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一邪到底的kiki
一邪到底的kiki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810
  • 关注人气:3,39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霸全“武行”,焦虑为主因

(2011-02-16 09:59:08)
标签:

香港

内地游客

凤凰卫视

澳门

游客打架事件

台湾阿里山

打架事情

杂谈

   前几天,网上正为凤凰卫视的程锦麟的文章呼吁以后不游香港,短短几天,台湾,澳门爆出旅游纠纷,上演全武行。大陆游客在海外三地一致高度的展示了经济高速发展下的旺盛火气。

    旅游在台湾地区称为观光,香港地区喜欢说“旅行”。在内地,旅游是件时下很时兴的事。和很多观光,旅行者的定义不同,内地游客成为一种很符号性的称谓。

 

    内地的经济发展了,出游成为一种时兴的活动。只是游什么,怎么游不重要。也许当地风土人情不是他们关心的,也许当地独特的建筑或者人文景观,不过是一堆砖头,什么101,什么中环还不如阿拉自己楼房漂亮。什么优质服务,远不及俺们家乡桑拿小姐热情。

   也许是因为语言不通,还不如窝在高级酒店不出门,三,四个人聚在一起斗地主,或者街边抽烟。也许是没有乐趣,所以台湾,澳门,香港再很多的游客的评语里都是一句“没劲”。没劲还乌央乌央的去。可见内地的名山大川已经容不下大家了。即使阿珍骂人视频大家都看过,还是拦不住每天深圳关口创新的游客入境人数。人多了,不要说服务质量,就光是吃住这些基本要求也必然受到冲击。例如阿里山的铁路就无法容纳突然急增的游客这是常识。而蜂拥而至的游客,心理怀揣着“要不是我们来消费,你们港台地区早就完蛋了”,自然觉得自己应该焦虑,应该发怒,应该用拳头教训“靠我们养活的导游”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很难形容。

   旅游是个什么事,也许各自有各自的心得。不过有一条是大家承认的。旅游是去找乐的。如果不快乐何必费神,除非打架动拳能带来原始的荷尔蒙快感。而似乎他们的生活太需要这样的发泄出口了。

   今天打伤澳门导游的游客在众多的导游围堵下,非常平静的说,因为昨天起早了。所以焦虑。而在香港导游与内地游客动手事件发生,同团的游客的评价是客观的。可惜,内地所有传媒都没有那段第三方的采访记录。

   几乎三次事件,都透露出一个共同的讯息,内地游客很焦虑。(这个和文明素质啥的扯不上)。

   即使被海外舆论认为“暴发户”,但还是焦虑。那么这些动态是钱惹的货??我看不一定,如果真是富了,对于购物还会在意?即使是被宰,大概真正意义上富裕者也不多在意吧。否则发达国家的“贴士小费”制度哪里还风行百年?锱铢必较的人才焦虑,所以不要拿“爆发了,有钱”这样的借口来说事。游霸开口就是要求赔偿70万(香港),或者百万台币(台湾),很难相信这是号称已经富裕的人的最关键诉求。时间紧,所以焦虑,因为迟到的导游浪费掉一天的行程,从心理上可以理解,如果真的富裕了,还在乎一天时间的浪费?没有旅游的心态,去要获取自定义的旅游享受,很是荒谬。

   因为真正有“闲“才是“旅”游的真谛。什么叫富裕?时间是你的。浪费得起才是真正的拥有。

   治疗目前这样旅游的焦虑,有治标的办法,那就是短、平、快如蝗虫飞过一样席卷全球。所以那些把日程排得全满的旅游大概会很受欢迎吧。治本的方法??

   刚好读了崔卫平写的《分享才有常识》一文,提到很多内地人的文明素质与书本常识的大相径庭,他说,许多类似事件的主角原来处于封闭的系统环境,这个系统赋予一种特权,提供了“唯我独尊”的环境,形成了这样的姿态,出了这个系统,他就不知道如何与这个环境协调。权力人物的习惯影响普利大众,于是出现了一个“公共”环境下普遍失态的习惯。没有“公共”意识,只有骨子里的“独”享习惯,所以在公众场合,或者是离开熟悉的环境的外游活动就会潜意识的不知所措。潜意识的焦虑。按照这样的分析讨论治本,也许还有点出路。否则单纯要求加强文明教育,显然是空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