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邮票上汉画溯源

(2008-09-05 21:47:44)
标签:

邮票

汉画

文化

欣赏

南阳

分类: 集邮文化

邮票上汉画溯源邮票上汉画溯源邮票上汉画溯源邮票上汉画溯源邮票上汉画溯源邮票上汉画溯源邮票上汉画溯源邮票上汉画溯源       邮资图上的南阳汉画像石溯源

□ 杜全山 金桂莲

 

改革开放以来,汉画像石频频在邮资票品上亮像,受到世人的瞩目。特别是南阳汉画像石刻出现的频率最高,共计8枚之多。南阳汉画像石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让邮票设计家如此青睐?让我们以邮为媒,追溯历史,探寻邮资票品中南阳汉画像石刻的真面目。

南阳,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东汉光武帝刘秀及其重要的文臣武将发迹于南阳,故有“南都”、“帝乡”之称。同时,南阳还是南北文化、科技发展的交汇地,多种文化因子的碰撞产生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汉画像石刻是其典型的文化特征。汉代崇尚厚葬的理念孕育了汉画像石这种艺术形式,从而展现了汉代文化艺术的空前繁荣,盛载了汉代的历史、文化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1984年11月15日,著名邮票设计家任宇从南阳汉画像石拓片中精选了五幅不同动态的牛的形象,作为《1985年贺年邮资明信片》的邮资图案。(图1)她在“《五牛图》和南阳画像石牛”一文中叙述:“今年4月,有机会能在文物出版社张启亚先生处看到南阳汉画像石拓片,大饱眼福,立即被汉人奔放无羁的雄大气魄所折服,深深理解了鲁迅先生为什么在逝世前两个月还写信盼河南友人‘能将桥跟脚的画像石……等水消之后拓下来’的渴望心情。”、“与广大集邮者同赏瑰宝的心愿,促使我从这批拓片以及其它有关资料中选用了不同情态的牛的形象,作为1985年贺年明信片的邮资图案。”(原载《集邮》1984年第11期)这就是南阳汉画像石让世人瞩目,让邮票设计家青睐的最佳答案。

南阳黄牛是我国五大良种牛之一,历史悠久。在南阳汉画馆所藏的近三千块汉画像石中,牛是常见的画像内容,其中斗牛的形象犹为众多。那么,这五枚邮资图中不同形象的“牛”出自哪些汉画像石刻呢?笔者寻根溯源,查阅了大量的南阳汉画像石拓片及原画像石刻,寻出了这五枚邮资图的原拓片。

第一图为腾空猛抵的牛,选自南阳市五中汉墓出土的“斗牛”图。(图2)原画像石中刻一人裸上身,短袴挽管,徒手斗牛,牛后肢腾起,弓颈猛抵,斗牛者胸有成竹,毫不畏惧。左边刻有两兽相斗。整个画面云气缭绕,烘托出争斗犹酣的气氛。

第二图为小牛吃草,选自南阳唐河县湖阳辛店村汉墓中的“群兽”。(图3)原画像石中中有五兽:张牙舞爪的虎、张口直立的熊、前卧的鹿、回首张望的兽。画中五兽似在戏耍,画面安宁和谐。

第三图为大耕牛。选自1935年在南阳市的白滩征集到的“牛郎织女星座”的画像石。(图4)原画像石的右方刻牛郎扬鞭牵牛,上有三星,当为牵牛星;左上方七星环内刻一玉兔,表示月亮;左下方一女子居四星之中,为织女星座;画中刻有白虎星座。整个画面将天象与神话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思巧妙、生动有趣。

第四图为角抵牛。选自南阳市五中汉墓“斗兽”(图5)。原画像石的中部刻一武士斗败右侧一兽后,又迎斗左侧奋力抵来之牛。画面表现了汉人勇猛无畏的雄姿。

第五图为雄健的野牛。应该是选自南阳市中原机校“逐疫辟邪”画像石(图6)。原画像石的右方有一熊,振肢奋爪,张口嗔目;中间一牛,犄角如锥,曲颈前冲,左边一人,跨步亮掌迎斗怒牛。此图中的牛与邮资图中的明显区别在于弹起的后腿。经过查找、分析,应该是综合了“逐疫辟邪”及南阳县引凤庄汉墓“象人斗兽”中的牛。正如设计家任宇在上文中曾说:“我以拓片为范本,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做了符合邮票艺术特点及印刷要求的适当整理。”

1991年10月12日至18日,“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北京举行,特发行了JP31纪念邮资明信片(图7)。著名邮票设计家卢天骄同样选用了南阳汉画像石“徒手斗长梃”作为邮资图案。这类图案在南阳汉画像石中表现较多,大同小异。经过对比分析,邮资图案选自南阳县汉墓出土的“徒手斗长梃”,也有称“驱魔逐疫”。(图8)原画像石左方有一后腿腾起、弓颈前冲的牛。右方有两人在争斗犹酣,一人双手挺长矛向前追逐,另一人张开双臂,跨步侧身,徒手搏击,画间云气缭绕,运动感极强。

从全国出土的汉画像石的现状来看,各个地区特点各异。南阳是全国汉画像石出土最多的地区,并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1999年3月16日发行的《汉画像石》邮票,全套六枚,展示了全国五个地区的汉画像石,其中第六枚“嫦娥奔月”是南阳汉画像石中精品之一。(图9)该画像石于1964年出土于南阳市小西关汉墓,现存南阳汉画馆。原汉画像石中一女子人首蛇身,面部表情兴奋欢快,面向月轮作飞升状。周围有众星云气妆点缭绕。画的左边有一圆月,月内有蟾蜍。应合了南阳人张衡著《灵宪》一书云“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这枚邮票完全以原画像石为蓝本,真实再现了中国古代神话“嫦娥奔月”,同时表现了二千年前人类幻想登月升仙的美好愿望。

2004年8月13日,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为此,中国与希腊联合发行《奥运会从雅典到北京》纪念邮票一套二枚。邮票图案分别是北京“天坛祈年殿”和雅典“卫城帕提农神庙”。其中,第二枚“北京天坛祈年殿”的背景衬图及小版张边饰采用了南阳汉画像石――武士。邮票上的天坛两边各有一名武士相护;小版张的右下边采用了组合而成的南阳汉画像石――三名武士。据该套邮票责任编辑陈宜思介绍,邮票及小版张上的武士选自南阳汉画像石。三名武士威猛凶悍,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生动再现了中国汉代崇力尚武的时代精神。

这枚邮票及小版张上的武士均选自南阳方城县出土的汉画像石,现存南阳汉画馆。看似互相竞技的三名武士自成一体。事实上,他们之间并无关联,而是设计者根据需要从三块画像石中选取、组合而成。第一名武士选自“武士斗虎”画像石,(图12)画面左右各刻一虎,中间一武士,头戴尖顶帽,赤裸上身,腰佩长剑,跨步躬腰,一脚踹虎,双手前伸,撕开另一虎口,可谓是虎口拨牙,勇猛无比。第二名武士选自“朱雀、神荼、铺首衔环”画像石,(图13)上部为朱雀,冠羽后曳,造型生动,展翅欲飞;中间为铺首衔环;下部为神荼,张口翘须,环眼如铃,赤裸上身,左手前伸亮掌,右手执铖欲砍,状貌獠戾,望而生畏。第三名武士选自“朱雀、郁垒、铺首衔环”画像石,(图14)上中部为朱雀、铺首衔环,下部为赤裸上身,手持长矛,躬腿前刺的郁垒。神荼、郁垒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善治恶鬼之神。被世人奉为护宅之神。南阳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载:“岁旦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 ,俗为二门神”。

这套邮票吸收汉画像石刻“武士”及二门神为元素,从而展示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古代体育与奥运精神的内在联系。同时,寓意中国“武士”、“门神”将永远守护奥林匹克,承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最终圆梦中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