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緒三十年 [1904] 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2009-06-18 10:29:25)
标签:

文化

光緒三十年 <wbr>[1904] <wbr>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光緒三十年 <wbr>[1904] <wbr>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光緒三十年 <wbr>[1904] <wbr>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光緒三十年 <wbr>[1904] <wbr>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光緒三十年 <wbr>[1904] <wbr>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光緒三十年 <wbr>[1904] <wbr>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光緒三十年 <wbr>[1904] <wbr>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光緒三十年 <wbr>[1904] <wbr>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光緒三十年 <wbr>[1904] <wbr>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光緒三十年 <wbr>[1904] <wbr>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光緒三十年 <wbr>[1904] <wbr>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光緒三十年 <wbr>[1904] <wbr>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光緒三十年 <wbr>[1904] <wbr>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光緒三十年 <wbr>[1904] <wbr>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光緒三十年 <wbr>[1904] <wbr>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光緒三十年 <wbr>[1904] <wbr>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光緒三十年 <wbr>[1904] <wbr>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光緒三十年 <wbr>[1904] <wbr>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光緒三十年 <wbr>[1904] <wbr>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劉春霖狀元卷 – a

光緒三十年 <wbr>[1904] <wbr>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劉春霖狀元卷 – b

光緒三十年 <wbr>[1904] <wbr>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劉春霖狀元卷 – c

光緒三十年 <wbr>[1904] <wbr>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劉春霖狀元卷 – d

光緒三十年 <wbr>[1904] <wbr>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劉春霖狀元卷 - e

光緒三十年 <wbr>[1904] <wbr>甲辰恩科狀元劉春霖

光緒三十年 ( 1904 ) 甲辰恩科殿試金榜



      光緒三十年 [1904] 甲辰恩科狀元劉春

 

劉春霖字潤琴。1872年生於直隸省(今河北省)肅寧縣付佐鄉北石寶村。1904年以考取清末光緒甲辰科狀元一舉成名。清末歷任翰林院修撰、福建提學使、直隸法政學堂提調。民國成立後,在北洋政府任大總統秘書、中央農事試驗場場長等職。又曾在保定經營書局業務,並創辦直隸書局和群玉山房等。20世紀二三十年代,劉春霖長期寓居平津。1939年赴北平定居並就醫,1942118日病逝。

 

在中國延續了1300多年的封建科舉考試制度,1904年產生最後一位狀元,這就是劉春霖,他曾在天津寓居,在海河北岸建有住宅,人稱狀元樓。

 

他家世代務農,父親先後在濟南、保定府衙當差,母親在知府家中做女仆。劉春霖幼時跟父母在濟南生活,6歲時回到老家,由哥嫂撫養。劉春霖8歲入私塾讀書,因天資聰穎學習刻苦,深受老師喜愛。後來父親把他帶到保定,入蓮池書院讀書。他學業長進很快,不久即得到書院院長、著名散文家吳汝綸賞識 .

 

劉春霖光緒甲辰(1904年)中了狀元,轉年因清政府宣布廢除科舉,他成為中國封建科舉考試制度下的末科狀元。

 

依照常規,科舉考試三年一次。光緒癸卯(1903年)剛剛進行過會試,下科應在丙午(1906年)舉行。但轉年甲辰(1904年)是慈禧太後七十大壽,時稱“萬壽節”,要普天同慶,科舉考試自然也不能例外,遂在慈禧授意下按慣例加試一科,稱作“恩科”。

 

190474日清晨,經禮部會試選拔出來273名貢士,進入紫禁城保和殿,歷經點名、散卷、贊律、行禮等儀式,參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試。與劉春霖聯系在一起,關於這次殿試的傳聞頗多。

 

據說甲辰恩科主考官在閱評完殿試試卷後,從273份試卷中選出10份,並按名次排好,呈送給慈禧太後“欽定”。會試第一名本為譚延闿,可因其與參與變法的“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同姓,主考官擔心慈禧怪罪,就把譚的試卷扣留下來,而把廣東人朱汝珍的試卷排在了第一位,劉春霖的試卷排在第二位。

 

相傳慈禧首先看到“朱汝珍”的名字時,由“珍”字聯想到為她所害的珍妃,心中不由陡升厭惡。再看朱汝珍的籍貫為廣東時,更是怒火中燒,因為太平天國的洪秀全、維新變法的康有為和梁啟超,還有高舉反清大旗的孫中山等“叛逆者”都是廣東人。於是慈禧把朱汝珍的試卷扔到一旁。

 

第二份試卷字體清秀俊麗,慈禧十分欣賞。一看試卷的署名“劉春霖”,心中不禁大喜,連聲說道:“劉春霖,春霖,春霖,這個名字起得好!”因為這一年全國大旱,正急盼一場春雨。再看劉春霖的籍貫“肅寧”,寓意肅靜安寧,這對搖搖欲墜的清王朝來說,無疑是個“吉兆”。於是慈禧朱筆一揮,將劉春霖點為頭名狀元,朱汝珍只好屈居第二了。

 

劉春霖中狀元後,很快聲名鵲起,播於海內外。此後他曾宦遊各地,但居住時間最長的還是平津,並在兩地置有房產。他在天津最有名的寓所,就是“狀元樓”。

 

20世紀20年代,為安置年邁的母親,劉春霖萌生在津安居之念。他選中今河北區天緯路西窯窪地方,建起一所帶庭院的中式樓房。這所宅子雖然不是富麗堂皇,但在當地來說也是鶴立雞群,十分惹眼。據說門前曾懸“狀元第”匾額,故被人們稱為“狀元樓”。

 

“狀元樓”為磚木結構,與子牙河相鄰,坐南朝北。院內分前樓和後樓兩個部分,樓的上下及兩側均有走廊相通。前樓臨天緯路,二層五間通屋,拱券式大門;後樓臨河,樓頂有曬臺,可觀景納涼。院內走廊、欄桿、門窗、檐柱、花墻等處,多飾以彩繪和磚雕。院中還有大槐樹4株。

 

“狀元樓”建成後,劉春霖作為壽禮將母親接來養老,而本人居住在這裏的時間並不多。他與天津神功藥房經理張伯麟居士友善,居津期間最喜與老友盤桓,因此多住在張伯麟在法租界德鄰裏的寓所,並經常參加“打八圈”的小牌消遣等。

 

關於劉春霖在津活動情況,我們今天所知很是零散,但從中仍可看出他與天津的密切關系。雖然受的是傳統科舉教育,但劉春霖卻絕不是守舊的人,有時甚至能得風氣之先。

 

光緒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頒布《預備仿行憲政》上諭,資產階級立憲派取得合法地位,天津先於各省籌辦地方自治。天津各界公推劉春霖領銜,組成代表團晉京向清廷遞送速開國會請願書,推動了立憲請願活動的開展。

 

光緒三十三年(1907),劉春霖妻子去世。他只為妻子舉辦了簡單的喪禮:不延請僧道誦經,不使用紙人紙馬;原定初六日發喪,因趕上大雨,遂改為初七日。這些改變喪葬習俗的舉措,在當時都是振聾發聵的。為此《大公報》還以《喪儀文明》為題進行報道並給予了肯定。

 

劉春霖居津時,還與儒林友好章一山(梫)、金息侯(梁)、王仁安(守恂)、趙幼梅(元禮)等,多有詩酒之會,互相吟詩唱和,為天津詩壇增添了佳話。

 

1937年“七七”事變後,平津淪陷,時劉春霖正居住在北平家中。大漢奸王揖唐(與劉春霖是同科進士、赴日本留學時的同學),想借劉春霖的“狀元”之名作招牌,邀其出任北平市市長,王百般動員說服,被劉嚴詞拒絕。日偽惱羞成怒,第二天即抄了劉家,並用刺刀把全家人趕出宅門。後劉出重資托人說情,才被允許回到北平家中。

 

另據民間傳說,劉春霖是天津最早騎自行車的人。此外,還有“庚子事變”後,劉春霖家產一空,曾上街蘸賣糖堆的軼聞。

 

1939年天津大水災後,劉春霖徹底離開天津,赴北平居住。他患有心臟病,經受日偽打擊後,病情逐漸加重,於民國三十年十二月初二(1942118日)逝於北平寓所。

 

劉春霖工楷書,字極秀麗,得者寶之。他在天津曾以賣字的潤筆為生,多次為商鋪題寫匾額等。老城北門裏是珠寶店鋪集中之地,競爭十分激烈。“世華金店”特延請劉春霖書寫招牌,一時轟動津城。此外,他還為估衣街“聯升齋鞋帽店”、東門裏冰窖胡同李善人家藥店等題寫過匾額。劉春霖書法以小楷最為著名,出版有《大唐三藏聖教序》、《蘭亭序》等小楷字帖多部,至今仍廣為流傳。

 

 

各位網友, 若要欣賞劉狀元的墨寳, 請觀看本居士相冊欄內的 [劉春霖書法] 專輯 . 名人墨寳, 值得保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