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生的爱已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无论是鼓励的眼神,还是呵斥的话语,都源于内心深处人性使然的坦诚。给予孩子一份关爱、宽容、爱抚,我的内心深处也充满了感动与平和。
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个画面,每一个镜头,都让人感到那么温馨……
1、“老师,我喜欢你”――她是个非常文静的女孩,她胆子很小,课上几乎不敢主动举手,课下也不善与别人交流。实际上她接受知识很快,内心情感也很丰富。她家庭条件相对来说不太好,父亲经常在外。在这样的条件下,她对被重视、被关爱的渴望更为强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体贴的话语,都能引动她感情的波澜。一次她换了一件新衣服,正好在上学的路上与我相遇,我很自然地把手搭在她的肩上,动情地说:“圆圆今天可真漂亮呀!”她不好意思却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细声细气地说:“我可喜欢这件衣服了,刘老师,你知道是谁给我买的吗?”不待我回答,她又急着说:“是我爸爸,他这几天一直在家陪我和妈妈,他对我可好了……”没想到这话匣子一打开,竟一直说到班门口,看着孩子的兴奋劲,谁又能说她不善言谈呢?我拉着她的小手,就像牵着我的女儿,“孩子,你说话的声音真好听,能让老师在课堂上也经常聆听到吗?”她诚恳地点点头。下课后,她悄悄跑到我身后,用热乎乎的小手摸摸我的大手,怯生生地说:“刘老师,我喜欢你……”说完便红着脸跑开了。不可言状的快乐在我的全身荡漾开来,我似乎看到一朵羞涩的小花正在悄悄地开放……
2、“老师,你可能是感冒了”――近一个月,每天早上利用上课前20分钟,给学生朗读意大利著名作家阿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每读完一个故事孩子们都久久地沉浸于中,在爱的感召下变得特别懂事。一日,我读完一个“关于作者非常喜欢的一位特别爱学生的小学教师”的故事,正当学生被深深打动的时候,我缓缓地说:“老师近期感觉身体不大好,每日早上上课总觉底气不足,希望同学们多理解和疼爱老师,上课认真听讲,做一个懂事的孩子……”第二天上完第一节课,一个平时特别开朗的男孩跑到我身边,“刘老师……”他欲言又止。平时他可是个小话匣子,“怎么了?”我问。“老师,我妈(在医院工作)说,你气不够用可能是要感冒,你可得赶紧吃药呀……”我摸摸他的头,会心地笑了:原来“爱是相通的”。在爱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一定是满怀爱心的。
3、“您最调皮的学生――嘉伟”――读着圣诞贺卡上这句天真而充满情感的话语,我由衷地笑了,眼前浮现出一张调皮的小脸――嘉伟。自诩为“最调皮的学生”真是一点没错,这在我的班级工作中是有记载的:当初,因为他分在我班,好多热心的家长很是为我担心了一阵子,而现在很多同学都很愿意跟他一起玩。顽皮是事实,可他的上进心也很强、爱表现、独立性强,正是利用这一点,我在一年级下半年就对他承诺:如果你能一点点改掉自己的些小毛病,就让你当“门长”。他对此事还真放在心上,每天努力在克制自己,尽管很难,尽管还在犯错,但我切实地看到他的进步。在适当的时机下,他如愿以偿地当上了“门长”,在工作中他更是尽职尽责,整整一个冬天都是最早到校。一次,我在7:10左右到学校,他竟在我身后跑出了汗;第二天早上我去快餐吃饭,他已经整装待发了,而时针刚刚指向七点,她妈妈说:“孩子说‘我是门长,怎能让老师开门呢?’”……手握着这张满含真情的贺卡,我顿悟:理解和信任是可以改变人的,尤其是孩子。
4、“圣诞老人对咱们真好”――圣诞节那天,在亲切而舒缓的音乐声中,我问同学们:“你们说世界上有圣诞老人吗?”学生们点头、摇头,我笑了,“我觉得圣诞老人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梦里,每个有爱心的、懂事的孩子都能得到自己喜欢的礼物。你们看,圣诞老人就让刘老师带给大家这么多美丽的礼物。”我把准备好的礼物堆在桌子上,“这里有精美的橡皮,希望你不断改正缺点;有漂亮的笔记本,希望以记下学到的点点滴滴……”孩子们欣喜地望着这些礼品,“请你选择一样你最喜欢的,别忘了,圣诞老人可正微笑地注视着你……”在音乐声中,同学们涌向桌前,选择自己喜欢的礼物,而整个教室没有一点嘈杂声,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欢乐。那场面只让你想到一个词:温馨。把学生送出班级,我的心境还沉浸于中。“圣诞老人对咱们可真好呀……”两个去扔垃圾的女同学窃窃私语。“那是因为你们懂事呀!”我笑着说。她们笑着跑开了,连手中的垃圾袋似乎都在跳舞。我自问:这不是最好的“爱的教育”么?
教育是一门学科,需要以理服人,但它更是一门艺术,需要以情感人。学生需要老师慈祥温和的笑容,文雅亲切的话语,善解人意的目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伙伴;师生有了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学生能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健康地成长,那正是我努力营造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