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hoto2.bababian.com/upload5/20110509/BEBE3672228D4A9611A2921E1228C281_500.jpg
西翔品评:选稿源地作品 / 小米的诗
▁▁▁▁▁▁▁▁▁▁▁▁▁▁▁▁▁▁▁▁▁▁▁▁▁▁▁▁▁
具有崇高的悲壮美
▔▔▔▔▔▔▔▔▔▔▔▔
文/西翔
这首诗有一种悲壮美。
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在遇到巨大的灾难和苦难面前,这种奋起抗争的悲壮美就会应运而生。
它是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八年抗战证明了这一点,抗美援朝战争更是证明了这一点,它发一声喊,人民子弟兵便会“疯”了似的,奋勇向前。
看到过一篇报导,西方的政客和将军们最害怕的就是中国人的这种精神。
姑妄不谈,我们还是从诗艺上谈起吧!它首先是一种悲壮的豪气:
一所房子倒了 倒了就倒了
不倒的是家园
村庄倒了 县城倒了 不倒的
是更多的村庄 更多的县城
然后是重新收拾破碎的山河:
在废墟里
整理断了的砖 碎了的瓦 整理好我们的
从容与信心 在更深的
村庄底下 挖出稳固的
家的根基 挖出更为牢固的
中华民族的根基
——因为它是不垮的 不倒的
这两段衔接紧密,豪气与从头再来相辅相成。实际也是内心独白。从另一角度上讲,这也属虚写。因为主观为虚客观为实。另一效用是,这两段也属积垫,或者称预热,起着烘托气氛的作用,起着加厚加高延展时空荡开空间的作用。接着这一段就属实写了:
我看见一支幼苗
在废墟上破土 萌发
我知道它原来的枝条断了 花瓣碎了
我还知道 它的根
仍在泥土里吮吸着……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里莫管他是诗人的想象还是什么,它给人的感觉就是实写作用,我原来在别的文章中也讲过:没有情节可以想象情节。这里,并且还起着突出主旨的作用。虽然起着突出主旨的作用,但似乎也是一种铺垫,它还有一种更厉害的一击。
难怪诗人把这最后一击单独列一段了,那就是:
我看见一块砖 正在团结另一块砖
让我们欢呼一下吧!多么悲壮的象征意义啊,多么熠熠生辉的亮句啊,一块砖?分明让我们想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长城!就这一句亮句,就可以使这一首诗立起来,我们就可以感佩莫名。
这一句亮句,足可以打动任何人。并衷心地叹服诗人的情思和承认这句话提高士气的作用!具有崇高的悲壮美!
一块砖正在团结另一块砖
□小 米
灾难能够推倒的 仅仅是房屋
不是同情 地震可以摧毁的
是电线 道路 通讯……不是爱 也不是人民
一所房子倒了 倒了就倒了
不倒的是家园
村庄倒了 县城倒了 不倒的
是更多的村庄 更多的县城
在废墟里
整理断了的砖 碎了的瓦 整理好我们的
从容与信心 在更深的
村庄底下 挖出稳固的
家的根基 挖出更为牢固的
中华民族的根基
——因为它是不垮的 不倒的
我看见一支幼苗
在废墟上破土 萌发
我知道它原来的枝条断了 花瓣碎了
我还知道 它的根
仍在泥土里吮吸着……
我看见一块砖 正在团结另一块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