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虎妈“式教育值不值得提倡?

(2012-09-24 18:13:34)
标签:

育儿

蔡美儿

教育方式

虎妈

虎爸

分类: 边走边想
  最近有个美籍华裔妈妈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将自己教育两个女儿的经历写了一本书——《虎妈战歌》,这本书引起轰动,并随着虎妈一家被刊上近日的时代周刊封面而成为美国人的讨论热点。虎妈之所以成为讨论热点,源自她对两个女儿苛刻的教育方式:只允许弹钢琴,不允许碰第二种乐器;不允许看电视、不允许参加同学晚会,每门功课必须拿A,琴弹不好不允许吃饭;蔡美儿为两个女儿制定十大戒律,自称“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就目前来看,虎妈的教育成果斐然,大女儿同时被哈佛和耶鲁同时录取……
  
  虎妈的这种教育方式在中国家庭来说是见怪不怪、司空见惯,但对美国人来说却显得另类,一方面让美国人难以接受,一方面虎妈孩子的优异成绩也让很多美国家长感到羡慕,这就使得虎妈的教育方式成为美国人一时的争议热点。
  
  就中国人来说,看看我们的周围,有很多这样的虎妈虎爸,例如钢琴家朗朗的父亲、著名钢琴家傅聪的父亲傅雷,他们都信奉一种严苛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只不过他们的教育成功了,而更多的孩子吃了苦中苦,却未必后来成为人上人。
  
  虎妈教育难以让美国人接受,这里涉及到深远的东西方教育理念、人生态度甚至法制理念的差别。
  
  对很多中国父母来说,孩子就是父母的私产,养儿防老就是典型的这种理念的体现;而望子成龙、光宗耀祖又使得父母脸上感到荣光;父母小时候没有条件实现的理想和愿望寄托在儿女身上,通过下一代实现自己的人生夙愿。在这样的传统教育理念中很少将孩子作为独立人格的个体对待,而近乎自私的看做自己的私产和风险投资。
  
  东西方教育分歧还涉及到“快乐人生和奋斗人生”的差别。有个经典的笑话,一个乞丐在树下晒太阳,路过的富翁提醒他应该勤奋挣钱。乞丐反问:我挣钱后不就是为了快乐的晒太阳么?我现在正在快乐的享受这样的生活。当然这是个很极端的笑话,不过发人深省,在当前这个拜金主义和物欲横流的物质社会,很多有钱的中国人正在为金钱而疲累,却忘记了挣钱的最终目的是“快乐的享受生活”,而绝不是辛苦的挣钱。对人生态度也是,中国人的传统人生态度是“好死、善终”,中国人的人生追求是最后终点站的圆满,却疏忽了人生过程中的享乐;传统中国人的人生观将人生割裂了,所以中国孩子的童年、少年的快乐是可以牺牲的、忽略的,因此有这样的说法——“一日之计在于晨、寸金难买寸光阴“。几乎所有的中国励志名言都是”吃苦、奋斗“,少有谈到宽松的成长教育,中国的孩子的童年于是除了苦读还是苦读,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教育成为一种功利教育、名利教育、升官发财教育。
  
  中国历史长期处于封建制度,家庭处于封建家长制模式,个人在社会上少有人权的觉醒,在家庭内则少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父母很少平等的对待孩子,大多数父母忽视孩子的人权,而将孩子当作可以随意塑造控制的“树苗“,按照自己的愿望和想象来捆扎、修剪,最终打造成自己满意的”漂亮盆景“,即成材教育。自己的父母曾经如此教育自己,自己长大成为父母后也如此教育下一代,近乎成为”冤冤相报“的连锁链条。
  
  那么,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呢?人生有目标也有过程,最终的目标是“快乐的人生“,而快乐决不是一个目的,而是过程,这个过程不但包括”晚年的善终“,还包括”快乐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人生的每一个过程都不可分割,任何一个人生阶段不快乐,都不能算得上是一个完满的快乐人生。或许是这样的原因,中国人曾经很穷、很苦,中国人能够好好活着就已经不易,导致大多人难以奢望整个人生各年龄阶段的快乐,于是只得穷毕生的奋斗来换取那最后的善终。这应该是一种数千年来的艰难岁月养成的民族心理忧患情结。
  
  总而言之,教育是人性的、人文、人本的,虎妈式教育或许适合虎妈和她的女儿,却未必适合其他大多数家庭。作为父母来讲,教育子女是权利也是义务;而对未成年子女来说,他们的快乐童年应当受到尊重,教育不应该是痛苦的和压抑的,应该是快乐的和享受的!对于普天下绝大多数家庭来说,无论如何的“虎妈教育“,未必个个孩子都有考上哈佛和耶鲁的幸运,所以,平常教育、普通教育才是普遍教育,才适合大多数家庭和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