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制度是自毁长城制度!
(2010-09-17 19:30:50)
标签:
教育文卫中国教师节公务员考试杂谈 |
分类: 边走边想 |
如何看待教师节和尊师重教?
今天是教师节,首先祝贺教师朋友们节日快乐;其次,我认为教师节已经几近鸡肋节,并有极大的负面作用,教师节已经偏离了“尊师重教”之内涵。
教师节对尊师重教的作用不大。每年教师节,各级领导口头“尊师重教”一番,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多大实际意义。“五一劳动节”并没有根本扭转一线劳动者境遇,“三八妇女节”搞了多少年,妇女地位权益没有多少实质提高,妇女们却落得个“三八”的歧视称谓。鲁迅那个时代没有什么教师节,但鲁迅这个经常批判政府的教师,政府给的薪水却整整300大洋,按当时币值,一年可以买4栋北京四合院!
教师节几近“批评教师的节日”。每当教师节来临,各级领导不痛不痒的来个尊师重教的口头慰问。媒体和社会却总是在这个节日当口对教师这一个群体开始口诛笔伐,“教师收礼”、教授是叫兽、师德低下、教师乱收费云云……家长抱怨铺天盖地,“唉!倒霉的教师节又来了,又得割肉出血……”
相当一部分教师被负面影响无辜牵连。在一些大城市教师节这天送礼给教师的多,在一些农村偏远地区教师收礼少;毕业班老师、班主任老师、高中初中老师收礼多,但低年级相对少些。那些收礼少或收不到礼的教师们也被殃及池鱼,成为被道德谴责的对象。
礼物的鸡肋、师生的负担。有些教师能收到一些实惠的礼物,有不少教师却收到大量的贺卡、鲜花、小礼品等鸡肋。固然,贺卡、鲜花、小礼品等礼轻情意重,但问题是它们蕴含的未必都是情意,而是一些学生家长在无奈的攀比心理或担心被老师冷遇的违心之举,人家小孩送礼给老师了,咱家小孩不送,老师会有看法,送却又舍不得送值钱的,于是就弄点贺卡、鲜花等不值钱的应付应付。学习很紧张,平时还要学钢琴、跳舞什么的,学生疲于应付,实在没有时间给老师做贺卡,但是其他同学给老师做了,那我自己也做几个吧。尽管有的确实是师生情谊,但绝大部分没有实际意义,是中国人情社会过早污染校园净土的侧影。对老师来说,你还不能不收下这些小礼物,否则容易被误解为嫌弃礼物。收下吧,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几个班级几百个,一个教师节家里像一个杂乱无章的大仓库,到处是贺卡鲜花什么的,这玩意还不能退给礼品店,放家里占地方,于是只有扔到垃圾堆里。我的邻居就是一个教师,我经常在教师节后这几天看到他往垃圾箱里扔鲜花、贺卡这些小玩意。这些流于形式的礼品对师生双方都造成了负担。
过早让孩子们沾染不良的人情世故和不正之风。一些家长给老师送礼的时候总爱带着孩子一起去老师家里走后门,家长们背后埋怨这种陋习,但在老师面前却虚情假意的扮真诚。这种人情社会的虚伪潜移默化的毒害了孩子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过早的学会了虚情假意的世故。同时,拉关系、托人情、走后门、行贿受贿这些不正之风对孩子产生了直接的熏染,使得他们很小开始就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言传身教!
教师是一个特殊并普通的职业。教师是个特殊职业,教师的工作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未来。但是,教师工作同时也是一个普通工作。我们注重师德,但并不等于我们不要重视医德、官员的官德、农民的农德、工人的工德。教师师德影响子孙后代,奶农生产三聚氰胺、菜农用剧毒农药喷洒蔬菜、工人生产伪劣产品,这些同样危害重大。因此,教师也是人,教师职业不该有拔高的道德要求,官员、工人、农民、医生、商人具备同等的道德要求。尊师重教固然不错,但同样应该尊农、尊工、尊医、尊商,这个社会的每一个劳动者都应该受到同等的尊重和重视。教师有教师节,工人有劳动节,但农民却没有农民节,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大国来说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当然,有朋友会持反对意见:官员不是也没“官员节”吗?笔者认为,这不能相提并论,官员是天天过节,今天去A省过龙虾节,明天受邀去B市参加旅游节,后天出国考察饮食文化节,人家天天过节、不亦乐乎!这农民能有什么节日?国庆节在农田里过长假,劳动节在庄稼地里劳动,中秋节在地里团圆,也只有春节的年初一在家里过节,其他节都在田里边过节休假。显然,中国最需要的是农民节!
因此,必须将“尊师重教”落实到行动中来,并使得尊师重教的政策可行。笔者认为,西方欧美的教育体制才是真正的尊师重教,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提高教师群体收入。在西方国家,教师、医生、律师是收入最高,也最受人尊敬的群体。这些群体执业标准严格,准入门槛很高,自然收入水涨船高。
其次,提高教师职业准入门槛并严格监管机制。目前中国教师的收入过低,同时准入门槛太低,导致教师队伍整体人才素质不高。中国当前最优秀的精英被公务员招考制度一网打尽,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的首选职业理想是报考公务员,在一些地区公务员招考的录取概率甚至是200:1、500:1。可见,中国今后最优秀的人才都在公务员队伍中。笔者认为这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事实上,公务员并不是对人才最急需的行业,比如笔者附近的一个小小民政部们,发结婚证的公务员就有三位,他们整天干的事情就是在结婚证上盖公章——啪!啪!啪!他们十余年寒窗,大学毕业后经过惨烈的公务员考试竞争,其今后人生的用武之地居然是‘啪!啪!啪!’拿公章拍桌子,拍走大好人生年华!
笔者附近的一个小菜市场,有2个工商所的公务员在每天给菜农开票收管理费,他们也是刚刚经过公务员考试的大学毕业生,这样的百里挑一、乃至千里挑一的优秀精英的工作也仅仅是开个票,然后一张报纸一杯茶混一天,终老余生。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当前公务员制度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人家意大利连妓女都能合格的参政议政做议员,显然这个行业的要求实在不能算高,但咱们的公务员却是千挑万选,最后却是大材小用、人浮于事,而且还贪腐不断。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决不是如今的高薪养廉,而是公务员权力的监督透明机制。高薪养廉并没有养廉,却导致公务员过高的待遇将举国精英人才一网打尽。笔者认为,当前最需要的是“高薪养士”,而绝不是“高薪养仕”,这里的“士”是儒士、士气、学风,要用高薪来养科研人才、教育人才、卫生人才,用高薪来培养、鼓励、弘扬高尚的“学风、学养”。明代高官、大学者杨慎有名言,“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可见,国家养士是如此重要!教育是国家大计,在提高教师收入的同时,提高教师门槛,如使得科教文卫行业的收入比公务员还高,那么,中国的一流人才必然涌向科教文卫行业,也才能避免大量的一流人才过多流入公务员队伍,杀鸡用牛刀,牛刀官僚化,暴殄天物,全民族伤仲永也!
教师节对尊师重教的作用不大。每年教师节,各级领导口头“尊师重教”一番,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多大实际意义。“五一劳动节”并没有根本扭转一线劳动者境遇,“三八妇女节”搞了多少年,妇女地位权益没有多少实质提高,妇女们却落得个“三八”的歧视称谓。鲁迅那个时代没有什么教师节,但鲁迅这个经常批判政府的教师,政府给的薪水却整整300大洋,按当时币值,一年可以买4栋北京四合院!
教师节几近“批评教师的节日”。每当教师节来临,各级领导不痛不痒的来个尊师重教的口头慰问。媒体和社会却总是在这个节日当口对教师这一个群体开始口诛笔伐,“教师收礼”、教授是叫兽、师德低下、教师乱收费云云……家长抱怨铺天盖地,“唉!倒霉的教师节又来了,又得割肉出血……”
相当一部分教师被负面影响无辜牵连。在一些大城市教师节这天送礼给教师的多,在一些农村偏远地区教师收礼少;毕业班老师、班主任老师、高中初中老师收礼多,但低年级相对少些。那些收礼少或收不到礼的教师们也被殃及池鱼,成为被道德谴责的对象。
礼物的鸡肋、师生的负担。有些教师能收到一些实惠的礼物,有不少教师却收到大量的贺卡、鲜花、小礼品等鸡肋。固然,贺卡、鲜花、小礼品等礼轻情意重,但问题是它们蕴含的未必都是情意,而是一些学生家长在无奈的攀比心理或担心被老师冷遇的违心之举,人家小孩送礼给老师了,咱家小孩不送,老师会有看法,送却又舍不得送值钱的,于是就弄点贺卡、鲜花等不值钱的应付应付。学习很紧张,平时还要学钢琴、跳舞什么的,学生疲于应付,实在没有时间给老师做贺卡,但是其他同学给老师做了,那我自己也做几个吧。尽管有的确实是师生情谊,但绝大部分没有实际意义,是中国人情社会过早污染校园净土的侧影。对老师来说,你还不能不收下这些小礼物,否则容易被误解为嫌弃礼物。收下吧,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几个班级几百个,一个教师节家里像一个杂乱无章的大仓库,到处是贺卡鲜花什么的,这玩意还不能退给礼品店,放家里占地方,于是只有扔到垃圾堆里。我的邻居就是一个教师,我经常在教师节后这几天看到他往垃圾箱里扔鲜花、贺卡这些小玩意。这些流于形式的礼品对师生双方都造成了负担。
过早让孩子们沾染不良的人情世故和不正之风。一些家长给老师送礼的时候总爱带着孩子一起去老师家里走后门,家长们背后埋怨这种陋习,但在老师面前却虚情假意的扮真诚。这种人情社会的虚伪潜移默化的毒害了孩子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过早的学会了虚情假意的世故。同时,拉关系、托人情、走后门、行贿受贿这些不正之风对孩子产生了直接的熏染,使得他们很小开始就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言传身教!
教师是一个特殊并普通的职业。教师是个特殊职业,教师的工作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未来。但是,教师工作同时也是一个普通工作。我们注重师德,但并不等于我们不要重视医德、官员的官德、农民的农德、工人的工德。教师师德影响子孙后代,奶农生产三聚氰胺、菜农用剧毒农药喷洒蔬菜、工人生产伪劣产品,这些同样危害重大。因此,教师也是人,教师职业不该有拔高的道德要求,官员、工人、农民、医生、商人具备同等的道德要求。尊师重教固然不错,但同样应该尊农、尊工、尊医、尊商,这个社会的每一个劳动者都应该受到同等的尊重和重视。教师有教师节,工人有劳动节,但农民却没有农民节,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大国来说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当然,有朋友会持反对意见:官员不是也没“官员节”吗?笔者认为,这不能相提并论,官员是天天过节,今天去A省过龙虾节,明天受邀去B市参加旅游节,后天出国考察饮食文化节,人家天天过节、不亦乐乎!这农民能有什么节日?国庆节在农田里过长假,劳动节在庄稼地里劳动,中秋节在地里团圆,也只有春节的年初一在家里过节,其他节都在田里边过节休假。显然,中国最需要的是农民节!
因此,必须将“尊师重教”落实到行动中来,并使得尊师重教的政策可行。笔者认为,西方欧美的教育体制才是真正的尊师重教,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提高教师群体收入。在西方国家,教师、医生、律师是收入最高,也最受人尊敬的群体。这些群体执业标准严格,准入门槛很高,自然收入水涨船高。
其次,提高教师职业准入门槛并严格监管机制。目前中国教师的收入过低,同时准入门槛太低,导致教师队伍整体人才素质不高。中国当前最优秀的精英被公务员招考制度一网打尽,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的首选职业理想是报考公务员,在一些地区公务员招考的录取概率甚至是200:1、500:1。可见,中国今后最优秀的人才都在公务员队伍中。笔者认为这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事实上,公务员并不是对人才最急需的行业,比如笔者附近的一个小小民政部们,发结婚证的公务员就有三位,他们整天干的事情就是在结婚证上盖公章——啪!啪!啪!他们十余年寒窗,大学毕业后经过惨烈的公务员考试竞争,其今后人生的用武之地居然是‘啪!啪!啪!’拿公章拍桌子,拍走大好人生年华!
笔者附近的一个小菜市场,有2个工商所的公务员在每天给菜农开票收管理费,他们也是刚刚经过公务员考试的大学毕业生,这样的百里挑一、乃至千里挑一的优秀精英的工作也仅仅是开个票,然后一张报纸一杯茶混一天,终老余生。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当前公务员制度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人家意大利连妓女都能合格的参政议政做议员,显然这个行业的要求实在不能算高,但咱们的公务员却是千挑万选,最后却是大材小用、人浮于事,而且还贪腐不断。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决不是如今的高薪养廉,而是公务员权力的监督透明机制。高薪养廉并没有养廉,却导致公务员过高的待遇将举国精英人才一网打尽。笔者认为,当前最需要的是“高薪养士”,而绝不是“高薪养仕”,这里的“士”是儒士、士气、学风,要用高薪来养科研人才、教育人才、卫生人才,用高薪来培养、鼓励、弘扬高尚的“学风、学养”。明代高官、大学者杨慎有名言,“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可见,国家养士是如此重要!教育是国家大计,在提高教师收入的同时,提高教师门槛,如使得科教文卫行业的收入比公务员还高,那么,中国的一流人才必然涌向科教文卫行业,也才能避免大量的一流人才过多流入公务员队伍,杀鸡用牛刀,牛刀官僚化,暴殄天物,全民族伤仲永也!
尽管笔者认为教师节已经成为鸡肋,甚至有很大负面作用,但其罪并不在教师节本身,而是滞后的教育体制根源。无疑,广大教师们应该有这样的教师节,也应该尽情地和学生分享教师节的快乐。最后,再次祝教师朋友们节日快乐!