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研一的《无形之刃》
(2023-06-12 06:01:49)
今天读完了陈研一的《无形之刃》(invisible
blade),该书封面写着“隐藏一滴水最好的方法,是把它放进海里”。这是今年读的第35本书。
这本书与以往的侦探悬疑小说不同的是开篇就交代了凶手的身份,一个身材干瘦,面容枯槁,头发稀少的中年男人赵清远,他是个很有文化有着体面工作甚至工资不低的自媒体记者。这本书不是去猜测谁是凶手,而是在本来已知凶手是谁的情况下猜此人的犯罪动机。凶手每一步都是精心策划,故布疑阵,迷惑警方。即使警察钟宁已经怀疑到他身上时,却依然找到不证据,让警方陷入了僵局。故事最后反转出乎意料,引人入胜。钟宁和陈孟琳,他们都经历过至亲的离去直接或间接是由于路人的旁观与漠视,但他们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陈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丢下了坚守法律的心,而钟宁却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相信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好,而这又不得不提到首尾的精妙,正是表达了对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好的美好期盼。
无形之刃,看不见的刀子,说不定就会伤人甚至杀人于无形。我觉得它可能指代路人的冷漠与利己--不轻易施以援手,怕惹祸上身,甚至只是看热闹。钟宁、陈孟琳和赵清远都被这无形的刀子伤过,最终他们也被这影响了人生的走向。起初我不明白为什么赵清远被威胁的时候不报警,他这么聪明不会不知道杀人有什么后果,而吴静思想要杀余文杰的行为也是情有可原的,两相对比,哪个是更好的选择其实很清楚。可是他也被“无形之刃”伤过,是吴静思温暖了他;而这一切的根源又是吴静思被暴力对待时、赵清远被诬蔑时旁观者的漠视与缄默。可谓是与“无形之刃”这个书名环环相扣。
该书整理的立意比较接近社会的现实,不仅写了社会老龄素质问题,也写了社会人情冷暖,值得让人深思。作为目击者和旁观者,我们是否有勇气站出来发声,是否敢于见义勇为,是否能在别人有难的时候伸出援手,这点不由让人反思,发人深省。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