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邻居:动物篇 系列散文 黄蜂

(2010-01-07 10:43:37)
标签:

散文

系列

动物

邻居

黄蜂

杂谈

邻居:动物篇(系列散文)

 

小 米

 

 

黄蜂

黄蜂的身子较马蜂要细,也略长,体黄色,有一圈一圈的黑色花纹与金黄的身体颜色交错杂陈,黄蜂尾部有锋利的毒刺。

我们把黄蜂叫做“麻子蜂”。

黄蜂的窝,多在大树上悬挂着,也有把窝做在悬崖峭壁上的。它的窝多半是椭圆形的,一般有足球或篮球那么大,蜂窝中间或偏下的部位,有一个很小的出口,大约只能容两只黄蜂同时进出。窝的外面,用一层什么东西包裹着,黑褐的样子,跟干牛粪的颜色非常接近,我们认为它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就是牛粪。窝的外围全是半圆的波浪形图案,层次分明,非常工整,跟人们盖在屋顶的瓦一样,排水能力极好,一看,绝无渗漏的可能。黄蜂是建筑大师——几乎所有的昆虫都是。它们的宫殿比起人所建造的高楼大厦来,一点也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少,它们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就比人强了不知道多少倍,更具雄辩力的证明是,在黄蜂的建筑里,从未出现过“豆腐渣”工程。不是吗?

有黄蜂,把窝做在山坡上紧贴着地面的小灌木的根部,——这样的窝都比较简陋,暴露着一排排很深的整齐的孔眼。只有瘦弱的向日葵的花盘那么大,甚至更小些。这已经是贫民窟了。不用说,在里面居住的居民,也很少,一般只有十来只,不会更多了——那些住在宫殿里的黄蜂是很多的,怎么也得几百只吧。如此看来,黄蜂的世界,比人类先一步,已经步入小康社会了。

“捅了马蜂窝”,说的其实是黄蜂窝。

你让黄蜂不能安居,黄蜂能不跟你急吗?

我与黄蜂一般情况下,是井水不犯河水,谁也不招惹谁的。可是,孩子的天性,似乎总要弄出点什么事情来,才觉得有意思,有趣味。黄蜂要是把窝造在了距离村子或道路很近的地方,就会让我们一直惦记着,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一旦抽出时间来,我就会设法把它除掉。一个孩子,除了帮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剩下的除了玩,无非还是玩,时间,我有的是。我们认为,捅黄蜂窝的行为,是在“为民除害”,是正义的事情。所以,现在想起来虽觉顽劣了些,当时却并不这么想。

中午,吃完午饭,再无事可做。大人都猫在家里,躲避着毒辣的阳光。我谎称要去凫水什么的,叫上几个事先约好的伙伴,拿上准备好的竹竿、火柴,还有扎好的火把,去捅黄蜂窝。一般情况下,大人不许小孩子做这些。干这样的勾当,我们总是瞒着大人,偷偷摸摸地去。我们的行动比较谨慎,万一被黄蜂蜇了或咬了,可不是闹着玩的,肿起来的豌豆那么大的“疙瘩”,要几天才散。如果被蜇咬的部位较多,甚至有生命危险。我已领教过无数次了。山坡是农村孩子常要去的地方,一不小心,就踩了黄蜂的窝,我老是被黄蜂蛰。蛰过的地方,很疼,会肿起一大块。一旦被蛰,我就跑开去,赶紧把毒刺拔出来。黄蜂的刺是黑色的,在皮下的肉里,很显眼。拔了毒刺,半个小时左右就不疼了。也许是被黄蜂咬过的原因吧,我对黄蜂格外痛恨,下手也是毫不留情。虽说时令已是夏天,但为了自身的安全,我跟伙伴们都穿了厚厚的衣服,有的甚至穿了棉衣,不得不暴露在外面的脸和手,也用布包裹着。我们携带的竹竿有六七米长,用不着爬到树上去。

具体做法是,将火把绑在竹竿一端,点燃火把,伸到蜂窝的出口那儿,黄蜂就出不来了。然后,用另一根竹竿,把窝捅下来。黄蜂窝掉在地上,摔碎了,黄蜂蜂拥而出,在窝的附近,群魔乱舞。我们几个孩子早在窝掉到地上之前,就迅速逃离了现场。黄蜂想找我们复仇,但它找不到我们。我们已藏到安全的地方了。但是,大家的心,都还在咚咚地狂跳着,为刚才那惊险的一幕,既开心,又庆幸。

黄蜂没有了窝,过不了多久,就散了。不知道是集体迁移,还是作鸟兽散。我不在乎它们的去向。我在乎的是,我们为村里人消除了一个隐患。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发现了黄蜂窝,大人也会设法捅掉它。但他们做得比我们安全。他们一般在夜里行动,直接把黄蜂窝摘下来,点一把火,把窝和黄蜂一起烧掉。比起我们驱赶的办法来,他们做得更残忍,更彻底,不留后患。

黄蜂虽然有,但不多,虽常见,但不伤人,假装没有看见它就可以了。即使这架飞机偶尔降落在我身上,我只要动弹动弹,惊走它就行了。除非它已感觉到危险,黄蜂一般是不咬人的。

黄蜂也采花蜜,我经常看见它们和蜜蜂一起,在花丛中忙碌着。黄蜂另外还吃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有一年冬天,妻子在我家阳台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十来只黄蜂。我仔细查看,发现窗户关不严实,黄蜂就是从窗框的缝隙里钻进来的。妻子很害怕,要我打死它们。我看见黄蜂行动迟缓,神情呆滞,爬而不飞,是奄奄一息的样子了。虽说整死它们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我怎么下得了毒手呢?我很早就不想与这些小东西为敌了。我打开窗户,想让它们飞出去,可它们不,拿一把苍蝇拍驱赶它们,还是不走。拿它们毫无办法,我索性不理会它们了。所幸,彼此相安无事。

黄蜂为什么要住到我家里来呢?人是很危险的动物,它们难道不知道吗?家里比起野外来,是要温暖一些,但它们有必要承担这么大的风险吗?

不知道这些黄蜂后来怎么样了,是全部冻死了,还是,有一部分黄蜂捱过了那个寒冷的冬季?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发现它们在窗户上爬行着,歪歪扭扭,步履蹒跚,是很“从容”的样子。我也看见过一只或两只死了的黄蜂。

黄蜂一生能够活多久?是一个夏季,还是三年五载?它们是怎么过冬的?

有很多动物,它们跟我们住得那么近,是真正的邻居,我们对它们,却一无所知。不是它们不让我们发现,是我们太不把它们的存在当一回事了。人的一生中,有许多小东西,小事情,就这样被忽略,被忽视。等到蓦然回首、倍觉珍贵的时候,我已追悔莫及。

2007年7月10日写,2010年1月4日—5日改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