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的寻爱之路

标签:
情感 |
应杂志约稿,《赢未来》专栏文章
作者:一邪到底的KIKI
东方的文化是含蓄的文化,历来情感都是神秘禁区。即使繁殖的生育文化影响至深,然而给繁殖升华的男女情感却一直成为一种秘而不言的稀薄水面,视乎看得见,却透不过,偶有涟漪却始终波澜不兴。
单一忠诚的婚姻制度是随着西方文明的渗透而来,所以民国后期都还有一夫多妻的传统乡绅与接受西方现代夫妻制度的新知识精英共同存在于社会主流文化层面。
自此百年,即使已经践行新婚姻制度,单一伴侣的婚姻模式,但是这种婚姻模式背后的情感思维和男女关系的意念体系仍然是隐藏在社会文化生活的最讳莫如深的空间。
所以,我们的成长进入这样一个怪圈。作为人生当中最为重要的大事,婚姻和情感,在整个教育的系统里是完全隐形的。如何做一个社会人,求生存的技能可以学,求发展的功利可以学。但是如何让人生的情感得以美满安宁的生活哲学则全靠个人摸索。决不显见于教育体制。
大三之前,家长和老师,这些我们生活中的明灯还在如防大敌一样的不断提醒我们,爱情是一个毁掉学业的撒旦。情感是在我们前进路上的最大绊脚石,而异性都是一种困住牢笼里的猛兽,一旦接触非死即伤。
吊诡的是,一旦进入大四,或者年届20岁以后。所有的关注来了180度的大逆转。在家长和社会热心人士的眼中,就剩下“结婚”这个指标了。他们都希望我们无师自通懂得异性的心理,他们还希望我们都有过人的天资,可以在最短时间把一门影响整个人生的课程能够全然贯通,融合理解。于是我们由好学生的要求改为好女人,好男人的标准。
最为可怕还在于,我们只习惯与有血缘关系的人相处。我们称为自己人,而其他人都归为“外人”。在20年的生活里,我们已经被社会教育成这样,自己人怎样相处都可以,不多计较,无需心机。来自父母,家里长辈的关爱是无需回报的厚爱。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得来的。他们宠着我们,顺着我们。而外人则似乎是无利不起早,交往的目的和功利性都非常明确。即使传道授业的师长也是唯成绩论,成绩优秀的学生得到的关注更多。而外人里将要诞生与自己相处终身的亲密伴侣,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这好比,一个蓄水到高位的堤坝,既无排洪渠有无泄洪闸,一旦情势所迫,水决堤而下,自然一片狼藉,无纹理可梳,无轨迹可序。
我们的社会生活在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所有物理性的生活方式都出现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而我们的情感世界的生活更多的被冲击到体无完肤。普遍的“爱无能”的社会表现就像一个社会机器上已经打滑磨损的齿轮,它推动这社会驶向一个无底深潭,什么时候抛锚,无人知道,但它去向哪里、我们却十分清楚。
当现代社会改变了男女的地位,改变了受教育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时候,我们的情感世界正在遭受剧烈的变形。而这样的变形付出的社会代价和个人成本都是巨大的。而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就被社会的物质浪潮席卷吞咽。也包括我们的父辈。
对于幸福生活和美满婚姻的定义的,正在面对被物质武装的牙齿的社会习气的熏染而逐渐变色。婚姻成为社会最盛大的交易。而我们自己正在贩卖青春,却以爱情和婚姻神圣之名销售自己的躯壳。而灵魂正在被“自我”为名的“自私者”占领。
于是,剩男剩女密布都市的写字楼里格子间,闪婚闪离的怨侣们推动了“疗伤情歌”的市场。小三二奶们在夜色里高楼中忽明忽暗的灯光下晃动诱惑的眼波。而我们还高呼“真爱已死”。借以给自己的结局找到体面的理由。
“爱是不自私”“爱是恒久忍耐”这些被通俗到被熟视无睹的真理,从来不在我们的字典里。却在经历了情感失败的创痛的时候去职责我们从来都南辕北辙的真爱之路。“爱”真是很无辜。
他多么希望在你牙牙学语的时候,用伸出的手臂告诉你,这是爱。他多希望在你勤奋的背诵功课的时候,用鼓励的眼神告诉你,这是爱。他多希望在独自忧伤的时候,用温暖的微笑告诉你,这是爱。他多么希望,在你挫折的时候,用一杯清茶和几句关切的话语告诉你这是爱。而这一切不一定来自你的血缘亲人。
爱,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也不会是心血来潮的。爱更不会是只有获取而无需付出的。当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获取爱的时候,回想想自己什么时候付出过爱吧。
当我们的心里渴望婚姻是忠诚的,长久的,我们希望爱情是坚贞的,永恒的。为何我们的行为却在走向的另外的一条路。而那一条路,是由物质的条件遮蔽的理智,由混乱的性与无节制的欲望充斥着进行路向,由简单直觉左右而取代了长期相处需要的忍耐和包容。这样的路,往往都有最大容量的入口,标识不清,以至于人们都以为就这条路。而显得落寞的,没有光鲜外表的道路。总是被人遗忘。而那里有的宁静和美满也渐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