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池话:投行都是纸老虎
(2008-07-20 19:25:45)
标签:
财经 |
分类: 就投资谈 |
林森池话:投行都是纸老虎
……陈宏杰博客
证券分析呢一行,职业生命颇长,因为经验好紧要。呢行亦唔须要什么体力。最紧要吸收到经验同埋识用电话、上网去落盘。以前英资行重训练、经验,但是现在美资行重学历,分析员做十年已经残,好少可以经历两三个经济循环。睇多几个循环,经验可以令你对自己的睇法更有信心。
70年代时,74年香港失业率达10%,因为73年石油危机,油价升了4~5倍。当时香港用石油发电,政府实行用电管制,当时经济依靠出口,美国一衰退,出口实时唔掂,工厂大规模失业,人人做小贩。当时高通胀,高利率,高失业率,无增长,三高一低。楼市股市皆大跌,市民没有钱。(陈宏杰博客
林伯的经验是,74年跌到最低150点,但12月由300点跌到200点,林伯在工作的证券行见到有很大的买盘,是英国的机构投资者买香港股票,买汇丰、置地、怡和、太古。日日都买,买足3个月,由12月买到75年3月,由150点买到350点。买盘是来自英国的保险公司,原来当全世界都没有人有钱的时候,保险公司有最多钱,因为d人仍然供紧保险。
林伯当时问:为什么150点买到350点都赚了一倍,为什么不卖?
后得悉保险公司是做长线投资,买货不是睇一两倍就走,系睇几个循环,最重要是投资的公司的质素。日后证明是对的,其中Legal
& General
(英国法通保险)74年狂买汇丰,今日仍持股>5%,跌市危机入面其它人没有钱但佢有,可以买靓货。这是长线投资。(陈宏杰博客
当时另一个客户亦给林伯一个理念,邓普顿当时买日本股票是经林伯工作的公司维高达买的。邓普顿亦给予林伯很大的启发。人人都话巴爷是格雷厄姆弟子,巴爷赚钱是最多… 其实邓普顿搵的钱比巴爷还多! 邓普顿搵钱的方式与巴爷不同。巴爷的上市公司从不派息,是一个不派息的封基。散户只可在股市卖股。但邓普顿在60年代已开始投资,林伯很中意邓普顿的理念:邓普顿系美国第一个睇好日本的基金,60年代日经只有几百点时就开始买日本股票,长线投资,而且是开基所以赚到的钱是会派俾投资者。只收管理费,邓普顿赚的钱是天文数字。邓普顿在70年代开始投资香港及新加坡的股票(台湾和南韩当时有资金管制)。林伯喜欢邓普顿的投资理念因为新兴市场一定发展得快,只要拣到好公司,长线投资,一定事半功倍。投资GM就是一个反面教材(今天股价是50年前的股价)。成熟经济再加上唔掂的行业,投资50年都系得个桔。记住:新兴市场 + 长线投资 + 好公司。
现时和70年代差好远。到80年代初期,香港又再三高一低再加上政治因素(收回主权),当时低点P/E只有5倍咋。而家唔系三高一低,系有通胀,但利率只有5%,未到双位数字,而国内开始控制到通胀。所以睇多几个循环,你就知道个定位,知道今次个P/E会唔会去番5倍,会唔会去番97~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的7~8倍(当时300%利息)。(陈宏杰博客
关于油价上升问题,人人都话投机问题,实际上美国佬对付呢个问题只可以用行政手段(不准炒margin),但是布殊系油公司背景,所以现在唔会出招,可能留俾McCain,作为他的政治本钱。现时和70年代不同,今次汽油由每加仑2升到4美金 (升一倍),而美国汽油只主要用在运输方面。
关于国内证券行业,周期上落波幅十分大,所以证券行的P/E比银行低。林伯够胆讲,今时今日国内六间上市银行,士但一间都好过任何一间美国最大的银行。因为银行的发展,由细做到大,由大做到跨国,由跨国做到衍生工具,做到投资银行…咁就弊玩完啦。国内上市银行的成本收益比,大约30多%。汇丰银行在欧洲成本收益比是70%! (人工/福利/租金贵)。在美国是50%,在香港是~30%。银行的贷款由本钱限制。所以很多银行转型,做财富管理/投资银行/券商,咁就弊,尤其是券商。
券商生意很难做,因为券商/私人银行都系讲人脉关系,尤其是投资银行,请人的成本很贵,一定要搵d最叻的人,做IPO要搵叻的银行家,可以搵到好生意,叻人人工自然高,投资银行则是用自己的本钱去赌,例如高盛,百多个合伙人,每人07年有2500万美元花红,分完花红才到股东,股东仲有无肉食?
今年成绩好,但唔担保明年一定搵到生意噃,投资银行花红系以搵到几多生意而定 –
呢个系死症,所以为赚钱一定不择手段,制造次按、大额存单CDs…古灵精怪呃人的东西,今年分到花红,出年执笠,咪bye
bye啰。花红太大造成partner短视,作为股东就惨。所有投资银行,林伯都不会买。银行发展成投资银行都要小心,例如UBS,搞到就快被人收购。保险公司做投资银行都要小心…(陈宏杰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