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骄乔布斯死了,大家去讨论他如何改变了世界,如何创造了传奇,也许该反思一下,为何在美国会诞生这样的天才人物。
无论是扎克,比尔,还是乔布斯,这样的天才都是那样的土壤才产生。不崇拜前圣,不迷信权威。不在乎钱财,只为玩的乐趣。这样的土壤,我们这片土地不出产。因为我们对于泥塑偶像都摆脱不了,对于宣传机器的辨别能力低下,对于乐趣有害怕的心理甚至骨子里认为是玩物丧志.
HP也好,苹果也好,看看他们的创业史,你会发现美国与天朝在创业环境上是两个世界。他们都在自己的车库里折腾出了世界名企。他们的发明创造如此容易,因为家家都有工具房,DIY的设备。男人们不只爱泡妞,喜
欢在自己车库里DIY机械,折腾工具。创业是天性一样,而我们,机械是工厂特有设备。创造为赚钱。
如果我们愿意从深层的文化背景出发去看看,什么是美国创新的土壤,也许你会发现,这个国家是个体育迷构成的国家。那么这和他们的创新意识有什么关联吗?在美国,无论你是身为同性恋要保持诱人的躯体而挥汗如雨,还是一个白领为了减压而在跑步机上奋不顾身,或者,你就是一个玩弄着极限运动而舍弃了求学的无厘头。这里都给运动迷们无限的支持,大学会为了你是四分卫而疯抢你,朋友会因为你的一个投篮而对你言听计从,商业伙伴会在高尔夫场地上为你的小鸟球而毫不犹豫签单。运动,获得赏识与机会。为何?难道运动不只是运动?
相对而言,我们文化里的优秀男人似乎都是文人,都是坐而论道的仙风道骨。似乎一运动就头脑简单了。这两者在新的时代体系中,产生了巨大的分别。运动所创造的细胞,活跃,而且具有广泛的协调性。动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脑力运动,使想法变成创造。而更多的实践性开发,就是来自于机器与人的互“动”。这也就是为何在车库里诞生了如此之多的世界名企的原因。
运动所带来的实践性动手能力,以及运动所塑造的坚持,不服输的性格特征,也在更深刻的影响创新意识。
我们的文化里,即使是豪宅大院,也不会有很大运动的场所。不要把责任简单的归集与教育,就是反思我们自己的家庭教育环境,也会发现,我们的教育文化是对创新有扼杀的功能的。
孩子们可以允许有自己的隐私吗?他们可以关起门来做离经叛道的事情吗?他们的职业可以自己选择吗?他们的爱情可以自己做主吗?连家长都不愿意给孩子一个成为天才的机会,更何况社会呢?读完大学了,就业都是父母包办决定,成年了,究竟爱什么人,都是父母决定,创意?创新??不是天方夜谭?最爱孩子的家长已经在第一时间把天才变成奴才,然后还指望被官本位,学术腐败所侵蚀的学校教育去塑造天才,就不要幻想了。
从众,迷信权威,在我们的文化里是被推崇的,所以乔布斯,扎克也好,都不会出现。迷恋成功,臆想暴富,我们的文化里没有对创新意识的生存土壤。我们总是追求果实而不愿意栽树,我们总是遥望前贤而痛恨今世,所以我们产生不了乔布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