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不是问题,方向才是硬道理!

标签:
练球心得方向硬道理距离高尔夫golf技巧班门弄斧画蛇添足杂谈 |
追加说明一下,这篇粗糙的文字主要意图是和90-100杆的朋友们共勉一个心得:即使目前的小菜鸟水平,只要把方向问题提到高于距离的高度,把握住心态和战术选择,不需要特别提高球技也可以经常光顾8字境界。正因如此,常在80-89杆上享受的球友们读后会出现很多“持不同球见者”,因为要稳定在8字头,距离也会和方向一样显得沉甸甸的了。要想再进一步的话,果岭周围的切杆就更需要真功夫了。只是,这些都不在本篇的讨论范围。
回到日本后,多年前的花粉症又找上门来了。早春2月,日本各地开始花粉纷飞,太哥每天就开始以泪洗面,鼻涕一把泪一把了,尤其眼睛奇痒无比,而且越揉越痒,看上去像是得了红眼病似的,出门就得戴上个大口罩,挺吓人的。去医院要的药也不大见效,只有滴眼药和喷鼻药水还算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必须每3个小时就滴一次,否则绝对准时失效。没辙,这花粉症是一种过敏症,太多的日本人都患有花粉症,太哥是经过16年抗战后被拿下的,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绕了半天,主要想说“龙体”欠佳,加上这样那样的理由,所以最近下场较少,没什么球叙可谈。嘿嘿。但是,太哥也没闲着,下班后忍着肩痛,还是没少在练习场挥杆的。这里就把最近的练球心得摘录几段和博友们切磋交流一下。今天先讲方向问题。
一,距离是小疴,方向才致命!
近几天练球时,把课题放在了方向上,尤其是一号木和球道木的方向问题。因为这两支杆都是打距离的,一旦方向出了问题基本都是要命的,不是OB,`就是下水,幸运一点儿也得长草里找球,沙坑里救球,偶尔再来个遗失球罚你两杆,连补救的机会都不给你。而且击球距离越远,方向致命的概率越高。
太哥参加的上海开心队就有这么个球友,一米八几的大块头,一号木就是软绵绵的200码左右,但稳得一塌糊涂,开球杆杆落在球道上,虽然留下了距离,但多数位置极佳,为第二杆击球提供了有利地形,所以常常是8字头,把开球230-250码的9字头给噎得直翻白眼。
前排右起第三位,昂首挺胸蹲着的这位大侠就是一号木200码超短距离的精准炮手,指哪打哪儿,气死人啊。
其实,只要静下心来拍拍脑门这个问题就自然明白了。你环顾一下身边的球友们,280码的大炮手就不提了,多数人的开球都能在220码以上,蓝梯360-400码的4杆洞基本够用了(86-95杆)。凡是大起大落之人,多输在一号木摆尾和球道木或是长铁的左右开弓上,一杆致命。相反,只要方向好,即使距离上出现点儿问题也无碍大事更少致命,大多可以一杆救回。回忆一下我们日常的球叙是不是这样?
想明白了这些,俺就告诉自己,稳稳当当地开球,轻轻松松地挥杆,不要老想着把球打得更远.可惜太哥俗子一个,这事儿想得明白,做起来糊涂。啥都想通了,可练起来还是难免发力,不知不觉贪图即直又远的击球。唉!自己都恨自己啊。其实,面对一个380码的4杆洞,压倒一切的是把球开到球道上而不是一定要开出250码以上。留下一个150码还是120码的距离,对90杆上下的人来讲无碍大事,最多3杆on就是了。关键是球的落点,也就是开球的方向问题。击球前如果能把握住这样的心态,击球自然而然地就会轻松起来,完全不需要铆足了劲头拼命,可以避免动作变形和不自觉的发力。
如此看来,方向问题看似一个技术问题,其实对多数人来说,这更是一个心态把握和战术选择的问题。
(个人感觉满篇就这么一句话,值得球友们在击球前想到它:距离不是问题,方向才是硬道理!)
最后浅谈几句如何打直的纯技术问题吧。太哥的个人感悟,没有一点儿理论根据,您就当俺是画蛇添足吧。
(先后顺序同时代表重要性)
1 上杆一定要到位,这是重中之重。(本人上杆不足导致击球质量差,球飞得飘忽不定,甚至直接下扎较多。)
2 上杆时双臂往往会不自觉地发力,导致双手握杆过紧上杆过快等一连串的问题出现。这是最容易出现的问
3
4 保持下半身稳定。击球时双臂要和胸部同时转动防止手击球,腰部扭转过快过早容易打出右飞,而上杆偏向
再重复啰嗦一句,以上纯属个人练球心得,尤其是具体的技术部分,绝不敢在众多高手面前弄斧,最多算是抛砖,或者算是等着拍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