也,以千百年破碎不可為之天下,一舉而削平之。強者服,很者順,俛首聽命,惟恐或後。處藩鎮以環衛,而藩鎮無異辭,授守臣以倅貳,而守臣無異意,是果何道而得此哉?英武自天,雄斷如神。」開寶六年,差利州知州李鑄通判成都府,川班妄訴,全班盡廢,雄武肆掠,戮及百人,役夫突入省部,其主將亦寘極法,吏黷貨賄者斬,官辭濁務者黜。威令之不可測如此,其誰敢忤人主之意哉。)
初,五丈河泥淤,不利行舟,詔右監門衛將軍陳承昭於京城之西,夾汴河造斗門,自滎陽鑿渠百餘里,引京、索二水通城壕入斗門,架流於汴,東匯於五丈河,以便東北漕運。甲辰,新水門成,上臨視焉。
乙巳,賜樞密副使趙普宅一區。
guji.artx.cn[http://guji.artx.cn])-c>中国古籍全录
辛亥,以雄武節度使、守太保、兼中書令、太原郡王王景為鳳翔節度使,充西面沿邊都部署。景,掖人,(景,初見天福三年。)起兵伍,性謙退,折節下士,每朝廷使至,雖卑位皆送迎,周旋盡禮。左右或言:「王位崇,不宜過自損抑【一】。」景曰:「人臣重君命,固當如此,我惟恐不謹爾。」建隆初,封郡王。朝廷以吏部尚書張昭為使,景尤加禮重,遺昭萬餘緡,左右或言其過厚,景曰:「我在行間,即聞張尚書名,今使於我,是國家厚我也,豈可以往例為限。」於是,自秦州來朝,上優待之,宴賜加等,復遣鎮鳳翔。
guji.artx.cn[http://guji.artx.cn])- 中国古籍全录
宰相范質、王溥相繼臥疾,上命翰林醫官王襲、米瓊視之,質、溥皆瘳。上喜,於是以襲為光祿寺丞,瓊為都水監主簿。
www.artx.cn
北漢寇麟州,防禦使楊重勳擊走之。重勳、即重訓也,避周恭帝諱改焉。(廣順二年冬,重訓初見。顯德四年十月,重訓以北漢麟州來降,即命為防禦使。)
guji.artx.cn[http://guji.artx.cn])-$中国古籍全录
令文武官及致仕官、僧道百姓,自今長春節及他慶賀,不得輒有貢獻。
癸亥,上步自明德門,幸作坊宴射。酒酣,顧前鳳翔節度使、兼中書令臨清王彥超曰:(彥超,初見開運三年。)「卿曩在復州,朕往依卿,卿何不納我?」彥超降蜯頓首曰:「當時臣一刺史耳,勺水豈可容神龍乎。使臣納陛下,陛下安有今日!」上大笑而罷。
中国古籍全录
閏三月甲子朔,彥超上表待罪於私第,上遣中使慰撫之,因謂侍臣曰:「沈湎於酒,何以為人?朕或因宴會至醉,經宿未嘗不悔也。」侍臣皆再拜。(本紀及舊錄皆於閏月甲子載此事。甲子,初一日也,與癸亥實相接矣,蓋因王彥超上表待罪故云。而新錄乃於己巳始載之,恐誤也,今不取。)
殿前都點檢、鎮寧軍節度使慕容延釗罷為山南西道節度使,侍衛親軍都指揮使韓令坤罷為成德節度使。自是,殿前都點檢遂不復除授。
中国古籍全录
己巳,幸玉津園。
庚午,詔開封府集觽杖殺皇建院僧輝文,僧錄瓊隱等十七人各決杖配流。先是,上還自揚州,左右街僧道出迎,輝文等攜婦人酣飲傳舍,為其黨所告,逮捕按驗得實,故有是命。
壬申,唐主遣使貢金器二千兩、銀器萬兩、錦綺二千段,謝生辰之賜也。
guji.artx.cn [中国古籍全录]
丁丑,金、商、房三州民饑,遣使賑之。
癸未,幸迎春苑宴射。
guji.artx.cn[http://guji.artx.cn])-sb中国古籍全录
丙戌,韓令坤、慕容延釗辭,宴於廣政殿。自是,節度使以上出使赴鎮,宴如儀。
guji.artx.cn
是春,詔申明周顯德三年之令,課民種植,每縣定民籍為五等。第一種篮木百,每等減二十為差,桑棗半之。男女十七以上【二】,人種韭一畦,闊一步,長十步。乏井者,鄰伍為鑿之。令佐以春秋巡視其數,秩滿赴調,有司第其課而為之殿最。(此據本志在二月,不得其日,今附見閏月後。)又詔自今民有逃亡者,本州具戶籍頃畝以聞,即檢視之,勿使親鄰代輸其租。(此據本志附見,不得其月日也,當考。)
www.artx.cn
夏四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guji.artx.cn
甲午,給事中常準奪兩官,授兵部郎中免。先是,大名館陶民郭贄詣闕訴括田不均,詔令他縣官按視,所隱頃畝皆實。上怒,本縣令程迪,決杖流海島。準實為括田使,故責之。(常準,未見。)
潁州團練使范再遇請老,授左金吾衛大將軍致仕,別降璽書勞問之。再遇,故唐將,以泗州降者也。(再遇,見顯德四年。)
中国古籍全录
壬寅,詔:「先代帝王陵寢,令所屬州府遣近戶守視。前賢冢墓有隳毀者,即加修葺。」
滄州無棣縣民趙遇詐稱皇弟,付有司鞫實,斬於東市。
己未,杖殺商河縣令李瑤,左贊善大夫申文緯除籍為民。文緯奉詔按田,瑤受贓,文緯不之察,為部民所訴故也。
guji.artx.cn
右神武將軍李懷節出典坊州,受代歸闕,行次華州,忿其從者王,乘醉手斬之,為其黨所訟,下吏按劾。乙卯,責授率府率。
漢初,犯私麴者並棄市,周祖始令至五斤死。上以周法尚峻,壬戌,詔民犯私麴十五斤,以私酒入城至三斗者,始處極典,其餘論罪有差;私市酒麴,減造者之半。
guji.artx.cn [中国古籍全录]
上又以前朝鹽法太峻,是日,定令:「官鹽闌入禁地貿易至十斤,煮□至三斤者,乃坐死。民所受蠶鹽以入城市,三十斤以上者,奏裁。」(太宗實錄太平興國二年云:先是,官貨鹽與民,蠶事既畢,即以絲絹償官,謂之蠶鹽,令民隨夏秋賦租納其直。食貨志云:唐有蠶鹽,皆賦於民,隨夏稅收錢絹。與實錄少異,當考。)
guji.artx.cn
五月癸亥朔,上御崇元殿受朝,服通天冠、絳紗袍,仗衛如式。
中国古籍全录
德音降死罪囚,流以下釋之。時皇太后寢疾,上憂懼,乃曲赦天下,以祈冥祐焉。
guji.artx.cn
乙丑,天狗墮西南,欽天曆推驗稍簄,詔司天少監洛陽王處訥等重加研覈。欽天曆初成,處訥私謂王朴曰:「此曆不久即差。」因指其當差處以示朴,朴深然之。
初,周世宗命國子司業、兼太常博士洛陽聶崇義(崇義,初見顯德四年。)詳定郊廟器玉,崇義因取三禮舊圖,考正同異,別為新圖二十卷,丙寅來上,詔加褒賞,仍命太子詹事汝陰尹拙集儒臣參議。拙多所駁難,崇義復引經解釋,乃悉以下工部尚書竇儀,裁處至當,然後頒行。
www.artx.cn
三佛齊國遣使來貢方物。
甲戌,令殿前、侍衛司及諸州長吏閱所部兵,驍勇者升其籍,老弱怯懦者去之。初置剩員,以處退兵。(此但令諸州揀去老弱者耳。部送強壯以補兩司之闕,乃乾德三年八月事。兵志及經武聖□等多并言之,非是,今從實錄。)
www.artx.cn
丁丑,詔以安邑、解縣兩池鹽給徐、宿、鄆、濟之民。先是,數郡皆食海鹽,泝流而運,其費倍多,故釐革之。
guji.artx.cn[http://guji.artx.cn])-F0中国古籍全录
戊寅,賜左補闕氏居方、引進副使郭承遷等錢各十萬,令與兩浙、江南進奉使飲博。(居方、承遷,未見。)
舊制,文武常參官各以曹務閑劇為月限,考滿即遷。上謂宰相曰:「若是,非循名責實之道。」會監門衛將軍魏仁滌等(仁滌,未見。)治市征有羡利,己卯,並詔增秩,因罷歲月序遷之制。
guji.artx.cn
令諸州勿復調民給傳置,悉代以軍卒。(此從新錄及本紀,舊錄蓋無之。)
guji.artx.cn [中国古籍全录]
五代以來,典刑弛廢,州郡掌獄吏不明習律令,守牧多武人,率恣意用法。金州民馬從□子漢惠無賴,嘗害其從弟,又好為敓襄□镯,閭里患之。從□與妻及次子共殺漢惠,防禦使仇超、判官左扶,悉按誅從□妻及次子。上怒超等故入死罪,令有司劾之,並除名,杖流海島【三】。自是,人知奉法矣。(此事新、舊錄皆不載,今從本紀載于此月,其日則闕之。)
是月,蜀以翰林學士承旨、吏部侍郎華陽歐陽炯為門下侍郎、兼戶部尚書、平章事,毋昭裔及范仁恕皆致仕。仁恕後尋卒。(此據十國紀年。)
guji.artx.cn [中国古籍全录]
六月甲午,皇太后崩。后聰明有智度,嘗與上參決大政【四】,猶呼趙普為書記,常勞撫之曰:「趙書記且為盡心,吾兒未更事也。」尤愛皇弟光義,然未嘗假以顏色,光義每出,輒戒之曰:「必與趙書記偕行乃可。」仍刻景以待其歸,光義不敢違。及寢疾,上侍藥餌不離左右。疾革,召普入受遺命。后問上曰:「汝自知所以得天下乎?」上嗚咽不能對。后曰:「吾自老死,哭無益也,吾方語汝以大事,而但哭耶?」問之如初。上曰:「此皆祖考及太后餘慶也。」后曰:「不然。政由柴氏使幼兒主天下,髃心不附故耳。若周有長君,汝安得至此?汝與光義皆我所生,汝後當傳位汝弟。四海至廣,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上頓首泣曰:「敢不如太后教。」因謂普曰:「汝同記吾言,不可違也。」普即就榻前為誓書,於紙尾署曰「臣普記」。上藏其書金匱,命謹密宮人掌之【五】。(司馬光記聞稱太后欲傳位二弟,其意謂太宗及秦王廷美也
前一篇: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后一篇: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