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东词人生卒年考正

(2008-02-23 16:37:05)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术论文
 

 

   近代广东词学研究,是近代区域词学研究中一个不太为学界所关注的领域。笔者在南京大学研治清词期间,围绕学位论文选题,查阅了历代广东大部分词人及其相关者的词集和传记文献,发现于当下所见有关的词人生平考订成果之外,尚有若干可以补充讨论和修订辨正的地方。兹屡述如下,幸方家有以教之。

 

一、丘濬。濬,字仲深,号琼台,琼山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仕至户部尚书加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卒,谥文庄。有《重编琼台会稿》二十四卷,附词十九阕。案:《明史》卷一百八十一丘濬本传云:“弘治四年,书成,加太子太保,寻命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尚书入阁者自濬始,时年七十一矣”、“(弘治)八年卒,年七十六。”据知,丘濬卒于弘治八年(1495)。丘濬生年,由上引本传中前面的那则材料,可推知为永乐十九年(1421),而据后面的这则材料,又可推知为永乐十八年(1420)。同一本传,前后矛盾,必有一误。这一点,《明史》点校者已经发现并加注释指出。事实上,丘濬本人早就给出了关于自己生年的提示。《重编琼台会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中有以下两阕词颇堪注意,其一,《水龙吟·癸巳(1473)初度》,首句即称“今朝五十三年”;其二,《鹧鸪天·己亥(1479)初度》,首句是“老子明年六十齐”。又,该编中的两篇奏折也有关于生年方面的指示,其一,《入阁辞任第二奏》,中有云:“本年(1491)十月二十四日,钦蒙圣恩,命臣以本职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办事。臣已于二十五日具本控辞……今犬马之齿七十有一矣”;其二,《壬子(1492)再乞休致奏》,中亦云:“我英庙复辟之初,薛瑄入阁办事才六阅月耳,年仅六十八,乞身之章一陈即蒙俞允。……臣……年比薛瑄加老四岁”。四条材料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即都可以同样地推知丘濬生于永乐十九年(1421)。《明人传记资料索引》、《明词史》、《全明词》均断丘氏生于永乐十六年(1418),或各有所本,但不能无疑。

 

二、李应田。应田,字研卿,顺德人。咸丰二年进士。道光间与张深、许玉彬、沈世良、谭莹、金锡龄、黄玉阶、叶衍兰等共结花田、诃林词社。有词见丁绍仪《清词综补》卷五十七。案:丁至和(1811-?)《萍绿词》卷三《汉宫春》词序有云:“戊午(1858)二月,同李研卿篆香楼看玉兰,各赋长短句。明年,研卿下世。………”据知,李应田卒于咸丰九年(1859)。李氏生卒年,当下未见详考。

 

三、许玉彬。玉彬,字璘甫,后改名鍑,字伯鬲,自号青皋,番禺人。诸生。有《冬荣馆遗稿》六卷,卷六为词,刊于咸丰十一年(1861),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案:陈澧《东塾集》卷六《许青皋墓碣铭》中有云:“昔伯眉(沈世良1823-1860)属予志青皋墓,遭乱不果。”倪鸿有《百字令》词一阕,其序云:“丁巳正月十七日(1857.2.11)家云林高士生日,招同陈朗山、喻少白、李紫黼、金问渔、许青皋、颜紫虚集柳堂,即席同赋。”据可确知,许玉彬卒于咸丰七年(1857)正月十七日之后、咸丰十年(1860)沈世良弃世之前。张维屏《听松庐诗话》中有云:(许)年四十而家极贫。则许玉彬至迟生于道光元年(1821)。又,玉彬曾校刊黄景仁《两当轩诗钞》、《竹眠词》,其所作《重刻两当轩诗钞竹眠词跋》末署“道光十四(1834)年五月”(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两当轩集》,第599页)。据《学海堂志》,作跋之年,许玉彬与朱次琦(1807-)、陈澧(1810-)、金锡龄(1811-)等九人同举学海堂专课生。参考同举者生年,及其从事书籍校刊的事实,可以大致判断:许玉彬生于嘉庆十五年(1810)左右。《广东历史人物辞典》(以下简称《辞典》)第162页、《清人别集总目》(以下简称《总目》)第597页、《近代词人考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简称《考录》)第284页于许氏生卒年均无考。《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第1391页置许氏生年于1801-1805,未云何所据。冼玉清《广东之鉴赏家》(载《冼玉清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6页)断许玉彬生于嘉庆十四年(1809)。然依冼氏所据《番禺县续志》卷十九许氏本传,并不能如此确切地推定其生年。

 

四、杨永衍。永衍,字蕃昌,一字椒坪,番禺人。潘飞声辑《粤东词钞三编》收其词十四阕,小传称其“有《添茅小屋诗草》,词附”。梁鼎芬等编《番禺县续志》卷二十四著录杨永衍《添茅小屋诗草》六卷,未见。案:杨永衍《粤东词钞二编》自序尾署:“光绪十八年(1892)岁次壬辰秋九月,番禺杨永衍识于添茅小屋,时年七十五。”由光绪十八年逆推七十四年,可知杨永衍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又,《番禺县续志》杨氏本传中有云:“(杨)年八十六卒”。与由《粤东词钞二编》自序推得的生年相结合,可知杨永衍卒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录》第217页以杨氏生卒年为1814-1893?,误。

 

五、姚诗雅。诗雅,字仲鱼,番禺人。官河南孟县知县。有《景石斋词略》一卷,光绪十二年《学海堂丛刻》本;《醒花轩词稿》一卷,稿本,河南省图书馆藏。案:《景石斋词略》中有一阕《沁园春·辛未(1871)五十自述,时宰孟县》。由同治十年逆推四十九年,可知姚诗雅生于道光二年(1822)。又,《景石斋词略》中可以系年之最晚词作为《摸鱼子》,序云:“乙亥(1875)夏四月,……信有征矣,作《红兰图》纪之。”而陈澧光绪六年(1880)十一月为此集所作序中有言:“安得起(姚)大令而质之?”据可推知姚诗雅卒于光绪元年(1875)至光绪六年(1880)之间。《考录》第305页置姚氏于“未详生平”词人之列,失查。

 

六、周浚霖。浚霖,字歧山,初名鸣瑞,别号濠园词客,番禺人。有《周歧山诗词遗草》二卷,其中《一品花楼诗馀》一卷,收词二十六阕,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案:《周歧山诗词遗草》卷首有孔广陶所作《行状》,中云:“(周)同治七年戊辰卒”、“生于道光癸巳,年三十六”。据知,周浚霖生于道光十三年(1833),卒于同治七年(1868)。《提要》第1429页置周氏生年于1806-1810,误甚。

 

七、陈宗颖。宗颖,字孝坚,番禺人。陈澧四子。光绪十四年(1888)优贡生,授阳山县训导。郑权《碧琳腴馆词钞》中有《蝶恋花·和陈孝坚韵》、《清平乐·和陈孝坚韵》、《百字令·十一月七日内子生朝,十五日先室忌日,而壎儿于今年六月弃世。读陈孝坚寿其夫人词,情致绵邈,抚今追昔,不胜怀旧之感,因和其韵并柬孝坚》等词,据知,陈宗颖确能作词。《番禺县续志》卷二十著录陈宗颖《达神恉斋词》,未见。案:汪宗衍编《陈东塾先生年谱》第26页云:“(咸丰四年)十二月,四子宗颖(孝坚)生,副室江氏出。(陈氏家谱)”咸丰四年十二月初一为1855年1月18日,据知陈宗颖生于1855年。又,陈澧《忆江南馆词》卷首有汪兆镛甲寅(1914)八月《校后记》,中云:“今年春,孝坚归道山”。据知陈宗颖卒于民国三年(1914)。《辞典》第447页于陈氏生卒年无考。

 

八、居巢。巢,字梅生,番禺人。有《今夕庵烟语词》。案:居巢卒年,《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第310页作“不详”,《辞典》第548页、《总目》第1519页、《中国美术全集·清代卷》均作1899年。《提要》第1613页据潘飞声《在山泉诗话》中“癸未(1883)秋,余返乡间,梅生已殁十载”之语,断为同治十二年(1873);又以巢弟居廉生于道光八年(1828),断其生于1821-1825年。《粤东词钞二编》自序云:“吾粤词家,自许青皋茂才、沈伯眉学博采入《粤东词钞》,古今作者皆备。其书刻于道光己酉春,距今阅四十余载矣。故友居梅生工于词,尝欲续刻数家,以补许、沈之遗,未果。……今梅生化去将三十年,余衰老日甚,顾词卷之横陈案上,则犹往时兴致也。因辑录十余家,为《粤东词钞二编》。梅生之作,名《烟语词》。咸丰丁巳之冬,其板被兵火毁去,未经复刻,故多录焉。是编刻成,惜梅生不及见矣。”作为居巢的“故友”、居巢昆仲的“画侣”,杨永衍序中所云“今梅生化去将三十年”之语当为可信。据此,能够判定有关居氏生于同治四年(1865)的推论应该更为接近于事实,或者,至少可以否决它种说法的可靠性。

 

九、陈庆森。庆森,一作庆笙,原名树镛,字菶阶,番禺人。有《百尺楼词》一卷,载《词学》第四辑。案:《百尺楼词》中有《满江红·戊戌(1898)生日自题小照》一阕,词云:“生我奚为,算三十、男儿非少。只赢得、王郎抑塞,江郎文藻。……”据知,陈庆森生于同治八年(1869)。又,陈正卿、徐家阜编校《徐绍桢集》(四川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第313页载徐绍桢1924年6月3日所作《呈孙中山请褒恤陈庆森文》,中有云:陈庆森卒于1924年4月26日。据知,陈庆森卒于民国十三年(1924)。《辞典》第449页于陈氏生卒年无言;《提要》第1925页置陈氏生年于1861-1865,误;《总目》第1301页言陈氏“年30病卒”,益误;《考录》第180页以“1911后”对陈氏卒年作模糊处理,是有未详。

 

十、陈庆龢。庆龢,字公穆,号容园,番禺人。陈澧长孙。光绪十七年(1891)副贡,直隶存记道。有词四阕,见《词综补遗》卷首题词、卷二十。案:《陈东塾先生年谱》第50页云:“是年(指同治八年),长孙庆龢(公穆)生,次子宗侃出,先生命为长子宗谊后。(庆龢光绪十七年副贡生,直隶候补道员,陈氏家谱。)”据知,陈庆龢生于同治八年(1869)。陈氏生卒年,当下似未见确指。

 

十一、冯咏蒨、冯咏芝。咏蒨,字秀如,高要人。光绪乙亥(1875)以主事观政工部屯田司。有《双翠阁诗钞》一卷,附词五阕。咏芝,字诵芬,冯咏蒨四弟。官江苏知州。有《耐庵诗钞》一卷,附词十五阕。冯咏蒨昆仲诗词集,附于咏蒨子冯邵峻所辑三世家稿《清芬集》,苏州市图书馆藏。案:《双翠阁诗钞》中有诗题为“庚子秋,联军入都”云云者,据知咏蒨卒年上限。又,《耐庵诗钞》有冯咏芝婿张栩辛酉(1921)六月校后记,中云:“今年春(冯咏芝)殁于梁溪,栩亦往送葬”。据知,咏芝卒于民国十年(1921)。冯氏昆仲生卒年,当下未见详考。

 

十二、吴绍东。绍东,字浩生,号癯仙,嘉应州长乐人。有《三十六天消夏词》一卷,凡收词三十阕,与其《味庄骚斋吟稿》一卷合刊,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案:吴绍东诗词合刊本有宣统二年十二月番禺邬庆时校竟记,中云:“(吴)卒庚戌七月十八日,年二十八。”据知,吴绍东生于光绪九年(1883)、卒于宣统二年(1910)。《总目》第899页于吴氏生平一无所考;《提要》第1839页置吴氏生年于1851-1855,误。

 

十三、马庆余。庆余,南海人。有《小媚秋堂词》一卷,凡收词六阕,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案:《小媚秋堂词》附于马父《媚秋堂诗集》,有庆余三叔马宾甫跋,中云:“丙午(1966)秋,予既请闽侯曾履川先生克耑(1900-1976)为删定先兄武仲遗诗百数十首,附以联语及亡侄庆余词,名之曰《媚秋堂诗集》及《小媚秋堂词稿》各一卷”、“前三十余年,长侄夭殂,兄泫然曰……”。又,《小媚秋堂词》中有以下两阕词:《永遇乐·丁卯二月七日》、《长亭怨慢·丁卯寒食和白石》。由陈洵(1870-1942)乙亥(1935)六月题辞中所云:“忆庆余从余学词”,此丁卯当为民国十六年(1927)。据可推知,马氏卒于1927-1935年之间。马氏生卒年,当下未见详考。

 

 (发表于《文献》2008年第1期,有删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