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球人的“老板”和“高管”之生存秘籍!

(2010-09-24 14:37:30)
标签:

日本

欧美

拍案惊奇

职场秘籍

高尔夫

外籍老板

为人处事

企业文化

杂谈

分类: 工作生活

本篇有点儿长,犹如5杆洞,读起来却感觉有点儿短,好比3杆洞。

 

本篇与高尔夫关联不大,但让太哥无法割舍的深层原因是:感同身受,需要分享!!

秘籍的内容绝对平淡无奇,但是描述的非常贴近现实,且繁简有致,恰到好处。

 

比如下面这段描述:

 

「当被问及“Yes”or“No”的时候,日本老板总是会说“Yes”、“Fine”或者“Good”,而且绝对不会说出“No”来。但千万别把这些“Yes”“Fine”“Good”当真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些在日本老板看来只是语气词而已,就好比 “嗯”一样,没有任何意义。」

 

「 下班后的聚会时,欧美老板的承诺,尽量不要轻信,可能是酒后的胡话,事后可能多数会被老板忘记;而日本老板不同,下班后的一杯小酒,往往是最受老板欢迎的,也是最好和老板诉苦、沟通甚至投诉的时机,一般明早他一定会和你商谈细节。」
  

高球博友中,除了规模大大小小,身心全可自控的当任老板们之外,还有富可敌国,功成名就,球场内外尽享夕阳人生的自由人。数量上讲,更有很多非老板的博友们,比如外企的高管,甚至中层管理人员,国企当任的高管或是前高管,还有部分玩高球既是爱好又是生意,工作和爱好合而为一的无限幸福的博友们。

 

当部下的,字里行间,反复咀嚼…

当老板的,体察民情,三省吾身…

 

20余年来,作为一名曾经在德,日,美等数家公司“身经百战”的一笔刷子,太哥在无意中读到了下面这篇与外籍老板的“过招”秘籍时,不禁“拍案惊奇”,感叹秘籍之条条是道,处处点睛,绝对是“加精”之力作。

 

之所以敢于认定该“秘籍”贴近现实,力透纸背,还源于太哥本身的经历可以从职员和“老板”的双重身份解读这份与外籍老板相处的秘密,可以如此这般地再刷上几笔。

 

太哥相信,会有很多博友,不管你是老板还是“高被管”,读后定会感叹原作的分析总结不仅情恳意切,而且针针见血,如同球场上打出了老鹰一样让你兴奋(离一杆进洞的兴奋度稍有差距)。

 

好了,还是翻开原文瞧瞧吧。

“”“”“”“”“”“”“”“”“”“”“”“”“”“”“”“”“”“”“”“”“”“”“

 

如何同外籍老板相  。。。。。外企生存之十年感悟。

 

和老外老板相处,其实并不难。只要掌握对方的一些为人处世的态度、地域性文化背景的差异议及一些工作和生活细节上的不同,那么相处起来,应该是游刃有余的。
  
  关于态度。一般来讲,欧洲老板工作中表现出的态度最为人性化,比较容易打交道和相处。其中,英国老板比较“Gentle”;德国、奥地利的老板比较严肃和拘谨,甚至还有那么点傲慢;总体来讲,平时还是会显得比较尊重员工。通常情况下,也不太会经常强迫员工加班,或者对员工态度粗鲁。而美国老板相对前者,更为热情奔放,当然也会更为粗鲁一点,偶尔还可以在言语中听到一些“语气助词”,但一般并没什么恶意。曾见到过一位“西部牛仔”式的老美老板,又高又壮又粗鲁,“FXXX”是被经常用到的,不过本人还算蛮好相处的,只是脾气比较急了点。和欧洲老板相比,老美在压榨员工方面,基本没什么人性,往往会强迫员工 “主动”加班,有必要的时候“layoff”员工也是残酷无情的。而对于日韩老板,大多数人的印象都很糟糕,粗鲁、野蛮甚至卑鄙无耻。但实际上,多数日本上司,永远都表现得非常的彬彬有礼和温文尔雅,当然你并不会清楚他们温和的背后到底在想些什么。至于那些殴打辱骂甚至骚扰下属的情况往往是个案,多发生于一些中小企业工厂的下层日本管理人员。值得一提是,日本老板对于看不惯的人和事物永远是保持沉默,容忍程度世界一流。听说过的最粗鲁的是韩国老板。曾经听过一位在韩国知名会社上班的同学说起过,他们那边的韩国上司训斥下属都很粗鲁和野蛮,甚至还会动手,血腥程度超过一般恐怖片。所以,从平时的工作和待人态度来看,不同地域的老板差别已经非常的明显,所以必须区别对待。欧美老板往往可以与之主动沟通交流,正面和积极地应对,往往会收到不错的效果;日本老板往往需要被礼貌和谦和的对待,用心聆听就已经是完美的做法,多说并不会有太多的帮助,往往他已经有了决定。而韩国老板,我们就把他们忘了吧,这样可以轻松愉快很多。
  
  关于表现。洋老板一般本身都有比较强的表现欲望,而老美这方面的欲望就更强一点,所以欧美老板往往比较会喜欢主动(aggressive)一点的、擅长沟通(communication)的、善于展示自己和表现自己的员工。因为在欧美老板的眼里,这样才会得到更多的出头(exposure)的机会,才会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而日本老板恰恰相反,比较保守和中庸,并不喜欢特别出挑的人才,觉得这样的人好出风头不够稳重,一般不会得到重用,反而那些默默无闻、诚实肯干、懂得团结和谐的员工,更会得到日本老板青睐。做个简单的比较,在欧美公司,一般老板们经常强调的是 team player的团队精神,但实际上,老板往往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体现出来的是他自己的 team leadership。而日本公司并不会经常把团队精神挂在嘴边,往往强调的是服从和尊重上级;但实际上,日本公司倒是真正做到了团队参与和团队决定,日本老板并非是想象当中的那么专制,很讲团队原则,任何问题或者决议,只要团队成员如果有不同意见的,往往可以一拖再拖,很关照团队成员的脸面,所以“你” 的力量不可小视。
  
  关于决定。欧美老板很冲动,往往很愿意做决定;拍板对他们来说,是行使老板权利的象征,很爽,很愉悦。所以欧美老板的回答一般都很直接,他觉得对的、可以接受的,就说“OK”或者“Yes”;觉得反对的或者否定的,就直接说“No”。对于下属你来说,转身出了办公室照办就好。而日本老板则表现得相当的礼貌和谦和。当被问及“Yes”or“No”的时候,日本老板总是会说“Yes”、“Fine”或者“Good”,而且绝对不会说出“No”来。但千万别把这些“Yes”“Fine”“Good”当真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些在日本老板看来只是语气词而已,就好比 “嗯”没有任何意义。日本老板往往很少当场作出决定,除非是非常紧急的情况,往往会在一两天后,把他自己的最终决定用完整的语句口头或者书面的告诉你。所以请等到日本老板给你最终的决定时,才正式开动,才是万无一失的方法。
  
  关于开会。欧美老板开会往往会有一定的目的性,比如他们开会往往是为了解决明确的问题,一般并不愿意听冗长的汇报,当然报告也是会议的一部分,所以一定做好思想准备,积极发言和应对,积极表现,尽可能的设法在会议上让老板拍板解决你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接受你的建议。而日本老板开会往往就是听取工作汇报,一般不会在会议上解决任何问题,开会的目的就是汇报工作,所以不需要提出问题,更不需要大胆发言和表现。欧美公司和日本公司开会时最大的区别在于,欧美公司开会可能更象小菜场,争执和讨价还价之声不绝于耳,气氛热闹非凡;而日本公司开会时,则鸦雀无声,发言的人讲话,周围的人无需表态和发声,带个耳朵听就可以了。会议既定的进程结束,欧美老板会问上一句,“Any question else?”如果还有问题,可以大胆提出,继续讨论。而日本老板也会问一句“大家还有问题吗?”,他的意思却是会议结束。
  
  关于聚餐。在国内的公司,和老板一起出去吃饭,多数都是老板掏钱买单,除非特别小气的老板或者大家事先已经有过约定。而欧美老板则不同,如果没有明确说明这一餐是他请大家吃饭,而是只是和大家一起吃饭而已,往往这一餐就是大家AA制。千万别指望他会格外开恩,末了把帐单付了,完全没有这种可能性。我曾碰到过一位很严谨的德国老板。一次请我们去酒吧,他事先申明他请大家喝啤酒。结果结帐的时候,他真的只付啤酒的费用,而其他品种的饮料和小食的钱都要我们自掏腰包。这就是典型的老外,钱算得特别清楚。所以千万别认为欧美老板非常慷慨,其实对他们自己腰包里的钱,他们算得非常清楚,如果他们很慷慨,一定是用的是公司的钱。
  
  以上是工作中和平日里,我所听到过的、看到过的老外老板的表现和特点,或许有些片面,不过有很多情况是都有共性的,可以借鉴和参考。最后建议两条:
  工作中,面对欧美老板,应当尽量表现的比较积极主动,尽可能为自己创造机会,展示自己,让老板知道你的存在和重要性,这样才能最快的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开通道;而对日本老板应该尽量的保持礼貌和谦和,诚恳和努力的工作,默默地成为是他们最青睐的梯队成员。
  平日里,面对欧美老板,热情开朗的性格会比较受欢迎,下班后的聚会时,欧美老板的承诺,尽量不要轻信,可能是酒后的胡话,事后可能多数会被老板忘记;而日本老板不同,谨慎稳重还是主流,下班后的一杯小酒,往往是最受老板欢迎的,也是最好和老板诉苦、沟通甚至投诉的时机,一般明早他一定会和你商谈细节。
  

 

说了那么多面目憎狞的老板,当然不是仅仅为了抱怨,而是要有方案,要有解决方案,如何得到老板的赏识。以下是我的一点点小经验,当然不是每次都可以十拿九稳,但实验下来命中率还是不低。供排砖。
  
  首先,我觉得应该是建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办公室不同于学校,前者是赚钱的地方,而后者是花钱的地方。一旦踏上工作岗位,就需要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首先是穿着,在办公室里,被认为最得体的穿着是和上司或者老板风格相似而不是雷同的衣服。聪明地模仿上司的穿着,会让他在不知不觉中与你感觉亲密。比如老板每天西装革履,那么你最好也是一样。但是一定要记得永远别穿得比老板还出风头。其次是精神面貌,没有老板和同事愿意看到身边的同事整天无精打采的样子,因此尽量让自己每天看上去精神饱满和充满自信,女生可以化个清爽、大方的淡妆,为自己加分。平时尽可能做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让大家了解和知道你是个具有职业精神(Professional)的人。如果可以再多点微笑一点,那就会是令人更满意的职业形象了。还有一点比较容易忽视的是,让自己的办公桌时刻保持整洁,样样东西井井有条,这样老板和同事一定会认为你在其他方面同样是有条理,那么事情交给你就会很放心。
  
  其次是学会工作
  
  良好的职业形象,或许可以给老板留下不错的第一印象,但是如果没有和职业形象相匹配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怎么可能得到老板的赏识呢?首先要守时。让你的上司和身边的人知道你的时间观念很强。多数人认为守时是负责任的表现,只有能够负责任的人,上司和同事才会放心把重担交给你。第二是学习。让上司和同事知道你不仅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而且乐于学习。很多人都想超越他的上司,这种精神非常可贵,但要超越你的上司,先要学会他那一套。因此,要不断的学习,学习你的上司,不断充实自己,才会提升自己,获得上司的赏识和提拔。第三是勤恳。关于勤恳的故事实在太多,我在这里不再重述。这里特别强调如何表现出勤恳的工作态度,最有效的方法是成为办公室到的早走的晚的那个。第四是谦和。很多人尤其是新人会认为工作积极的表现就应该表现的非常有抱负有目标(ambitious),其实这个观点并不正确。上司尽管内心会喜欢那些有目标有抱负的下属,但是更愿意那些下属可以在团队中表现的谦和一些和合作一些,不然即便再有理想的青年,上司也是不敢提拔的,因为在上司眼里团队的“平衡”和“和谐”才是关键。
  
  再者是理解老板的需求
  
  曾经在美国管理协会关于绩效考核的讲座上听到过这样一个观点-工作的目的就是“Make your boss satisfied”(满足老板的需求)。而这句话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非常的实用,我们看到很多人自认甚至公认为工作努力并积极上进,但始终郁郁不得志,老板连正眼都不看他一眼。仔细分析一下,原来他的努力都是无用功,尽管多数时候他的行为和工作方法都是正确的和符合实际情况的,但总是得不出老板想要得的结果。举个简单的例子,老板希望得到的业绩分析报告的主旨是说明业绩做的“还不够好”,而你的分析却是说明为什么业绩如此之差,两者尽管分析相同的内容,甚至原因都是一致的,但是报告写法确实完全不同的,得到结论也会完全的不同。你再有理有据的分析在老板眼里一定还是一堆垃圾。所以要学会有效工作,就要很好的理解老板的需求。所以建议多看看“有益”的电视剧,如果学不了电视里的“和绅”,就学一下“纪晓岚”,多考虑和分析一下老板的需求。
  
  最后是,提高自己的出镜率(Exposure)
  
  很多人抱怨没有机会在上司面前表现自己,那么如何给自己创造上镜的机会呢?提高出镜率的终极法则是“让上司知道我在干什么比干什么更重要。”上司和下属各有自己的工作,每天都各自忙着自己的事务,尽管在同一个办公室,但是如果随便去问某个人:“上司知道你在忙什么吗?”他也许会茫然不知怎么回答。职场中的普遍现象是上司通常并不十分清楚下属在忙些什么。能否更快速的进步从而独当一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得到上司的信任、指导和帮助。所以让上司知道我们在忙些什么,做的是不是他想要得这比我们当前所忙的更重要。因此,良好的工作习惯是每天或者定期主动地向上司汇报自己的工作进程和关于工作的想法,诚恳地请求上司给与指导和意见,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给上司留下勤恳上进的印象。相信只要坚持,一旦有机会,上司一定会第一个想到你。

 

***********************************************

 

 

不过,再讨厌的老板也有可敬之处,不妨借鉴一下:
  
  再讨厌的老板,或许不一定有可敬之处,但一定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不得不承认,除了像李泽楷这样天生的“富二代”老板,大多数老板都是从底层历练上来的,因此,身上多多少少有一些闪光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勤奋:上面举到的案例里,不管是永远不下班的Celine还是吹毛求疵的Penny,至少她们本身对待工作的态度,都值得认可。她们工作都非常勤奋和努力,甚至有点偏执。如果不是这样,或许她们也无法得到那么高的职位,并得到老板的信任和赏识,甚至我觉得或许连骂人的资本都不会有。
  
  经验:很多人总是抱怨老板这个不懂那个不懂,比白痴好不到哪里,可是往往出风头的总是老板,挨骂得总是自己。仔细探究一下原因,道理其实很简单,多数老板也是从小兵练就的,即便没做过很多事情,但至少见识过不少事情,有了这样的经验,作一些表面文章应该是轻而易举,好比上面案例中提到的Johnson,尽管不是自己作的计划,看了半天,也能演示的非常成功。关键因素还是人家有经验,哪怕是办公室里作人的经验。
  
  所以,我总是觉得碰到一个糟糕的老板,或许真是一段痛难的经历,不过人生就是这样,安排好的躲是躲不过的,学会苦中寻乐,如果可以在这段经历中获得成长,那么再苦也是值得的。

********************************************

 

 

下面总结一下缺乏人气的老板形象:
   
  1. 说话不算数:一些老板往往很轻视承诺,经常会许诺,比如:“做好这个项目给你加薪”,或者“如果你完成指标就有资格升职甚至调任其他部门领导职位”等等。但结果往往是老板骗得下属忙忙碌碌和认认真真地工作完成任务,到最后,对之前的各种承诺只字不提,只加活不加钱,各种承诺就好比是水中的月亮。
  应对:别太轻信老板的承诺,努力完成任务,不要太计较现实利益的回报,权当是对自己能力的锻炼和经验的积累,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和市场价值。
  
  2. 苛刻乃至乱发脾气:很多老板,尤其是新加坡、台湾等地的老板比较多见,基本上是想骂谁就骂谁,甚至可以把人骂得狗血喷头。他们总是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服服帖帖,而且这样骂人也是为员工着想。而其实在员工眼里,他们上班好比是来发泄的,苛刻但没道理。
  应对:第一、千万别轻易的跑进老板办公室自己找骂,当然想升职另当别论;第二,想升职,就做好挨骂的心理准备,走的越近,骂得越多;第三,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多运动,权当心理按摩。
  
  3. 双重标准:也有一些老板任人唯亲,同样一件事情放在不同的两个人身上完全会出现不同的评判结果;对喜欢满意的人或者亲信,表现出一种态度和标准,而对不喜欢、不重视的人表现出另一种态度。犯了错误,前者往往轻描淡写,后者严查承办;取得成绩,前者重重褒奖,后者轻描淡写。总之,三个字“不公平”。
  应对:可以的话,努力工作,甚至迎合一点老板的想法,让他公平的对你,不公平的对别人。
  
  4. 思路不清:一些老板属于思路不清,经常会出现“大脑短路”的情况。常常布置一些所谓的“紧急”任务,却从不解释为什么这么急,折腾下属,而且最后还有常常会把这些“紧急”任务遗忘了,总是有那么点莫名其妙的感觉。
  应对:这个最惨,只有默默忍受,但时时刻刻要保持思路清晰,千万别因为习惯了有个大脑短路的老板,自己也搞得脑子不清楚。
  
  5. 疯狂加班:不少老板往往认为,加班和工作一样是员工的义务,往往会安排很重的工作给员工,即便已经夜夜加班甚至连着几个周末都在加班,都会扔出一句“你们这点共工作量和“四大”简直没法比。
  应对:学会聪明和有效的加班,聪明的工作不要傻做。
  
  6. 毫无人性:最过分的老板就是这类,一见到大病初愈的你来上班,就给你一堆任务,对病情不管不问,当你是机器,毫无人性可言。
  应对:如果不想干了,就让他滚蛋。

 

以上只是摘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转入原文精度 

http://moneyschool.msn.ynet.com/bbs/viewthread.php?tid=340650&extra=&page=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