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彼往矣 今我来思(下)

标签:
财经 |
分类: 以经济言 |
由美国发展脉络寻求当前投资方向(下)
……陈宏杰博客
19世纪经济跌宕起伏,后半个世纪GDP才呈现稳步增长。通货紧缩一直伴随那个时期,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在几乎不举债的前提下取得了经济增长可谓奇迹。国家债务从1872年的23亿美元下降到1888年的17亿美元。美元坚挺的基础是由于金本位。1863年美国统一货币权,以美元作为国家货币。1864~1865年完成国家银行系统。1865年美国有1643家银行,到1896年已变成1.15万家,扩张过度和投资失控终在1873年和1893年爆发了金融危机。近几年中国涌现出成百上千家新银行,是未来危机的病灶。
19世纪美国人口爆炸,人均GDP温和增长。随着工业革命推进,人均GDP增幅加速。新技术、新发明(灯泡,电话)用于生产,铁路、机械化采油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也带来了产能过剩,后期出现供应过剩,批发价格下降了50%。1870至1896年实际GDP增长为年化4%。美国还了解到战争可以带动经济持续发展。美西战争始于1898年,美国最终控制了西班牙在加勒比和太平洋的殖民地。战争为美国铁路业带来了滚滚财富,喂饱了产能闲置的制造业,刺激了工业和商业。(陈宏杰博客
在1800至1900年整个100年里,通胀有22年,通缩占39年,零通胀为39年。通胀大都发生在1812美英战争和内战期间。1800年100美元的购买力大约等于1900年50美元的购买力。这一时期巨大的经济增长,并没有伴随大通胀。1913年以来,在美联储建立的98年来,有86年是通胀,只有12年通缩。大规模通货膨胀导致了虚假的GDP增长,1971年尼克松关闭黄金窗口以来情况更甚。人们有更多的钱,但只能买更少的面包。19世纪美国政府公共债务占GDP的10%,前年这个占比为80%,今年为340%!这样的资产负债变动,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日不落帝国”:1800年代初英国公共债务超过GDP的250%。之后就是日不落的陨落。这样的负债同样在降低美国的巨大竞争优势,美元价值的缩水正是美利坚帝国倒塌的前兆。
美国崛起于19世纪,统治了20世纪。19世纪占主导力量的是英国,今天英国GDP排行在全球第六,只比意大利略微领先一点。1970年美国GDP为1万亿美元,今天上升到14万亿美元。1970年中国GDP为920亿美元,今天是4.2万亿美元,28年里有4450%增幅,维持年化8%~10%增速已超过十年。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而且这个五年计划里将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2030~2050年之间的某个时候,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这样的宏观背景将为中国投资群制造出一批巴菲特式的人物,巴爷与普通投资人最大的区别是对本国经济未来的坚定信念。(陈宏杰博客
2007年,联合国统计有5.94亿中国人生活在城市地区。中国城市人口在22年里由17.9%增长到39.1%,这一进程英国用了120年,美国用了80年,日本用了30多年。到2035年中国将有70%的居民生活在城市里。按照联合国的预测,中国若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至2050年,人口比例亦不会相较于美国弱化。在适当的时候中国可能终止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结构可能更具优势。
这种快速的城市化,基础设施增长得以持续,更多的道路、下水道、房屋、工厂、发电厂、公共交通和办公大楼需要建设。这种趋势与1800年的美国是相同的。城市化也会造成了污染、疾病和交通拥塞,这些问题也发生在1800年的美国。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创造财富增长。最终中国制造业将不会依赖美国而存在。今天中国人口大约有20.1%处于15岁以下(即2.67亿,美国15岁以下人口大约为6千万),71.9%是15到64岁,65岁以上占8%。中国强壮人口相当于美国人口的总和。人口红利优势明显,中国保险业有巨大的投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