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舅舅其实是我妈的大哥,是大舅。不过却是我妈他们家族里最显年轻的。他笑说可能是因为小时侯吃太多克林奶粉的原因了,当然那时还是他们家族富有半城的时候,小时的根基打得好,但更关键是他的心态年轻,所以现在虽是放射学专家,大学教授,仍然如时下的年轻人一般贪玩,好赶个潮流。这次回去听他讲起几年前学车和开车经历,实在好玩,记录下来也是一段趣味故事,不过拙笔实不如他自述的精彩呀。
先说学车吧,他和另外两个教授一起报名学车,三个做学问的实在胆小,学了快一年了,眼见一批又一批后报名的小年轻们考了照,已经开车上路。但还是只敢和坐在教练旁边看,学弟学妹见到他们就打趣。说你们倒是跑遍成都了,是坐车跑遍的。教练鼓励他们说,你看以前做司机的都是中学毕业,小学毕业的,你们想哈能有好难嘛!一番鼓励下好歹混得敢开车,稀里糊涂的拿了驾照。开始做开车跑遍成都的计划了。
然后车买了,一两个星期只敢在大学校园自己院坝里头开开,实在无趣。楼上的一个邻居小伙子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给他说,吴老(自从十几年前当上科室主任大家就给他这个尊称了,虽然他还穿着杰克琼斯的衣服,顶一头黑的发光的头发,以他幽默的个性就却之不恭的接受了,所以人家叫吴老更多的是一种喜感)你还在院坝里头“幺嗦”,幺,是成都土话,就是赶牛赶马的意思,特别形象的把他的窘况表露无遗。小伙子说,来嘛,我带你出去操哈。于是人家把他带到了金沙那边,全是空旷的工地,陪他练了几回,信心找到了。这回卯足了劲要上路,成都的几个环可不是开玩笑的,考师傅得很。人家没有时间天天陪了。老舅犯了愁。始终没在环路上跑过,还是等于剪头学徒没碰到过真头发。
老舅还是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医生,遇到急诊还要亲上临床的,就那几天碰到一个晚上急诊,三点过到医院出诊,忙了个多小时下来,病人的问题解决了。可他人也兴奋,睡觉是睡不了了,离天亮还早,他想,现在环路上肯定没啥车,真好出去练。跑跑环路!这还真是想睡觉遇到枕头了。刚好呀。开着车在没有人的成都夜色里完成了自己首次意义的真正上路!一路上开着车窗,就是开60,都觉得自己好拉风。路上无人,寂静无声,他感觉自己特别骄傲的完成了一个有车的成都人的必备课程。跑了成都的一环,二环。(你要晓得,平时这些地方是针都插不下的地方哦)。天亮了心满意足的回家睡觉。
开始开车了,舅舅的得意大有昭告天下的意思,周围的人都知道了那还不行,有一次他要去拜访另一个大学的教授,象他这样的“洋盘”这肯定是个机会。约好了周日下午去人家家里,他周六晚上把家里那部老掉牙的单车找出来,(还是女式的,)趁着天色昏暗前去探路!!
一路上把转弯呀,单行线。红绿灯位置这些要素全部记录好,算好时间,选择好路线(尽量绕开坡路)。第二天,欣欣然开着车去了。一路顺利而漂亮的完成了出行任务,搞得老朋友一个劲的夸他厉害,是学习榜样。
开车一段时间了,其他都没什么,就是怕上坡,成都了修了很多穿孔式的交叉路,一条下陷,另外一条就有些软坡。老舅买的还是手动车,对于这些二把刀来说最怕的就是在坡道上停车起步。另一个老车友居然说最好的办法是随时在车里放一块红砖,一遇到“情况”就拿砖到后轮塞住,那位仁兄还真的在车里放了一块砖,用油布漂亮的包起。舅舅没听人家的,硬起头皮上哦,反正每天跑的路是见桥绕桥的,见坡就绕。一段日子还混过去了,但是某个星期天,他和女儿要去超市购物,自然要开车了。(去地下停车场也是一大难题哦,等以后专门讲)。开着开着就到了必经的交叉路。前面还有几十米就是软坡了,他就开始着急,千万千万不要前头堵哈,上了桥,前面的车就果然堵起来了。这些好了,情况不“妙”了。前面的在车一步一步的挪,老舅的汗一颗一颗的滴,后头的喇叭一声声的催,老舅的起步停车一次次的弄,汗水简直象洗澡一样流。催的急了,车越发的扯怪,动作无法协调了,手脚的顺序大乱。简直当场就象把车撂在桥上。不要了。最后咋下来的,现在想起都头皮发麻。
舅舅还怕一个就是去地下停车场,所以去超市的话,是家里人先下车,然后自己去看看停车的环境,先瞄瞄入口有好黑,要是看起来黑乎乎的肯定深,就想办法不下去,在外头兜半天。所以有一阵他们家指定到一个超市,哪怕路途远些也干,因为那里有路面停车场。有一次不得已去一个地下停车场,车到是好好的停了。可想开出来就不行了,自己在下面折腾了半天也是没法,跑去找收费的保安,请人家帮忙,保安面有难色的说,我也不行。等呀等了半天终于有一辆车开过来,他慌忙去请人家帮我倒车,车上下来一个小伙子,人家倒是很热情,说:刚买车呀,我以前也这样。我帮你。这时候人家车上驾驶位下来一个和舅舅年纪的人,估计是小伙子的父亲,说,:你算了,人家是新车,还是我这个老师傅把细点,我来我来。最后人家帮忙把车倒出来了。舅舅这回停车经历让大家笑了好一阵。
现在他已经是老师傅了,熟练驾驶员了,不过讲起这些往事,都觉得真该记下。所以我代笔,算是老舅和他车的宝器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