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生是辆自行车(散文)

(2012-08-20 16:06:50)
标签:

发表作品

散文

《雨花》

一生是辆自行车

杂谈

一生是辆自行车(散文)

 

□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家乡上中学的时候,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我学骑车,大约是十三岁前后,在春节期间。

我是在村里的碾麦场上学的,当时也不是我一个人在学,年龄差不多的少年,都在那儿聚集,我也在场,旁边还有很多看热闹的大人。因为是在过年,无论大人或小孩,都不用做什么事,也没有什么事可做,大家只得无所事事地聚在碾麦场上,用开玩笑的方法,“穷乐”。就在我觉得很无聊的时候,忘记了是谁,他从他家里推出一辆自行车来,说是要学骑车。据说,自行车是一个外地人寄存在他家的,已经很长时间了,那个外地人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并没有把自行车取走。这个人邀请所有在场的想学骑车的人加入,也邀请我加入,我就加入进去了。大家嘻嘻哈哈地,似乎不是为了学会骑车,而是为了拿自行车来取乐。

自行车在我所在的村,也不怎么受青睐。这是由村里的路所决定的。我生长的村子在一块斜坡上,出出进进的路,要么坑坑洼洼,要么曲曲折折,平坦的路,宽敞的路,也不是没有,但不多。我们村里的人,日子过得宽余一些了,能够买得起“三转一响”里的缝纫机和收音机了,还是无人愿买一辆自行车来骑,足以说明村路的崎岖。

由于人多车少,花费了大半天时间,我只将自行车的脾气摸了个大概。

能不能学会骑车,我当时是无所谓的。即使我学会了骑车又能怎么样呢?现实摆在我面前:没有自行车可供我来骑。参与了学骑车之后,我又觉得,对于我来说,自行车很有可能,是有用的。其实,从学骑车的那一刻起,我就有了要走出这村庄的打算。

后来,我在乡镇的学校里,用同学的自行车,学会了骑车。

第一次骑自行车,是去四十里外的县城。自行车是从同学那儿借来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人们不得不去一趟县城的时候,一般只能走着去。四十里路,怎么也得四个小时。用走路的方法,我跟着母亲去过一趟县城。那是我第一次去县城。那一次的经历,叫我至今难忘。我们是半夜时分从家里出发的,到县城的时候,天亮了才不久,正是黎明时分。我对县城的新鲜感与惊奇完全被疲倦淹没了。我瘫坐在街边的地上,腿沉重得似乎连一步也不能迈动,脚上磨出了好几个亮晶晶的血泡,火辣辣地疼。县城有什么,怎么样,我无暇顾及。

现在,我可以骑着自行车去县城了,感觉当然大不一样。

在乡下孩子的意识里,能够有机会去县城,无疑是一种幸运,更幸运的是,我可以骑自行车去,这简直是一种享受了。

办完了要办的事,我才觉得自行车是个负担。我既不敢寄存,更不敢骑着车子“游览”县城,大街上的人太多了,我的车技又太差,我怕骑着车子会撞到行人。更主要的是,我有着乡下人强烈的自卑心理,即使我的车技很不错,作为一个外乡人,我也不敢在县城里骑着车子,招摇过市。我只好推着自行车,一边走,一边游览县城。在我流连忘返的时候,我迷路了,完全搞不清我是从哪个方向来的,怎样走才能走到来时的路上去。我惶恐起来,怕自己走不出县城,向别人问路,我又觉得不齿:这样做不就暴露我乡下人的身份了嘛!我推着自行车,不知在县城的街巷里走了多少来回,终于误打误撞地,出了城,回到了来时的路上。

第一次骑自行车走远路,是分配工作以后,我到今后要工作的学校去报到。我是跟一个师范学校的同学,一同去的,他分在比我近一些的另一所学校。后来我知道,我要走的,是一段大约八十里的路程。

我们一人骑一辆自行车,相伴而行。我的自行车,仍然是借来的。

参加工作的愉快心情,就不用说了。

那一段路,我们都没有走过。我们赛跑一般,各自骑着各自的车子,你追我赶地向前冲。

遇到一个岔路口,我们都没有停,更没有向旁边的人问路,虽然岔路口聚集了许多人。我们想当然地选了一条路,继续骑车狂奔。走出去很远很远了,我们都觉得有点儿不对劲,犹豫着再走了一段路,终于到了一个村子,这才停下来问路。问了才知道,我们果然走过头了,前面那个岔路口,我们应该往另一条路上走才对。

方向错了,就全错了,走得越远,距离你的目标,只能更远。

拐到正确的路上后,我们只走了几百米,就越来越不好走了。这是一条简易的乡村公路,路很窄,而且崎岖不平,路上的乱石与泥潭,随处可见,还是缓慢的上坡路。越往前走,我心情越沉重。我想,如此看来,我将来要工作的地方跟我家所在的村子,没有什么两样。勉强走了一段,自行车的链子掉了,停下来把链子装好,继续有气无力地走,走了没有多久,链子又掉了。如此反反复复,真是烦透了。这当然不是自行车的错,也不是我的错,是自行车的主人没有把车保养好,我间接地成了受害者。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只好推着自行车走。

还没到学校,我的心,也掉了链子了。

大约两年后,在小学教书时,我有了一次惊险骑车的经历。那天,我们要到二十多里外的一所村学旁听一次公开教学。全学区所有的老师都要去,我当然也得去。由于路太远,去的路上带一辆自行车,多半得推着它,简直是个累赘可是,回来时就方便得多了,回来的路,都能够骑着车走,而且半是下坡路,不费力。

我骑的是一辆破车。除了车铃不响,到处都在“咔咔”作响,刹车已经完全失灵,仅仅是个摆设。山路弯弯曲曲,又窄又陡,从村学返回时,我刚骑上自行车就完全约束不了它了像脱缰的野马一般,自行车一路狂奔,我只能拼命地掌握好方向,停是停不下来的。走在我前面的几个老师也不得不停下车子,纷纷躲在路边,为我让路。

自行车越来越快了,路两边不是乱石就是灌木丛,也有壁立的峡谷、深陷的沟壑,我要是稍不留神,一头栽去,轻则遍体鳞伤,头破血流,说得严重一些,丢了小命也是极有可能的事情。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前途命运,有时候,明明千真万确地掌握在我手里,我自己却无论如何也控制不了它。

这时候,单从表面上来看,是我在驾驭着自行车,本质却是自行车在掌控着我,操纵着我。我将两只脚从自行车的踏板上挪开,让它们悬在空中,一旦看见前面有一段略显平整的路,就让脚接触地面,利用脚与地面的摩擦来延缓自行车前冲的速度。想要停下来是不可能的事,我只能尽量让自行车慢下来。但自行车是慢不下来的。我能够做的,仅仅是让它不至于更快。

就这样冲了大约十里路,终于走到一段平坦的路上了,自行车也停了下来。

所幸无事。

刚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从学校出发,到十里外的粮站去买油、买面,在集市上,偶尔去买一次菜,我用的一直都是自行车我用自行车驮东西、代步,也曾用它一前一后地,驮着儿子和妻子,走在从县城通往岳父家的路上。在我的生活中,自行车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我的车技日益娴熟,我与自行车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但我从未真正拥有过哪怕是一辆属于我自己的自行车,我的车子总是借来的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东西出现过,陪伴过你,帮助过你,你有能力得到它,也可以得到它,但它永远都不曾变成你的。童年时,我曾向父母和家人夸下海口,我说:“我谁都不靠,就靠我自己。”现在想起来,这是一句真正的大话,也是一句愚蠢至极的话。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老想依赖别人当然不行,不依靠别人的帮助,不去帮助别人,也是万万不行的。

自行车不会无缘无故跑那么快。我得用力蹬它,否则,它也不会走,更不可能把我带到我想去的地方。

我有很多年没有骑车了。

到我老了,死了,仿佛一辆报废的自行车。我的生命是从父母那儿借来的,或者,是从大自然借来的,我当然会还回去。

但是,我珍惜骑车的过程,它当然是我的,跟任何人都不同。

写于2011年4月

《雨花》201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