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古事记》导读(1)
(2008-12-06 21:57:02)
标签:
约瑟福斯犹太罗马文化 |
分类: 丝绸之路 |
《犹太古事记》导读
在西方世界,弗拉维乌斯·约瑟福斯的《犹太古事记》是一部知名度极高的古典名著,但在中国恐怕却是识者寥寥。笔者过去也只是从各种史学史中得知该书一鳞半爪的信息,最近才购得该书的经典英文译本,细读后感觉收获颇丰,始信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不过有空闲精读原著的人毕竟是少数,都柏林三一学院教授Brian McGing为该译本写的导读学术水平精深独到,细细品来亦饶有趣味,可替不能或无暇通读全书的古史爱好者们弥补不少缺憾。故笔者不揣浅陋,将其导读全文译出以供更多人欣赏,不当之处望朋友们多多指正。
《犹太古事记》导读
§1. 约瑟福斯的生平
玛西阿斯之子约瑟福斯(更熟为人知的名字是弗拉维乌斯·约瑟福斯)至今仍是犹太民族中记录本族历史最著名和最重要的作家。他的卷帙浩繁的著作的声名并未给他带来与之相称的荣誉,因为他的人生分成两个明显阶段,许多犹太人曾认为,可能至今仍相信他在后期出卖了自己的人民、祖国和信仰。人们对他的评价可能有分歧,但无人会否认他的一生及其生活的年代具备多样性、戏剧性和激动人心的色彩。
约瑟福斯于卡利古拉当选罗马皇帝的公元37年生于耶路撒冷。此时罗马势力已在近东存在了一百年:公元前63年,作为其重组帝国东部的一部分,伟大的庞培迫使犹太向罗马纳贡。这次罗马上层精英的首次造访后来被证明是罗马和犹太人不快关系的肇端。庞培资助了两个马加比王子——阿瑞斯托波鲁斯与希卡努斯去控制犹太诸邦,最后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围攻阿瑞斯托波鲁斯的支持者们。他劫掠了圣殿,杀人数以千计,并犯下了进入“至圣之殿”的严重罪行——那是只有大祭司才允许采取的行动。尽管尤利乌斯·恺撒是犹太人的好朋友,同罗马的关系却并不因此而变的友好:与犹太人最近接触的主人相比,罗马的控制力要强得多。事实上,在此前的五十多年里犹太其实是一个独立国家。大卫、所罗门治下的犹太王国光辉岁月消逝后,犹太人先后臣服于不同的帝国势力——亚述、巴比伦尼亚、波斯、托勒密和塞琉古王国(与托勒密同为亚历山大大帝继承者们传下来的希腊化王国)。波斯、托勒密和塞琉古都未强加给他们严密的帝国统治体系:犹太人基本可以实行自治(“铲除异端”行动——公元前160年左右安提奥科斯四世实行的宗教迫害是一次偶然而为期很短的例外)。公元前二世纪起塞琉古王国开始走向最后的衰亡,二世纪末的马加比领导人们利用塞琉古的衰弱自立为王,基本恢复了犹太的独立地位。
他们完成此举之时,罗马人已近在门口。庞培的干涉和接下来的罗马干涉(例如,公元前53年,克拉苏在被帕提亚人击败之前劫掠了圣殿财富)注定将成为犹太人被迫吞下的苦果。当希律王在公元前37年成为国王后,罗马对犹太的控制在某种程度上放松了。称他为傀儡皇帝并不公平,因为他在许多方面都是一位强大而富于才干的君主,但他的确只在得到罗马的赞许和支持时才实行统治。公元前4年希律王去世后奥古斯都皇帝继续实行立犹太王的政策,但希律王之子阿彻劳斯被证明不具备国王素质。公元6年,罗马宣布犹太为行省(更可能是附属于当时的叙利亚行省)。当时立刻发生了骚动,遭到了血腥镇压。形势似乎得到了平定(至少我们没有听说其它的动乱),直到公元26年庞提乌斯·彼拉多成为总督为止。彼拉多在任十年,期间多次与其臣民产生矛盾;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可能并非如此),当他下令处死一个名为耶稣的犹太人时几乎没有引起争议,在约瑟福斯的著作里最多也就是略微提了一句。
犹太总督之职并非肥缺,后来继任的多数行省总督跟彼拉多一样,是不具备准确判断力与才干的相对低水平官员:罗马统治的特点表现为漠不关心的冷酷与少有耐心的残忍,以对付那些在罗马人看来好吵闹和不合作的犹太臣民们的坚韧。这就是约瑟福斯出生时的政治氛围。其后不久形势恶化,卡利古拉决定在耶路撒冷圣殿为自己建立一座雕像,这在犹太人眼里无异于另一次迫害。犹太人愤怒地反对此计划,负责执行此任务的精明且富于远见的佩特罗尼乌斯很快认识到,如果执行这一计划将引起犹太人的起义。佩特罗尼乌斯大胆地拖延此任务,直至卡利古拉大快人心地遭到暗杀,灾难爆发的威胁消除了。但好景不长。如约瑟福斯看到的,犹太极端主义和罗马的腐败无能共同将犹太推入了更严重的危机,导致了整个行政体系的解体:公元66年行省最终爆发了反罗马起义。此时约瑟福斯正值中年,这无疑是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
他的家族极为显赫,是古老的祭司世家,同著名的马加比家族还有联系。这样的宗教与皇家背景使他自动跻身犹太的知识精英阶层。他在自传中声称自己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或许是法利赛式):十四岁时他因学识受到重视,大祭司和其它上层犹太人找他咨询法律事务。这一说法令人联想到少年耶稣,再加上作品中其它的文字雷同与明显的自辩色彩,使我们必须小心看待约瑟福斯的自述。十六岁时他进行了一次寻求知识的远游,以便学习三个犹太支派——撒都因、法利赛和埃塞尼派的学说,希望能从中择其最优。在按照名为巴努斯的清规戒律在沙漠中忍饥挨冻之后,约瑟福斯回到正常的犹太式生活中,开始法利赛人的生活。
他一生中的下一个重大事件发生在二十六岁,那时他奉命前往罗马解救被行省总督斐利克斯送去的几位犹太祭司。他在路上翻了船但被救起(同圣保罗和其它一些名人的事迹一样可疑)。他在罗马结识了一位受到尼禄皇帝宠幸的著名犹太演员阿利图鲁斯,后者将他介绍给了尼禄的情妇鲍帕娅。靠着似乎同情犹太人的鲍帕娅的帮助,他促成了对祭司们的解救,圆满完成任务并满意地返乡。他的生活从此将变得极为复杂。
他回到犹太后发现其同胞们正准备发动反罗马的起义。他将这种行为视为疯狂。他声称犹太人的力量无法与罗马相提并论,唯一可能的反抗结果只有失败。但他和其它谨慎的犹太领袖未能冷却战争的狂热,犹太在公元66年由骚动转化为公开的战争:马萨达和耶路撒冷的罗马要塞遭到屠杀和占领,替皇帝举行的日常祭祀也中断了。叙利亚总督塞斯提乌斯短暂地抵抗了犹太叛军,却出人意料和莫名其妙地撤退,并在逃跑途中受到重创。犹太人暂时控制了犹太地区。在耶路撒冷召开的一次特别集会指派了组织抵抗罗马的将领,约瑟福斯发现自己要负责加利利和加马拉市的防务。考虑到他对起义的敌视态度,这一任命似乎令人吃惊。但他并未像其它亲罗马贵族一样拒绝使命,我们可猜测他与大祭司阿纳努斯的意见是一致的,即尽管结局渺无希望,既已开战就必须全力以赴。
担任加利利地区指挥并不仅仅是组织力量抵御罗马那么简单。团结全民族抗击外来压迫的正确态度不幸被我们忽略了:“伟大起义”之年既是对罗马的军事挑战,又是犹太人的内部斗争之年。约瑟福斯在加利利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利益冲突、反对派和争权者。他似乎确实凭借才干建立了对地方的控制。但他的成功仅限于此,如他所预见的,自己无力抵抗罗马人。尼禄派来剿灭犹太起义的是未来的皇帝韦伯芗。公元67年春,韦伯芗开始毫不费力地占领加利利。他前进中遇到的第一个主要障碍来自其围攻的约塔帕塔。约瑟福斯组织了防务并从六月坚守至七月底,但城镇最终被攻陷。约瑟福斯和其余四十人乘劫掠的混乱逃进一个山洞。他自己毫无保留地承认,他在那里的表现远不是英雄主义的。罗马人两天后发现了这批逃亡者并试图说服约瑟福斯投降。他起初拒绝了,但后来考虑到自己作为上帝先知的特殊地位,觉得自己太高贵而不该赴死,于是决定投降。执行这一决定比作出要困难得多,因为同行的逃亡者们高呼要自杀,并让约瑟福斯选择:是光荣地亲手自尽还是作为叛徒被他们处死。约瑟福斯狡猾地建议他们抽签互相杀死,活到最后的一个自杀。他通过作弊使自己成为最后两个活着的人之一,并说服了那个同伴与自己一起投降。
这个时刻标志着约瑟福斯生命中全新的罗马阶段的开始。他获准直接同韦伯芗交谈,并预言韦伯芗和其儿子提图斯都将成为皇帝。这或许是偶然的言中,或许是约瑟福斯甚至是韦伯芗有目的的暗示性语预言。当然,无论如何,预言在公元69年成为了现实。在公元68年尼禄自杀和伽尔巴、奥托与维特里乌斯的短命统治后(四帝之年),韦伯芗的部队拥立他为皇帝。直到此时为止约瑟福斯仍是战俘。当他没有在约塔帕塔就义,而是投降并受到罗马人优待的消息传开后,犹太起义者们将他贬称为懦夫和叛徒,从此开始了犹太人对约瑟福斯长期的敌意。除了这件事及在韦伯芗令下与一位犹太女战俘结婚(第二次结婚)之外,约瑟福斯对被俘期间的经历只字不提。韦伯芗被拥立为帝后记起了约瑟福斯的预言并立刻释放了他;约瑟福斯也成为皇帝密友中最受信任的一位。他跟随韦伯芗和提图斯去了亚历山大里亚,在那里结了第三次婚,之后随提图斯返回犹太负责同犹太起义者的沟通谈判。在公元70年围攻耶路撒冷的战役中,约瑟福斯数次尽力劝说犹太人投降,这更巩固了其作为叛国者的恶名。城市陷落时,他在罗马军中的地位使他成功地为二百余名犹太俘虏争得了自由,但尽管提图斯与韦伯芗赐与他犹太的土地,他的忠诚已无可挽回地受到同胞们的质疑。他陪同提图斯前往罗马,据我们所知再未返回故土。
经历了这些奇遇后,约瑟福斯的余生相对平安无事——尽管一个生养于耶路撒冷的虔诚犹太人,反罗马起义的叛军领袖的生活注定是很不寻常的。韦伯芗授予他罗马公民权、一份年金和一间别墅,他在提图斯(79-81)与多米提安(81-96)时期继续享受着弗拉维王朝的恩宠。他第四次结婚并开始了舒适而多产的写作生活。光明的晚年中唯一的几缕阴影来自他的犹太同胞们持续的批评与羞辱。尽管他毫无痛苦地记述这些攻击,并且似乎从不后悔自己的政治见解和决定,他仍感到不快并觉得有自白的必要——虽然《自传》并不仅是自辩,而他的所有其它著作都含有自我批判的部分。《犹太古事记》于93-94年出版,《反阿皮翁》稍晚于此。这是我们掌握的有关约瑟福斯的最晚可靠年代。此时他还不满六十岁,因此他理论上可能活到了涅尔瓦(96-98)与图拉真(98-117)时代。不过,他在《古事记》的末尾确实提及了未来的出版计划——另一部概述犹太反罗马战争及随后几十年事件的历史著作;三部介绍犹太教神学与法律的作品——但我们没有证据表明他写了这些书,似乎随着公元一世纪的终结,约瑟福斯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也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