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引起的一番骂战,不在于只是一部电影的手法与技巧。也不在于文人与“NC粉”的不对等沟通。它可以与《富春山居图》媲美的杂乱,也可以当之无愧的接受18岁以下女生的顶礼膜拜。它分割的不仅仅是年纪构成的时代,更多的是社会断裂在90年代的深刻印记,从那天起,在社会的价值观念里,理想浪漫主义属于老去的过时产品,现实主义浮华虚无成为社会的意识主宰。
有人说,没有必要要求所有的电影都具有教育意义,也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只能追求严肃而富有启迪人心的作品。也有人说,小四本身是个励志传奇,就冲着这一点就不应该对这个电影说三道4.
是,小四是个完全不拼爹就实现了财富传奇的人,但是否这就是励志呢?儿童需要儿童文学,OK,我们不说他的技巧,也不翻炒抄袭的旧话。他的商业成功是否就完全可以定义为励志?这显然也是目前畸形社会的价值观主要组成部分。看过采访,透着完全深入骨髓的功利主义,也深谙炒作之道,靠着目前潮流讯息的迷乱困局,塑造出的被小女生们欢呼尖叫偶像效应。而则一切最后又变成他的汤臣一品豪宅,被爱马仕等名牌包装的励志传奇。
电影需要分级,这显然是一部不适宜18岁以上观众的电影,尤其不适宜专业影评和老气横秋的7080去观看的电影。娱乐至死,是这个时代另外的一种主流声音,它在苦苦挣扎的屌丝们的日历里就是周末晚上没心没肺的《快乐大本营》,你不要奢望营养,只要打发时光。忘却日常生活里的苦闷与残酷,而你明白,那不是你的生活,不是每个40岁都可以和何老师一样癫狂。
很多影评人担心这个电影的奢靡与虚无的价值观影响下一代,其实有点杞人忧天。每个时代都有他们错误的精神导师,每个时代都为此付出成长的代价。70后80后,不是被琼瑶阿姨的“爱情”夺取了大量的青春时光,耽误了大把考试前宝贵时间?多少人把眼泪,初恋都贡献给琼瑶阿姨的幻梦理想,最后发现时间把这一切变成了荒唐。有人去追讨过吗?不过是成长路上需要摔的跤,人生课上必须交的学费。只是,当时代已经把理想与现实完全背离起来,当物欲成为社会主流价值的时候,精神导师?不如说是成功典范的影响力远大于导师了。
有人说:在威权世界里,有思想、带锐度的枝芽无法伸展,腐朽奢靡的蛀果被刻意放行,腐肉吃多了一定会消化不良。要真的百花齐放,有这么两枝妖花,也没什么。其他的花开不起来,只这个遮天蔽日,那就是娱乐致死。
浮华与物欲,成为今天青春期的成长营养剂,其实不是小四在主导价值观,只是这些年的价值观主导了小四。他不过是这些年被物欲熏黑了心的年轻人中的一个,不同的是,他的“成功”使他更加笃行浮华与虚无就是一切的新兴人生。这个毒药,不是小四放的,他只是其中一位被毒翻了的“年幼无知”。是苍蝇就逐臭,这怨不得他,是本性使然。
在这个精神被放逐的时代,在这个威权以物欲为最好诱导剂的时代,不靠奢靡与腐败,哪里有醉生梦死的借口去逃避残酷的现实?这片被物质硫酸浇泼过的土壤,你指望开出理想主义的花?
我们的时代不大,所以不能怪他,他还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