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是如何产生的?
(2014-05-03 19:11:07)
标签:
财经 |
电场是如何产生的?
一根导体在没有电流通过的情况下,导体周围不存在电场,只有在导体通电的情况下,导体周围才存在电场。这说明带电体是产生电场的物质基础。问题是,带电体是如何产生出电场的呢?我们知道,高温状态下的物体会向外发射光子或光波,那么,低温状态下的物体是否也会向外发射粒子或粒子波(物质波)呢?显然,物体周围永远会伴随着物质场或向外发射着物质波。导体在没有电流通过的情况下,导体周围只是存在物质场或向外发射着物质波,导体在通电的情况下,导体周围才存在电场或向外发射着电场波。所以,在电的作用下,物质场才转换为电场,当然,当导体停止了通电,导体周围又恢复了物质场的存在或恢复了向外发射粒子或粒子波的问题。这说明,物质场与电场或电场与物质场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或转化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认识这种转化或转换的物理过程呢?当然,我们必须先搞清楚粒子是如何从物体内部发生出来的?现在的科学理论只是存在一个“电子跃迁”理论,认为光子或光波是在电子跃迁的过程中发射出来的。至于带电体是如何向外发射电场波?,磁体是如何向外发射磁场波?物体是如何向外发射物质波?或者说,雷达是如何向外发射电磁波?电视台是如何向外发射电磁信号的?我们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根据我的理论,我认为,物体一般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只是存在原子核与绕核电子,所以,物体向外发射的粒子只能是电子,是原子核与绕核电子之间发生碰撞而把绕核电子撞击出物体之外的,当然,撞击出绕核轨道的电子就成为自由电子了,如果原子核与绕核电子之间的撞击力达到某种程度,被撞击出去的绕核电子就成为光子了。所以,所谓物质波,电场波或磁场波等都是被撞击出去的群电子的运动形式不同而已。物质场可以转换为电场或电场可以转换为物质场只是被撞击出去的群电子运动形式的转换。就是说,在电的作用下,导体内部的原子排列的有序了或者原子的动量,动能量趋于一致了,所以,带电体内部的原子核撞击绕核电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相同性了,于是,电场或电场力就呈现出来一定的规律性特征。当然,如果导体内部的原子失去了电的作用即,导体不通电了,导体中的群原子又恢复原来无序状态,原子核撞击绕核电子又成为无规律性的行为了。所以,电场是电对原子的作用而形成一系列的最后结果。
前一篇:关于体积的辩证认识
后一篇:用现代电学理论解析电的物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