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解老子《道德经》第九章 殖而盈之 不如其已

(2010-01-16 15:41:49)
标签:

老子

道德经

揣而锐之

不可长保

富贵而骄

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

天之道

文化

分类: 禅茶一味解老子《道德经》

殖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注:

1、“殖”:积累。通行本为“持”,本处依马王堆甲乙本而更正。

2、“盈”:满

3、“已”:停止。

4、“揣”:本处音“zhuī”,意锤炼。

5、“锐”:锋利。

6、“保”:看守住,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

7、“遗”:本处音“weì”,意送给、留下

8、“咎”:灾祸

9、“遂”:成功、实现

10、任继愈先生讲,本章中的三个“而”均为“并且”、“而且”之意,不是“但是”的意思。笔者认为“殖而盈之”和“揣而锐之”中的“而”是“但是”的转折之意,“富贵而骄”中的“而”是“并且”、“而且”之意。

 

意译:积累,但是满盈了,就不如趁早停止。锤炼,但是尖锐锋利了,就不能长久保全。就谁也不能守藏了。富贵并且骄纵,就会自己种下灾祸。功业完成,而不居于功,才是符合自然之道的。

 

本章中老子着重在讲物极必反,适度为佳,过犹不及的道理。如同《周易》开篇之乾卦一样,九一至九四爻是事物萌芽到发展成长的过程,九五爻是“飞龙在天”的极盛状态,而九六爻就是“亢龙有悔”了。

值得一提的是“身退”之说,各国学大家理解“身退”基本都是辞官位、抽身而去、避祸隐遁、激流勇退等等。笔者认为这是不对的。“身退”按老子第二章中所讲的就是“不居功”, “生而不有”、“为而不持”就是“身退”。如果“身退”就是隐退,而不再为万物万民做事了,同样是不符合自然之道的。试问,天地孕育万物苍生何止万载,何时曾见天地隐退的?所以,功绩有成后,既不能居功自傲、自以为是,也不应刻意的含藏收敛、隐退匿遁,该做什么还做什么,该怎样做还怎样做,只是不要以功臣自居而已。该不该退隐不是由是否功成而决定的,两者间没有必然关系,而是应按自然之道而决定。比如,第八章所讲的“动善时”。

      

后世道家所推崇之人物,比如汉张良、明刘伯温等,都是在帮助君王改朝换代之后就隐退了的,就认为他们都是得了道学之真谛,推崇之、效法之,使功成而身退隐遁之说愈演愈烈,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为避祸哲理。而殊不知,张良和刘伯温最后都是被毒死的,其隐退的结局,还不如没有隐退的萧何和徐达,后二人都是寿尽而病逝。

在当今之民营企业中,屡见创业打天下的企业元老们,企业二次创业阶段被纷纷罢黜。笔者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认为是“鸟尽弓藏”之理使然,并以此慨叹为臣之不易,为君之不义。但在笔者自认为读懂了老子之后,理解的深度不一样了,观念变了。“狡兔死,走狗烹”是“走狗”物尽其用,“飞鸟尽,良弓藏”是“良弓”物已无用,“敌国破,谋臣亡”是“谋臣”咎由自取,这都是符合自然之道的。看来君之所以能为君,确实有其高明过人之处。等解完了老子《道德经》,笔者当专写一篇文章,详解其间种种,以及在当今企业为高管者如何正确的应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