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越南银条在中国

(2007-07-16 21:12:16)
标签:

收藏

银条

分类: 元宝之旅
 

    记得一九九二年我曾在北京琉璃厂购得一件一两的银条,他长方形的外观尚称工整,顶部有圆形印刻,底部有一方形印记,银条四周均为阳刻铭文,正面的铭文为「精银一两」,背面则为「嘉隆年造」四字,另外两侧分别铸「中平号」,及「值钱贰贯捌佰」,当时并不清楚这件银条的背景,只觉得造型比较特别,抱着好奇的心态,我顺手买了下来,但回家后放进抽屉,就一直没怎么研究他。

 

    每二年,在北京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我看见了另一件重约十两的银条,银条本身略呈弧状,造型简单稳重,正面没有铭文,背面有阴刻铭文「十两」二字,两侧分别有,「中平」、「公」、「甲」等印记,在银端的一面,并有两个「皇」的印文,那时觉得非常奇怪,虽然当时对中国的银锭还是一知半解,但在所阅读过有关元宝的书籍中,并没有出现过这种银条,因此决定先买下来,回去再好好研究一番。

 

    这一次,求知欲让我非得「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行,于是我开始查看有关书籍和图录,但由于当时我的藏书有限,因此一直没能找出一个正确的答案;一直到有一次在同好的聚会里,一位对古币颇有研究的朋友告诉我那「嘉隆年造」的一两银条,是越南阮王朝前期的银锭,「嘉隆」是阮王朝第一代皇帝阮福映的年号,这下我才恍然大悟,或许这枚十两的银条,也可能不是中国的,因为存世的银条,除「台湾府课」外,中国各省基本上没有种造型。在几经探索下,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被我探究到这件十两的银条,也是越南的铸锭,而且也是阮王朝时期流通的货币。

 

    越南是一个俱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他的发展和我国一直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在秦始皇时代,就在岭南地区设置象郡、南海和桂林三郡,其中象郡即今越南北部、中部和广西的西南部。而后虽然中国历经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多次改朝换代,但越南始终还是在各王朝的控制下,为中国的属地。这种情形一直到宋朝初年越南建立自己的独立王朝后才告结束。

 

    越南成为独立的封建国家以后,先后经历诸多的政权与朝代。后独立建国丁朝,一直到十八世纪末,沦为法国殖民地的阮王朝为止,历代均有自己铸造的货币,而这两件银条,正是阮福映在推翻西山政权后所建立的阮王朝初期,所铸造的货币。

 

    阮王朝从西元1802年阮福映在法国人的帮助下建立政府开始,到西元1945年阮王朝最后一位统治者保大帝退位,胡志明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为止,共一百四十四年;其间以西元1883年法国迫使阮王朝签订第一次顺化条约,越南从此沦为法国的殖民地,时间上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约八十二年,历经嘉隆、明命、绍治及嗣德四位皇帝。嘉隆帝阮福映在即位以后,先后设立铸钱局,宝货局及宝象局,并设置中平候,负责督造银锭,当时流通的货币有铜钱、白铅钱、金、银币及银锭等,种类较为繁多。

 

    「精银壹两」这枚银锭,铭文「精银」二字,是嘉隆年间对所铸造银条的称呼,据记载,「精银壹两」银条是嘉隆十一年(西元1812年)九月开铸的,符合这枚银条背面「嘉隆年造」的铭文。另外流传于世的这类银铤,还发现有多个版本,其中较为明显示的差别是在银条侧面「中平号」铭文上的鉴定戳记。嘉隆十一年所铸造的第一批「精银一两」银条,通常没有加盖这种戮记,根据阮王朝嘉隆十二年所发布「新制银锭条例」的规定,在城镇设置银匠二个,对征纳的银锭进行检验,成色重量合格者,由估看人员加盖鉴定戮记,以便在市面上流通;因此新条例颁布以后所铸造的银条,在其带有「中平号」铭文的一面,往往可以看到「元」、「正」、及「」字等戮记,因此我们可以较有把握的推论,这枚「精银一两」的银条,应是在嘉隆十一年(西元1812年)左右所铸造的。

 

    至于另一枚十两的银条,他虽然没有明显的标出铸造年号,但根据锭面上的印记,我们可能推测,他应该也是嘉隆年间及明命初期所倾铸的银条。

 

    这种十两重的银条,共造型在嘉隆、明命、绍治、或嗣德年间均有铸行。据史料记载,嘉隆年间,北城造局在铸银时,曾使用六枚铁印,分别为「公」、「甲」、「中平」、「十两」、「看」及「实」等,手上这枚十两的银条,除「实」这枚印章没有外,其他的印记均相符合;此外,自明命十三年以后,阮王朝改换原宝泉局及内务府的印记,并重新发给内务府或地方政府两枚铁印,其中一枚为干支记年,另一枚给内务府的为「内帑」二字,给地方政府的则为各地的地名;阮王朝还同时规定凡十两以上的银条,在锭面上必需要加盖「明命」年号的印记,从此这种锭面上形成一排三戮,带有年号,干支记年,和地名的作法,便成为以后同类型银条,在铭文上的固定规制。这枚十两的银条,其锭面的印记排列,不符合明命十三年以后的铸锭条例,但他却嘉隆年间,北城造作局的铸行铁印,因此这枚银条是嘉隆年间或明命十三年以新的铸造的银条,应该是较有说服力的推测与估算。

 

    至于这些银条为何会在中国出现,我想主要还是来自协助越南开采矿产所造成的劳力输出及边境贸易的关系。清乾隆、嘉庆以后,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民工,越过国境,前往越南从事银矿及其他矿产开采的工作,像当时越南的南当银矿,清华银矿,皆由清朝商人承包开采,这些民工长年在外工作,每次回国的时候,带回不少越南的银两,造成越南当时所用的银条流入中国。至于边境贸易所造成越南银两的流入中国,或中国货币在越南境内流通的现象,这是长期以来一直就有的现象,当时贸易可分为海路及陆路。海路是清代商人取海道与越南南部的城市进行贸易往来,虽然当时这种海路贸易已很平常,但当时还是以陆路的边境贸易往来更为频繁。中国与越南在陆路的边境交易,历朝以来,均相当盛行藉由着这些民间的边境贸易,两国的制钱及白银均有大量的流通,因此这些越南的银条,也就逐渐流入中国。

 

    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假使这些银条是在美国发现的,那只能用一种偶然性的原因,来考虑这个事实,但今天这些银条是出现在中国,特别是在中国的云南或西南地区,而且陆续有不少发现的实物,那么这就表示着,这引起银条是由于两国民间的商业交易与特定的历史原因,所造成这种必然的结果。这些年来,个人这所以竭尽全力倾心研究银锭,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太多的历史银锭,他的存在,本身就由于历史事实,政治因素,或财税政策所造成的一种必然的结果,他们的前进后,都有一段漫长的故事,我珍惜他们走过这段漫长历史舞台的经历,我希望能去了解他,探索他,敲他,并和大家一起共享他们曾经拥有的荣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元宝满天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