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讲起,又有人离开深圳,而且再不回来。正好,报社杂志这段时间给我看了几个关于深圳30年的专题,并应要求写的一篇关于深圳30年的感怀。其实我一开始还在推脱。后来写的时候也颇为悲观,和主旋律比起来,太灰暗。如下:
深圳,在中国版图上那块神奇的一个圈圈里,诞生了最神奇的一个城市。几天一层的速度好像发面包一样,一块平板的土地发酵,膨胀,慢慢的变成高楼林立的都市。晦涩难懂的宝安话成了“风语者”一样的密码,而这里成为比北方城市更多人讲普通话的地方。而这里是中国南部边陲。
这里有除了湖南本土以外最多湖南人聚集的城市,想吃地道的湘菜,请来深圳。这里还有四川,江西这样的劳务输出大省的浩浩荡荡的建设军团,南来北往的人们在这座城市淘寻着梦想,穿梭如织的人流在这里见证财富与贫穷的一肩之隔。
这里,所有在30年里牵动中国人致富神经的发财模式,都从不间断上演,今天是外贸进出口,明天是IT高科技,或者后儿有变成了专业市场,房地产开发。人类历史很少出现这样的快速的反应范本,我们在30年里,经历了人家300年的过程。
高速,这是过去30年我们的标签。城市像发烫的动力机车,人们连滚带爬的追,稍微不留神,就好像脱水机甩出的水滴,只剩下干货可以流通运转。“压力”成为夜夜入眠者枕边的喃喃絮语,而城市入夜后高楼里点亮的灯光背后,加班超时工作的人,与笙歌处处的夜色迷离构成都市生动的一副浮世绘。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来到这个梦想之地,每一天,离开深圳的车船,飞机也承载过数以万计的破碎和失落。城市正在高歌猛进,剩男剩女却又哀怨迷离,城市正在创造更多的GDP,据说2020年,超越香港和新加坡的GDP。但是却不知道到那天,我们身在何处,我们的朋友身在何处?
30年,对于一个城市是一个阶段,对于一群人那是半生时光,对于某个人,也许是全部记忆,或者整个一段青春。梦想,发烫的时光,又一群年轻人在奔向这个名叫深圳的地方。
离开和留下都是不得已,离开的Wx放下的是已经耕耘多年的事业,人脉。还有熟悉的朋友,曾经在遇见问题时候握紧的手,或是流泪时候递过来纸巾和关切眼神的姐妹淘。但是,她不得不选择离开。这就是人生的哲学。正是上一个回合的选择,决定了她现在的选择,向左向右的路径最后变成如大树枝桠一样错综复杂的人生。
看《小屁孩日记》,小屁孩在一个问题上犯难了,他到底是要继续让朋友背黑锅,还是自己承认错误却要失去他在乎的荣誉?他询问妈妈,到底该咋办呢?他那个看起来很糊涂滑稽的妈妈说,你只需要知道,你的选择决定你最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睿智的美国式教育范例)
小屁孩听了,他决定选择继续让朋友受委屈。当然他必须面对自己内心的拷问。最后自己也过不了自己的一关,因为这个选择的结果是他要承受的,在内心挣扎中他学会了真正的成长。也真正学会了什么叫选择,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和小屁孩一样,我们的人生,职业,待人接物,还有许多的关口,都是由一系列的选择完成,例如大学学什么专业,例如毕业留校还是为理想飞越千里之外?例如我们是选择爱情还是安全感,选择这个人还是那个人和自己共度人生?又例如我们选择这样的朋友还是那样的人群。回想起来,这些选择就好像一块一块的红砖,一层一层的搭建起我们今天的生活现状。
每个选择又左右未来的选择,例如如果没有来深圳,也许WS不会遇见他,又或者,没有这样的朋友,她也许不需要离别的难过。也许ABC的选择一环套一环的带着我们走在这路上。也许我们只是通过不同时期的选择的不同,才把自己和他人明显的区别开来。这就是我对老龙说的,性格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所以不用怨天尤人,我们结的果也是自己种的因。
深圳,就是很多你我这样年轻生命把梦想的因种下,梦想太多,就太挤。于是,挤得很多梦想破了,或者像烟一样的溜走了。无痕无迹。果实有大有小,有酸涩的小疙瘩般营营役役,有硕大丰满的风生水起。所谓各有前因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