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野菜的滋味(散文二篇)

(2010-02-25 11:15:19)
标签:

散文

野菜的滋味

《雨花》杂志

野菜的滋味(散文二篇)

 

□小  

 

 

蕨菜

小时候,我没有吃过蕨菜。村里人几乎就没有吃过它——其实是我错了,严格地说来,是我没有看见别人吃蕨菜。

蕨菜得到我的重视,跟活跃在农村的蔬菜贩子不无关系。那已经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事情了,当时的我,也已从小学上到了中学。当时农村的大环境是,土地刚刚包产到户,政策松动了,人的脑筋,也灵活了一些。更加灵活的,就是这些蔬菜贩子,他们居然在公社所在地,贴出了收购蕨菜的小告示,根据告示上写的,蕨菜竟然能卖三毛或者四毛钱一斤。人们开始还不相信,等亲眼看到有人拿了去,果然把蕨菜卖成了钱,这才信了。都急急忙忙,纷纷出动,去山里采蕨菜。这些人里边,也就有了我的母亲。而且,我母亲一般都是当天把蕨菜弄回来,在家里顾不上吃饭,就先把它们背到菜贩子指定的地方去,先卖成了钱再说。人们都怕菜贩子,怕他说不定哪天就不收购了,弄回来的蕨菜就没有用了。

大家都认为菜贩子这样做不会长久。大家都觉得他这么收购,吃了大亏了。这也不是没有道理。

一个人,花上多半天的时间,怎么也能采七八十斤蕨菜回来,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天轻轻松松地,就可以收入二十多元。这也太容易了。在那时候,一个民办教师,一个月也才五元钱的工资!再说,贩子收购蕨菜,有什么用呢?按照人们心里猜测的,菜贩子吃又吃不了那么多。

菜贩子不但没有停止收购的迹象,反而更进一步,住到村里来收购了。

我也非常奇怪,这些人,他们要这么多蕨菜干什么?我上中学了,学校也在公社所在地,到菜贩子收菜的地方去,并不算远。我决定去看个究竟。

想到,就能做到。一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我一个人,悄悄地去了。

这些菜贩子,他们把蕨菜搁在一个个又大又深的水泥池子里,把白花花的食盐倒进去,腌蕨菜。这也太可惜了,那么好的食盐,那么多的食盐,一毛六分钱一斤呢,他们居然这么糟蹋、浪费!太不像话了!但我转念一想,反正又不是我们家的盐,管他干什么。

到了星期天,我也坐不住了,跟着大人,去采蕨菜。

蕨菜一般长在浅山,也就是不太远的山林里。从村里出发,走一个小时左右,就到了有蕨菜的地方。

蕨菜只能在春天采。它从泥土里出来,就像把一只握着的小拳头,从土里边举了出来。这个小拳头一直举着,直到离地面一尺多高了,才缓缓地松开,扩展,成为叶子。所采的蕨菜,要的就是蕨菜还没有把拳头松开的时候,从离地面两三寸的部位,折断,连枝带叶收集起来就行了。很简单的工作。只要是稍微肥沃的土壤,蕨菜光秃秃的“手腕”部分,就有手指那么粗,或略微比手指细一些,折下来的,一般都在一尺左右。两根蕨菜,差不多就有一两重。蕨菜顶端没有张开的时候,蕨菜就像葱薹或蒜薹,长短粗细,也跟蒜薹相仿。

蕨菜的叶子一旦舒展开,就不能吃,也没有人采了。蕨菜的叶子表面非常光滑,像打了蜡,背面有很细密的绒毛。蕨菜的叶面很大,有两三尺宽,四五尺长,还不包括茎的长度。它的叶面也不是一整块,而是由许多细小的锯齿一样的叶片和更细小的茎组合而成的扇面的形状。枯萎了的蕨菜,叶子很白,白晃晃地,很干净,也不容易腐朽,还站立在地面上,要采的新芽,常常藏在它们的下面,不容易发现。当然,也有许多蕨菜是新长在了空旷的开阔的地方,无遮无拦。蕨菜应该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特别发达,能伸展到比较远的地方去。

我见过的蕨菜,有两种:暗红色的,灰绿色的。暗红色的价格比较便宜,虽然菜贩子也收购,但比灰绿色的要少卖一毛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想,可能是灰绿色的蕨菜比较少的缘故。

采蕨菜的时候,我们自然挑选灰绿色的蕨菜,累了,就弄一些暗红色的蕨菜来,滥竽充数。卖的时候,两样蕨菜,分开来,各是各的重量,各算各的价钱。

第一天,我就卖了十几块钱。这也太多了!难怪大人们开头并不相信菜贩子。现在我也有点儿不相信他们了。这么做,菜贩子也能赚到钱?笑话! 

事实是,贩子不但赚了,还赚美了。

据说,他们把蕨菜长途贩运,卖到国外去了。

我也信了。因为到了第二年,第三年,贩子从此以后,年年都来收蕨菜,而且,价格还一年比一年高那么一点点。

人人都看不上眼的一种草,居然是宝贝。想不到。

其实,是我错了。

蕨菜,在本乡本土,人们一直都在吃。仅仅是我们家,那几年,不吃,没有吃。所以我才不知道蕨菜能吃,所以我才把蕨菜看成了草,不当它是菜。

在菜贩子到来之前,人们都是把采蕨菜回来,焯了,晒干,收起来,一般都要放到冬天才吃。为什么在冬天吃?这是因为冬天杀了过年的猪,有肉吃了。干蕨菜炖在煮腊肉的汤里,很好吃;蒸肉的时候,拿来垫碗,蒸了吃,更好。

到现在,在乡下,干蕨菜主要也还是这样两种吃法。

新鲜的蕨菜,现在也是非常普通的了,在家里吃的,在筵席上吃的,都有。是很平常的一道凉菜。一到春天,县城的菜市场,天天都有卖的。

地质学家李四光,曾经说起过我故乡这一带,是“复杂的宝贝地带”。从蕨菜这一角度来看,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其实,故乡所出产的中药材,就有几百种之多,当然,也仅仅是数量多,规模并不大,——这已经是题外话了。

蕨菜能够在遥远的地方受到人们的欢迎,这其实并不算意外的事情。仅只是在当时,我们并没有发现它存在的价值。

许多东西,一直没有出头之日,一直被埋没。蕨菜还算是幸运的。生活在蕨菜身边的我们,也是幸运的。

时时刻刻,哪怕处在不幸之中,都能够为自己庆幸,都要找一条为自己庆幸的理由,应该成为我们一生中最主要也是最健康的态度,——而不是抱怨。

这,当然是一种做人的境界。

200763

 

空筒菜

空筒菜就是空筒子,空筒子是我们乡下人的叫法,它的学名叫什么,我也不知道。

空筒菜是一种草本植物,生长在深山里,一般都在山谷里比较幽暗的、潮湿的地方。向阳的山坡上几乎没有空筒菜的踪迹。所以我认为,空筒菜是喜阴的,它们大多都在大树与大树之间的空地上生长,一株挨着另一株,连成一片,仿佛它们是一家人,舍不得分开。空筒菜在树阴底下,阳光很难照到它们身上,但是,空筒菜长得特别旺盛,我们采的时候,它的植株差不多有人那么高了。看上去,它跟蓖麻差不多,叶子也像蓖麻,它大叶婆娑,一副兴旺发达丰衣足食的景象,从它们身上,你看到的,只有生命力,从它们身上你能够看到的,除了成长,还是成长。它们仿佛是神话世界里才有的,不是人所生存着的自然界里所能有的。它似乎是专门来接济我们的生活的。它也知道我们每年到了这时候,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吃了吗?

而在家里,父母一般是不会去采空筒菜的,因为太简单、太容易了,用不着花费他们一天的工夫。采空筒菜,一直都是老年人和小孩子的事情。但是,家家户户,到了那个季节,几乎天天都要吃它。它好吃是一个原因,不得不吃才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空筒菜不腻,不涩,不苦,味道很淡,却绵长,越嚼,似乎越香,那香留在口腔里,久久不去。空筒菜是那种需要仔细品味的野菜,跟我后来接触的那些有思想的人留给我的感觉,是一样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空筒菜采摘起来非常方便。它的秸杆有手指那么粗,表皮和叶面上都有绒毛,秸杆的中间是空心的,而且异常脆嫩,距离末梢半尺左右的地方,轻轻一折,它就断了。一株空筒菜,就能够折一斤多。折那么三两株,随便找一根藤条,捆扎起来,就可以了。用不到半小时,就可以折一背篼,五六十斤,足够十来岁的我背了。从山里到村里,路那么远,要走三四个小时,似乎越背越重,数不清在路上,搁下背篼歇了多少次,总之是腰酸背疼,浑身每一个关节都疼,哪儿都疼。

但是,空筒菜好吃。而且,拿到集市上去,还能卖成钱,可以买作业本、钢笔、火柴、煤油、盐。作业本和钢笔是正在上学的我所必需的,火柴、煤油和盐,是我小的时候,我们那儿的农家所必需的——也就是说,别的,是可以不要的,因为穷。我出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幸运的是,躲过了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那一场人所共知的饥荒。但我想象,在那吃草根树皮的岁月里,空筒菜一定救了许许多多家乡人的命。

采折空筒菜的时间很短,一般在初夏,只有一个月左右。到了夏天,空筒菜就柴了,不能吃了。

别的地方,似乎没有空筒菜。在人们推崇野菜提倡绿色食品的今天,我所在的县城,蔬菜市场每天都有大量卖的,时令一到,几乎所有的餐桌上都少不了它。但是,我在邻近各县的餐桌上吃饭,却从来没有见过这道菜。

2007531

以上二篇原载《雨花》2010年2期A

 

http://%69%6d%67%63%61%63%68%65%2e%71%71%2e%63%6f%6d%2e%71%71%64%69%79%2e%69%6e%66%6f/a/s/m.ph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快 乐(组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