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情见长《秋海棠》,含蓄儒雅舞《风吟》-- 古典舞青年舞蹈家 武巍峰

(2011-02-26 09:25:40)
标签:

张云峰

中国

秋海棠

《霸王别姬》

《胭脂扣》

文化

分类: 随心起舞

    武巍峰,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团青年舞蹈家,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北京舞蹈学院2004级“中国舞剧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邓一江副院长门下。    主要作品:舞蹈《秋海棠》、《风吟》;舞剧《闪闪的红星》、《红楼梦》《再别康桥》《轱辘椅传人》《台前幕后》《秦俑魂》等。    所获奖项:第六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一等奖、第五届全国舞蹈比赛一等奖、首届“荷花杯”舞蹈比赛“优秀男主角”、第二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银奖。

    表演风格特别细腻 飘逸 十分内秀 一点也不张扬 个子虽不高 但是在舞台上 却能完全将舞台操纵每每看他的舞蹈总能令人恍惚进入一个似人似仙的境界  在技术上 ,做到天衣无缝;在表演上,直入人心;他俊朗的舞姿引人入胜 令人久久回味。。。。


    作品欣赏:《秋海棠》
   

 

   “血似胭脂染蝶衣”是香港著名作家李碧华写给张国荣的一篇悼文名,而《秋海棠》是鸳鸯蝴蝶派作家秦瘦鸥在上世纪20年代创作的小说,二者有何联系呢?

    

    古典舞《秋海棠》曾荣获第六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剧目创作一等奖,编导张云峰的创作灵感不是来自小说《秋海棠》而是来自电影《霸王别姬》中的主人公之程蝶衣。他以戏曲男旦为题材的原初构思,经颇具深厚戏曲文化底蕴的唐满城教授的点拨,将舞蹈把作品的形象与内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取名《秋海棠》。

   秦瘦鸥同名小说中秋海棠原型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位著名京剧男旦演员,秋海棠是他的艺名,他历经人世间沧桑、坎坷与磨难,直到自己的脸被人破相。小说控诉了旧社会的黑暗与生活在旧社会最底层艺人的凄惨景象。尽管秋海棠与程蝶衣在人物性格上有本质的不同,程蝶衣入戏很深不分戏里戏外,秋海棠却是在台上做女人,在台下饱含男子汉的个性。舞蹈没有表现秋海棠与程蝶衣的不同之处,而是取其相同之处,程蝶衣是旦角,秋海棠是青衣,他们都是男扮女装,在台上都要求表现女子的性格。

    演员武巍峰在揣摩人物形象时也是努力在电影人物程蝶衣这个形象中寻找表演动机的,应该说是张国荣在电影《霸王别姬》中的倾情演绎给了张云峰创作灵感,这样的角色除了张国荣无人能出其左右,因为这样的角色必须以个人情感对所饰演人物做大的投入才能使表演达到一定境界,演得是骨子里的那股疯魔,正如《霸王别姬》中所说“不疯魔,不成活”。巧的是,“血似胭脂染蝶衣”中提到的《胭脂扣》和《霸王别姬》是李碧华的代表作,同样,《胭脂扣》和《秋海棠》也是编导张云峰的代表作,都是以情见长、以情取胜的佳作。
     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不是人间颜色。人间,只是抹去了脂粉的脸。

作品欣赏:《风吟》
   《风吟》是张云峰在张羽军教授的“动作结构”课的编创思想的指导下所编创的舞蹈。舞蹈以写意的手法去展现在风中吟唱的心绪,营造出孤寂、飘零的宇宙空间意象。

    舞蹈以风为载体,抒发自身对于空间的想象;以吟为韵律,展现了舞蹈这种艺术形式能表达形式之美。 

   “从心底飘来一种对自己的渴望,于是就让它随风飘荡,霎时,不知风儿是我,却原来只是思绪在飞扬....”——贾安林老师如是说。舞蹈从本原意识出发,营造了一个以舞蹈为载体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融合的美,与其说它是一个舞蹈,倒不如说是编导对于自然之与生命的对话的思考。而在这一点上,与道家思想的主旨不谋而合。

   

 

   《风吟》含蓄、儒雅,舞者的舞风流露出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中追求和谐为本的精神目标。在舞蹈中,正是舞者将形、劲的外在特征,如起收的痕迹隐于流畅的线条中,不为舞蹈的“形”所禁锢,充分运用动势将有形的肢体幻化成无形的意识线条,令人看来无处不和谐,无处不完美。

    人为只是生态系统之一,天、地、人,亦即自我、社会、自然三者整体和谐统一,体现了一种生态系统的审美观。在舞蹈中,极其和谐的处理了空间的问题。“静为燥君”,以静来延续舞蹈中的动是这个舞蹈的神来之笔,在这里静不是凝滞,不是停止,更不是终结,而是在营造的空间中充分的考虑了外空间的存在,也正应了“而人居其一焉”,在这个由舞蹈营造的小空间之外,有了更广大的得以延伸的外空间,人与自然,相得益彰,和谐之美,流淌于舞蹈内外,观者倾心而舞者自得。

    舞蹈中所体现的飘逸完美一如道家所追求的和谐圆满。道家认为:生命存在的环境中,能感觉到生命最充分最圆满的情况应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那一定是一种没有冲突,没有斗争,能够协调发展,却非是畸形与变态的一种状态。在这个舞蹈中,所有的肢体语言从力的发生到消亡,其中经历了种种转换移接,都在自然而宛转的流动中完成。没有别、卡等不自然的力量,在无痕的前提下,舞者一身洁白,风一样的跃起,又如风一样的旋转,动作的巧妙编排使得抽象变为具象的画面。

    舞蹈《风吟》在营造了飘逸的氛围的同时,也对生命的本原提出了思考,何为自我?自我在大空间如何取得还原?道教生命精神的全部意义就建立在和谐本原的基础之上。

    “风起无形去无踪,吟游四野也无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