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说到了理想击球状况并介绍了一种科学的记分方式。接下来再说一说球具。
球具对球手的帮助不小。据美国高尔夫文摘的统计,美巡赛球员的平均开球距离比十年前已经远了至少二十码以上。十多年前美巡赛职业球手平均开球距离是267码。而07年美巡赛开球最远的球员Bubba
Watson平均开球距离有315.2码。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高科技运用于高尔夫球具以及球员身体条件的提高。以上这些似乎跟本文的标题矛盾。
但是请注意这些是职业球员的统计数据。对于业余球员来说,技术是中心,主要的,是根本,球具只是基本点,次要的,是末梢。我曾经见过用一根copy一号木打出三百码开球的球友,我当时也恨不得马上就换一根(事实证明那不过是我的遐想而已,咱体质不适合那种杆)。如果把球具和技术的关系搞反了,那就是本末倒置。经常看见有钱的球友今天花上万元配一套Talormade
R7的碳素杆,没有过几天就又换成Honma三星,最后再看到旁边朋友用职业钢杆身的打得风生水起,又立马砸出上万大洋整一套一模一样的。但是结果呢?很少有人能够打出预想中的好成绩。原因何在?第一,不停的换球具,你就不得不被动的改动作来适应新球具的一切:杆身硬度,重量,质地;第二,你的动作在不停的换球具中不断推倒重来,根本没有定型,所谓挥杆动作都不稳定,更无从谈起成绩稳定了。第三,最好的杆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以上那些杆确实是好杆和名杆,但是关键是你的身体条件和动作特点是否适合它?不要削足而履,应该是光着脚去找鞋子。
如果你刚开始的时候就坚持用一套杆,对它始终如一,不要见异思迁的换杆,你慢慢就适应它的特点,熟悉每一支杆的特性,你的技术也就慢慢出来了,甚至于闭上眼睛都知道哪根杆能打多远,多高。个人拙见:打高尔夫应该是人控制杆,而不是杆控制人。有多大脚穿多大鞋,没必要穿小鞋或者拖大鞋。你频繁地换球具,笑得最开心的就是那些卖高价杆的销售商了。
再举个大家眼见为实的例子:你看见有几个职业球员频繁换球杆的?答案是一个都没有!甚至有的职业球员还在使用一些老式的已经停产的球杆,他们不会为了追求时髦,而贸然冲动的换掉自己用了十几年的老式杆,那样无疑于自废武功。
请记住一个放之于任何情况下皆准的高尔夫真理:成绩好才是真的好,赢球才是硬道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